收起

推荐作品
北京艺门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8
  • 印象:
    舒适 精致的院落 安静 惬意 展览不错
    确定
  • 经营时间:
    19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草场地
您所在的位置:北京艺门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11位中国艺术家与9位海外艺术家介绍

2011-04-15 12:06:22          

  莫西亚•坎特

  Mircea Cantor

  1977年生于罗马尼亚奥拉迪亚

  现工作和生活于法国巴黎和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两地

  视觉艺术家莫西亚•坎特以其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敏锐关注而广受赞誉。坎特的作品被收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宾夕法尼亚州费城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世界上的其他收藏品中心。

  《凯旋门》

  2008橡木/24克拉黄金/416×640×130厘米

  由莫西亚•坎特 & 伊冯• 朗贝尔,巴黎/纽约提供。

  “凯旋门”汇集并更新了来自遥远时代的通用象征符号。在罗马尼亚西北部的马拉穆烈什地区,当地居民通常用雕有图案的木门作为其住所的大门,门上装饰着生命之树,据说能对抗邪恶力量。而坎特在作品中用DNA双螺旋线这一象征全体生命的现代符号取代了原来的符号。“凯旋门”是一个城市纪念碑,身覆金箔,颂扬着当代人类的精神,其灵感来自于古代人文主义传统。

 

  陈长伟

  Chen Changwei

  1973年生于中国云南

  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和昆明两地

  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讲师陈长伟,他利用中国传统特色重新塑造了中国十二生肖符号。其风格大胆、创新,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所雕刻出的动物头部,构成了大型象征性图腾,给人以幽默感。陈长伟的作品多次参加过在国内外博物馆举办的重要展览,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他在昆明组织了首届国际雕塑节。

  《十二生肖柱》

  2009/不锈钢喷漆/180×180×1200 厘米

  世博会收藏

  根据城市的发展应当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策展理念,陈长伟的《十二生肖柱》系列作品是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图腾。十二生肖动物的理念来自中国农业社会和古代编年历法的传统哲学和神学。这些象征无疑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艺术活动的背景下,它又是一种有趣的衔接现代社会、融入以未来为导向发展模型的完全现代的方式,使艺术活动成为时代潮流的风向标。

 

  威姆·德沃伊

  Wim Delvoye

  1965年生于比利时瓦维克/现工作和生活于比利时根特和英国伦敦两地

  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威姆•德沃伊创作了系列雕塑及其他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严格的功利主义或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现象被巧妙地加以改造或变形。德沃伊的计划由世界上一些最出色的工匠实现,他们采用了历经几个世纪发展的技巧,主要用于宗教或教堂的装饰。

  《平板拖车》

  2007/激光切考顿钢/可变尺寸

  由威姆•德沃伊& 巴黎Emmanuel Perrotin画廊提供

  威姆•德沃伊创作的这件与实物大小相同的平板拖车和水泥卡车复制品,表现了中世纪的制造工艺和机器时代的机械技术。这件大型雕塑由考顿钢制成并凿有哥特式装饰物。从巴黎圣母院到圣约翰大教堂,哥特式建筑在西方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叹为观止的垂直造型,是划过建筑史天空的闪亮一笔,是几代能工巧匠和艺术家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起来的奇迹。今天,挖掘机、推土机和起重机这样的重型机械几乎能在一夜之间就完成过去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作品。艺术家将人们熟悉的象征现实城市生产力的东西改造成了纯装饰性的、非实用主义的物体,以向人类发明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表达敬意。

 

  丹·格雷厄姆

  Dan Graham

  194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乌班那/现工作和生活于美国纽约

  丹•格雷厄姆是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既是艺术实践者又是艺术批评家兼理论家。其艺术领域包括电影、影像、表演、摄影、建筑模型,以及玻璃和镜子结构。格雷厄姆尤其关注其艺术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E.S.曲线》

