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中国当代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当代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上海当代”访谈: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专访文字实录

2011-04-15 10:30:08          

  记者:我们今天很荣幸邀请到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门主管林家如小姐。   刚才这个展会您已经看过了,整体的感觉怎样?   林家如:我觉得这个展览对中国的市场来讲会有一个正面的影响,因为其实不管是从它的展场规划、展商的邀请,我觉得从很多细节部分来看可以说是非常用心的。   记者:在国内有很多当代艺术艺博会,我觉得这次是档次比较高的一次展会?   林家如:一方面是,另外它在画廊推荐方面风格比较集中,因为本身参展的画廊所带的东西作品都是以当代为主,我觉得这个部分相当清晰,在国内的博览会里面比较少看到的。   记者:如果和巴塞尔艺博会比较从画廊到带来的作品?   林家如:我想很多的画廊是首次来参与中国当代画廊博览会,可能很多欧洲画廊和美国画廊对中国市场比较陌生的,所以我想这次对他们来讲是一个试探性的动作。   所以在他们选荐还是迎合中国的收藏家或者亚洲收藏家为主的选荐方式。   记者:看起来现场有海外画廊带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在海外比较知名的艺术家?   林家如:王度,徐冰,严培明,他们在作品的挑选上以西方迎合亚洲市场为主的作品,这和巴塞尔不一样,巴塞尔是一个国际的博览会,本身有很多欧美的收藏家,所以我想画廊在选荐方向上有所不同。   记者:香港苏富比是最早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的拍卖公司,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您会接触到很多各地的画廊或者收藏家,他们对于亚洲的市场是怎样的态度,是观望还是积极参与?   林家如:我想现在很多尤其是今年和去年在北京有很多的国际画廊开始想要在北京或者已经在北京有一个所谓的小型画廊空间,我觉得这呈现另外一个讯息,其实现在很多欧美的画廊本身希望能够参与到中国这一块大市场,不管目前阶段来讲有这个业绩或者有这个市场存在对他们来说,我想大家都是跃跃欲试的,整个市场对中国来讲是持正面和乐观的角度。   记者:这次的展会是不是和国际上的画廊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集体的试探,大规模的亮相?   林家如:可以这样讲,我觉得这对整个亚洲市场,为什么要讲亚洲,因为本身参展画廊非常国际性,另外碰到很多收藏家来自亚洲、欧美,是一个比较国际性的观众都是比较国际性,我觉得这个部分是国内比较少见的,我觉得对所谓的中国市场我是指中国艺术市场要走向国际化有一个比较正面的帮助。   记者:这也是一个开端?   林家如:我觉得比较国际化的交流,我觉得这一次的博览会只是一个开端,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会让很多欧美对艺术有兴趣的藏家开始关注到中国的市场。我觉得对中国藏家或者内地的收藏家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咨询平台,有更多的管道你可以接触到国外的画廊,不管现在的消费经费是不是我们能够消费得起或者作品是不是能够熟悉、接受,我觉得最起码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平台或者是一个很好咨询交流的管道。   记者:从最早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到后来中间有专门推出七零后的单元,这次的秋拍有没有亮点,有没有新的尝试?   林家如:这次尝试在于立体作品的尝试,想摆脱大家对雕塑既有的概念。当中有一些可能有类似像平面的作品,绘画性作品转为立体,我这样讲比较抽象,像夏小万的作品画在玻璃上面本身可以呈现一个立体的作品。   一些比较新的媒材也是立体作品媒材的运用,比如说像李辉(他)做的车子是用颗粒片去做的,形象、符号摆脱了一般国内雕塑家喜欢用的人物,我这一次挑的部分希望建立新的观念,希望能够对市场有新的带动。   记者:您说道国际画廊挑选了一些比较迎合亚洲收藏家品位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不是以架上的作品为主(绘画、雕塑)?   林家如:看到主要还是以绘画性为主,立体作品反而比较少,如果和巴塞尔相比立体作品、多媒体创作作品数量上比较少,不过当中也有看到曾经过巴塞尔露面的艺术家作品(他们)也有带过来。   记者:我们在引导亚洲收藏家从平面走向立体的过程是不是非常艰难?   林家如:我觉得亚洲收藏家学的能力非常快速,咨询一开放、交流平台一形成慢慢新的收藏群体对新的媒体越来越容易接近和接触。   记者:苏富比曾经拍过装置作品(沙发)是在亚洲这边拍卖,后来从平面到立体比较少?   林家如:因为本身这方面的创作艺术家比较少,所以我想我们遇到好的艺术家都不会排斥任何的创作媒介。   记者:这次集中推出从平面到立体的作品?   林家如:也没有集中,有一个小小的单元,当中大概有三个作品,有不同媒材的创作形式。   记者:当时是比较早推出当代艺术的,后来苏富比、佳士得都在伦敦和纽约推出当代艺术拍卖,国内的当代艺术拍卖非常热门,有人说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大的投机市场、可能有一些泡沫,您怎么看这一点?   林家如:我觉得泡沫的部分目前来讲还看不见,我会这样讲的原因本身拍卖的平台,拍选的艺术家(张晓刚、王广义、曾梵志、岳敏君)他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美术史定位,在创作作品的质量上他们保持得还算不错。第二方面目前会看到创新高的作品是比较具有历史性的作品,比较重要,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我觉得现在市场会越来越理性,并不是同一个艺术家会有相同的价格,最近创作的作品和以前创作的作品会有价差出现。我觉得收藏家本身也在成长、学习,学习的速度相当惊人,所以我觉得市场反而越来越理性,这也是我不会担心有泡沫原因。   记者:如果作品非常高价,比如张晓刚、王广义他们顶级的作品都是用千万来衡量,有些人可能觉得买不到最好的作品,一般的作品可能也会被炒得比较贵。张晓刚、岳敏君作品买不到,我们可以买一些年轻的艺术家。   林家如:基本上这个部分来讲是我们比较不鼓励的,任何艺术家好的作品会有一定价钱的呈现,并不代表所有的作品都会是一样的价钱。我觉得艺术品有独一无二性,足额金额我买不到顶级艺术家的作品,我退而求其次买一些年轻的作品,我想价差不同,有多方面的选择,我相信当中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年轻艺术家毕竟年轻,经历并不是丰富和完整,创作概念也不是清晰,所以我觉得可以再观察,当然就会有不同的价格出现。   记者:您提到亚洲收藏家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有没有什么例子或者观察当中有什么?   林家如:这几年来在国内已经慢慢有收藏家开始收西方当代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可能是我指正面的例子,以前收藏家不会去关注西方当代的作品,比较局限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身上,这一两年来已经开始有收藏家在收藏西方当代艺术的作品。   记者:在香港会不会涉及到西方当代艺术拍卖?   林家如:目前还不会,毕竟还算是少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