  2005/双向玻璃镜、不锈钢材质/600×600×220 厘米

  由艺术家丹•格雷厄姆 & 玛丽安•古德曼画廊,纽约/巴黎,提供

  《E.S.曲线》是双向玻璃镜楼阁作品系列的一部分,根据艺术家的描述,作品“模仿了城市的建筑风格,在延续源自文艺复兴时的园林楼阁历史的同时,将洛可可式的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应用到以圆形开放式门窗为特色的中国园林亭榭的设计中。”通过双向玻璃反射出的不同效果,游客可体验到这类建筑中西双向艺术的风格。E.S.是Eeno Sarinen的首字母缩写,是美籍芬兰现代派建筑师和产品设计师,以其拱形建筑弧线的巧妙设计而为人所知,而丹•格雷厄姆的楼阁设计即采用了该原理。

 

  苏泊德·古普塔

  Subodh Gupta

  1964年生于印度Khagaul/现工作和生活于印度新德里

  苏泊德·古普塔是在过去10年中涌现的新印度艺术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将有关印度文化的突出形象以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形式进行展示,将现成物品上升为艺术作品,也回应了法国概念艺术家马塞尔·杜桑 。

  《信念的飞跃》

  2006/不锈钢/700×180×180 厘米

  Enrico Navarra 收藏提供

  在这件作品中,苏泊德•古普塔选择了印度文化的代表形象,并试图理解这些物体如何成为一种建立在同时强调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之上的文化的象征,以及如何成为这个民族的象征。这件由众多水桶组成的代表印度文化的巨型作品能够让我们想起一种文化的日常表征,这种文化洋溢着大自然的精神元素,同时显示了印度作为继中国之后主要工业化国家之一的客观存在。

 

  黄致阳

  Huang, Chih-Yang

  1965年生于台湾台北/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

  黄致阳相信所有事物的原始生命内都拥有一种永恒的原动力,无论是动植物还是矿物质。为此,他试图通过三维形式和环境来表达。作为画家,他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动作画有机结合。其作品已多次在国际大型展览上展出,包括1995年的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

  《座千峰》

  2009/20块雕刻的花岗岩组成的山脉/可变尺寸

  由黄致阳&北京艺门画廊提供

  《座千峰》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在于在世博会参观者之间提供一种人造景观和自然风景互动场所。该雕塑结构需要依靠人们对自然的回想,参观者需要安静地坐在指定场所,沉浸于与世博会会场无声的对话中,随着与参观者的互动,场景会发生变化,因为它渐渐成了人们认可的公共休憩的场所,像一座供人们休息的小花园,极易吸引路人驻足。

 

  彼得·戈格莱尔

  Peter Kogler

  1959年生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现工作和生活于奥地利维也纳

  彼得·戈格莱尔于80年代初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成名,其作品和空间有关,反映现代媒介的性质及影响。其艺术在于创造现实和虚构世界之间的建筑空间。作为奥地利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艺术家,他在过去10年中参加了许多知名的展览,其中包括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1995)或卡塞尔文献展(1992和1997)。

  《世博计划》

  2010/动画影像

  由彼得•戈格莱尔& 法国密特朗艺术中心,巴黎 — 上海,提供

  通过动画影像,彼得·戈格莱尔通过表意符号表达了现实世界的虚拟化和社会化结构。蚂蚁是其作品中的主要形象。戈格莱尔还选择了地球主题,他把我们旋转着的抽象星球作为一个整体象征图标,堪称表达融合、关注所有人类及不同文化视野的一种最为直观的方式。艺术家所运用的这个符号完全符合一个世界性展览的精神主题,而它将会时不时的出现在世博大道上的描图纸上。

 

  梁美萍

  Leung Mee Ping

  1961年生于中国香港/现工作和生活于香港

  梁美萍自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毕业和获得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的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后,开始了其作为艺术家的国际事业和声誉。基于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其作品使用了大量的媒介,如影像、雕塑、特定场地装置等。2002年,梁美萍获得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奖项。梁美萍参加过各种世界级的大型展览,其作品还被权威艺术机构和各种私人藏家收藏。

  《镜船》

  2010/镜面不锈钢/400 x 903 x 49 厘米

  世博会收藏

  作为一个贸易往来频繁的国际港口,此次世博会的举办场地本就是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眺望台。梁美萍设计的这艘由不锈钢镜面制成。镜面反映周遭的流动人群和空间,船的内里则反映了天幕的建构蓝图,更具体地响应了这次世博地理的港口文化和环境。它是一个可融入任何环境的作品,以“吸纳式的视觉效果”来张扬“存在” 的想象和美感。

 

  李颂华

  Li Songhua

  1959年生于中国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李颂华是当今中国新一代最具潜力、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其雕塑与装置多采用特殊材料,加之以传统方法与另类工艺加工进行处理,例如他会在同一作品中同时使用铜和羽毛这两种不相关的材料。李颂华的灵感多来自古代神话,却用与时代相符的现代创作风格来表达想法。如今,他已应邀参加过不少大型国内外艺术展,如2005年在南京博物馆举办的南京三年展,中国金:中国当代艺术展,巴黎马约尔博物馆展,以及2008年的世界当代艺术双年展。

  《无题》

  2009/铁,花岗岩/301 x 86 x 103 厘米

  世博会收藏

  李颂华的作品是用一个简单的拧转动作使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在艺术中变得可能。具体形态是:假设两张厚重的铁板夹着一块坚硬的大石板,再假设有一种外力夹住其两头使其相互逆向拧动旋转,并最终形成该物件拧转的形态。当然,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铁和石板是绝不可能被这样拧转的。李颂华的现代抽象雕塑强调了人类力量的强大,展示了人类的勤劳、努力和智慧。

 

  刘建华

  Liu Jianhua

  1962年生于中国江西/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

  作为一位对自己国家的社会发展有着独特见解的艺术家,刘建华对存在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兴趣,以他在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作品——“后政治时代的全球化”为典型代表。此外,刘建华还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一名副教授。

  《延伸的空间》

  2010/不锈钢、集束灯光/900 X 25 X 25厘米

  世博会收藏/鄂尔多斯集团捐赠

  《延伸的空间》正如其名:由一根钢针构成,在其顶部安装集束灯光。夜晚灯光直冲天空,看上去似乎延长了钢针的长度。 “针”可以是缝制、连接、准确、秩序等的象征,有一种软实力,造型上的具体和简单,使其在表现的意义上有更多的抽象元素,能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当今复杂纷扰的背景下,找到一种合二为一的方法,体现了中国式的人文态度和思维方式及哲学传统。针管造型内的集束光源直射天际,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及场地中构成事物的秩序。它给人类带来自信、希望和力量,象征了时间和生命及任何事物发展的延伸。

 

  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

  1958年生于英国伦敦/现工作和生活于伦敦

  奥培巧妙地将计算机应用于其肖像艺术中。奥培表现人物的方式受交通信号、引导标识和图示的启发。他被认为是“现代生活的画家”,过着现实和虚拟、虚伪和真实,以及感性和理性相互交织的生活。

  《行走的Jennifer, 橙色》

  2010/LED双面独块巨石/ 186.5×86×26厘米

  《三人行》

  2008,LED(环形),205×135×135 厘米

  《行走的Tina, 橙色》

  2010/LED双面独块巨石/186.5×86×26厘米

  由Julian Opie & 伦敦Lisson画廊提供

  朱利安•奥培运用LED技术,搭建了一个如真人大小的电子面板,面板上显示有一个电子的“火柴人形象”,正在朝各个方向任意行走。这些面板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回应这条主通道上的行人。奥培的作品中,个体形象被转化为通用符号,以此来审视画像自身的风格,使画面更加生动。屏幕上的人物如真人般自如地行走、微笑抑或起舞,姿态迷人,使观众更深切地感知自身的存在。

 

  托马斯•萨拉切诺

  Tomas Saraceno

  1973年生于阿根廷San Miguel de Tucuman/现工作和生活于地球,行走于太空

  托马斯•萨拉切诺是一个愿景艺术家,他渴望填补艺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他懂得物理学、化学和建筑学原理,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一个能够在艺术作品设计中运用高科技的艺术家。

  《花园飞行器》

  2010/透明镜像箔,太阳能电池板,黑绳,织带/可变尺寸

  由托马斯•萨拉切诺 & Andersen’s Comtemporary, Tanya Bonakdar画廊, pinksummer 当代艺术馆提供。

  在过去几年里,托马斯•萨拉切诺一直致力于建造自然微型系统、人类群落、自给自足的城市居住环境,并将其悬浮在空中。在托马斯•萨拉切诺的设想中,这些城市应该能够随着云朵飘移,以此克服传统的自然边界的限制和冲突。通过建造一个建立在严密科学平台和创新材料之上的建筑结构,艺术家实现了这一乌托邦世界。为迎接世博会,托马斯•萨拉切诺以一个令人惊叹的气球形状设计了一个可在馆内自由飞翔的雕塑作品。

 

  沈远

  Shen Yuan

  1959年生于中国福建/自1990年起工作和生活于法国巴黎

  沈远试图表现存在于物质中的语言,并将熟悉的日常物体转换成戏剧性的大型装置艺术。杰罗姆•桑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馆长曾经评论到,“一方面,她成功地维持了最吸引人的中国元素;另一方面,由于移民经历的影响,她将这些元素进行转换”。自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沈远在法国、德国、英国、瑞士、比利时、日本和中国举行了个展和联展。她参加了许多主要的国际展览,包括1997年由Hou Hanru和Hans Ulrich Obrist举办的 “移动中的城市”和2005年在中国广州举办的广州艺术三年展。沈远于2007年在威尼斯两年展上代表中国出席。

  《0》

  2010/树脂/290 x 200 x 220 厘米

  世博会收藏

  沈远的雕塑作品秉承了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五大洲形成之初,地球是由一个四面环水的地球村连接,恰似蛋白中的蛋黄。球型地球被艺术家意想成一个没有蛋壳的鸡蛋。由于蛋是生命的原初形态,以它的球型和象征意义,它就能构成地球的基本形式,而在世博会这个特殊背景下,它便象征着主体环境下和谐统一星球的共同心愿。

 

  隋建国

  Sui Jianguo

  1956年生于中国山东青岛/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

  作为北京中央美院雕塑系的教授和系主任,隋建国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重型材料如花岗岩和金属的封闭、粘合、系结和锤击技法营造出一种材料间既相关联又相对抗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自己内心的矛盾。除全球范围内举行的诸多备受瞩目的联展外,隋建国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举办过难以计数的个人展,包括中国大陆、澳大利亚、香港、印度、台湾,以及最近的美国。

  《梦石》

  2010/耐候钢喷漆/700×500×550 厘米

  世博会收藏

  隋建国首先在世博会的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块漂亮的石头,然后利用蜂巢网状结构将之放大,并最终创造出了这件巨如山丘的作品。通过现代的方式重新经历这起事件,通过更新材料状态和作品的表面处理,呈现在艺术家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景观。新技术的应用将景观的现实寓意为彻头彻尾的普通事物,就像后现代的一个标志或一个图符。

 

  帕斯卡•马赛恩•塔尤

  Pascale Marthine Tayou

  1967年生于喀麦隆雅温德/现工作和生活于比利时根特

  帕斯卡•马赛恩•塔尤是一位来自非洲的最有趣的艺术家之一。通过其装置、绘画、影片和表演,帕斯卡•马赛恩•塔尤展现了其流浪生活,从他在喀麦隆出生到旅行遍及整个欧洲。作为一个在全球工作的艺术家,他需要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

  《上海树—米卡多树》

  2010/铝喷漆,混凝土/850×400×400厘米

  由Pascale Marthine Tayou & 常青画廊,San Giminiano/北京/ Le Moulin提供

  米卡多是一种由2至6人参与的技巧游戏。玩时,需要将木棍一根根捡起,同时不能碰触或移动别的木棍。据说,对米卡多游戏的描述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5世纪的佛教著作。这是一种古老的游戏,其简单好玩的游戏方式使得它在不同文明时期和多种文明之间得以大肆风行。意大利人称其为:米卡多游戏,而上海人称其为上海树—米卡多树。艺术家借助此游戏的广泛性,作者为本次世博会精心设计了这株巨大的树,以此体现大自然的广阔无边。

 

  夏维尔•威尔汗

  Xavier Veilhan

  1963年生于法国里昂/现生活居住于法国巴黎

  著名的艺术家夏维尔•威尔汗声称自己是一名视觉艺术家,其在雕刻、绘画和摄影中所用的空间都是相同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和工程师,威尔汗评价自己是一个“杰出的形式和行为发明家”,还因其许多公共雕塑而闻名,如2006:“灰色怪兽”,图尔市,“蓝狮”,波尔多市以及“熊”、“企鹅”,里昂及2006:其他角色。

  《振动》

  2010/不锈钢喷漆/239×190×610厘米

  由Xavier Veilhan & 巴黎Emmanuel Perrotin画廊提供

  夏维尔•威尔汗在时间里的往返穿行与现代的起源相联系,表现出作者使用现代的工具改造这段时间的不断努力。本作品有一匹与现实尺寸相同的马组成,马车闪闪发光,以静止的状态示人。艺术家以时代错误的方式诠释了都市交通的发展。在此让威尔汗乐此不疲的是人眼睛的欺骗性、针对雕塑的新视野的干扰,以及观众的魅力。

 

  王广义

  Wang Guangyi

  1957年生于中国哈尔滨/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

  王广义是中国最富趣味性的新派艺术家之一。他在90年代早期崭露头角,被称为“政治波普艺术”的领军者。在其作品中,他常常从组织结构主义不同时代的角度将偶像、文化和其它事物并列起来,产生一种讽刺效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王广义完全以全新的形式改变了中国的绘画,而后又开始创作发人深省的雕塑作品,这一切都使其艺术家的身份得以巩固。其作品曾在许多国际性的展览中展出,如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2002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三年一次的名为“你好,中国”的展览,以及2003年在巴黎举行的乔治·蓬皮杜中心展出等。

  《水·东风·金龙》

  2007-2008/耐候钢/500×190×165 厘米

  由王广义提供

  王广义的艺术作品,一辆钢制车,体现了对中国工业革命的梦想和信念,是一件表现对信仰和皇权的最后礼赞般的准工业品。中国辆首辆国产轿车于1958年由一汽集团通过不到一年的努力就生产出来了,名字取自****1957年提出的口号 “东风压倒西风”。1958年5月21日,****在中南海象征性地开了开这辆车。通过这辆车,艺术家重新构建了本土唯物主义者的视觉神话,就像从茫茫未来获得的考古发现。

 

  向京

  Xiang Jing

  1968年生于中国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向京作为一位领军女雕塑家从中国的艺术界中脱颖而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其作品在艺术界中很受欢迎。其玻璃纤维雕塑大多雕刻女性并且专注于自然、真实和不完美女人的外形,被评论家称作“女性身体的纪念碑”。英国收藏家查尔斯·萨奇已将其作品收藏到其巨大的藏品库中。

  《无限柱》

  2009/铸钢雕塑/220×220×700 厘米

  世博会收藏

  《无限柱》由十个摆着各种中国杂技和柔道造型的人形搭建而成。作品表现了东方美学的传达方式,改变并颠覆常规经验。向京怪异的人型雕塑用它外在形象和内在心里的复制表现呈现给观众。

 

  张洹

  Zhang Huan

  1965年生于中国河南/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和美国纽约两地

  张洹被称为中国新思潮艺术家中最为前卫的一员。主攻行为艺术的同时,张洹也研究摄影和雕刻。他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已发展成中等规模。他在作品中突发奇想、首创式地采用了烟灰、牛皮及老门板,开创了香灰画和皮制雕刻的艺术形式。张洹的艺术实践审视了他个人在文化和艺术上对他所处的直接环境的协商与互动。2008年,张洹应比利时皇家歌剧院的邀请担任了亨德尔的歌剧《塞墨勒》的艺术总监。

  和和,和谐

  2009/镜面不锈钢/600×420×380 厘米,600x426x390 厘米

  世博会收藏/汤臣集团捐赠/张洹工作室承制

  艺术家张洹创作的雕塑 “和和”,“谐谐”是一对镜面不锈钢的熊猫,名字来源于“大和平”,“大和谐”。作品象征着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世博,着重于表现全人类永久的爱,以及体现大自然永恒的美。深信“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

 

  展望

  Zhan Wang

  1962年生于中国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展望,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已因其不锈钢雕塑作品“学者的巨石”而荣升为国际知名雕塑家,该作品是由从中国各个省份和地区收集而来的看似或精美或粗糙的卵石打造而成,艺术家把这些看似由自然力雕刻出的艺术品拼凑成了复杂而发人深思的形式,使之成为了一种精神或思想形态。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展望已是第一位有作品在旧金山新笛洋美术馆及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并展出的中国艺术家。

  《园林乌托邦》

  2008/不锈钢/可变尺寸

  由展望&北京长征空间提供

  乌托邦式花园的设计理念源于1995年首创的不锈钢假山,而那时正是中国大兴工业建设和城市重建时期。依照中国传统花园中假山的设计,不锈钢假山在西方现代主义和东方传统观念中寻找到了切合点,在这极具现代感的世界里,不锈钢假山所展现的是由别具一格的审美角度上升到一系列的理念和细节的处理。

 

  艾米·巴拉克

  Ami Barak

  独立策展人 & 艺术评论家

  现居住于法国,工作于巴黎

  前巴黎市议会视觉艺术部部长(2003-2008)

  前法国朗多克—鲁西荣地区当代艺术藏品展总监(1993-2002)

  巴黎 Nuit Blanche(“今夜无眠”当代艺术节)艺术总监 &监制,2003及2004年

  “追忆似水年华”—— J. Robakowski, Azzoro Group, Joanna Rajkowska, Z. Libera, Artur Zmijewski » Passage de Retz,,巴黎,2004

  “地中海” Anri Sala, Adel Abdessemed, Melik Ohanian, Mircea Cantor ,罗马,2004

  公共空间艺术展“电车艺术”,巴黎,2004-2006 (Sophie Calle/法兰克·盖瑞,,丹·格雷厄姆,彼得·戈格莱尔, Claude Leveque, Christian Boltanski, Bertrand Lavier, Angela Bulloch, Didier Fiuza Faustino)

  最近策展作品:

  “房屋旅行”,柏林艺术论坛,2007

  “艺术的使命”,耶路撒冷,2008年与Bernard Blistene合作策展

  “重建”,青年艺术家双年展,布加勒斯特,2008

  “永远年轻”,Anne+ Ivry组别展,巴黎,2008

  “Ion Grigorescu—超位置”,密特朗画廊,巴黎,2008

  “Edi Hila—地形转换”,密特朗画廊,巴黎,2009

  “彼得·戈格莱尔—蚂蚁与标记”,密特朗画廊,巴黎,2009

  “莫西亚•坎特 — 哪束灯光杀死你”,格拉斯哥大公会,2009年11—12月

  “Fred Wilson”,密特朗画廊,巴黎,2009年11月— 2010 年3月

  在过去的20年里,策划过几十场艺术项目和展览,为各类宣传册和期刊杂志著述过大量艺术作品

  前国际当代艺术策展人协会会长(2002-2005年)

  国际艺评家协会会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