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杨国际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
  • 印象:
    优秀作品 特别漂亮 热情专业! 高贵 Excellent
    确定
  • 经营时间:
    19年
  • 展厅面积:
    500平米
  • 地    区:
    北京-朝阳
您所在的位置:杨国际艺术中心>展览>展览详情

《阆苑仙葩》何红蓓个展

展览介绍

何红蓓笔下的阆苑仙葩

杨卫

阆苑,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语见宋朝苏轼的《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甘酒》诗:“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仙葩,就是神仙世界的仙花仙草。“阆苑仙葩”组成词组,始见于《红楼梦》里的一曲《枉凝眉》,喻指的是林黛玉的清丽脱俗与秀美容貌。我借此来概括艺术家何红蓓的绘画,亦是想表明何红蓓笔下的视觉形象,一扫人间的烟火气息,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别开生面。尽管何红蓓的绘画,描绘的大都是世间的景象,但并非模拟现实,更不是照搬现实,而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实际上是借用对三界之外的某些想象,来丰富平淡无奇的现实,也是以人的幽幽思绪与柔绵情感,赋予冰冷的天上宫阙,以某种人性的温度。

何红蓓是一位资历颇深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已在中国当代艺坛崭露头角。熟悉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人,都知道1992年的“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正是这个展览切入到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中,结束了过去中国新艺术的运动模式,开启了后来的个体创新。艺术家何红蓓就是在这个展览上脱颖而出的,是这个展览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获奖者中仅有的两位女性艺术家之一。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这不只是因为出名可以带来诸多好处,更因为出名能增加人的自信,激发更大的创造力。何红蓓较早出名,给她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至少令她对待艺术的态度更认真,更执著,也更加深入了。我甚至觉得何红蓓不善于世俗事务,执迷于自我的幻想,也与出名较早有关。因为名声可以让人卓尔不群,从而高蹈于世,远离尘嚣。

事实上,何红蓓出名还要比这更早,早在四川美术学院读附中时,她的艺术天赋便已彰显,后继续在川美读本科,也一直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受到校内校外的追捧。这些都构成了何红蓓在广州双年展上获奖的基础,也铸成了她日后成为职业艺术家的前提。那时候的何红蓓,特别钟情于达芬奇、德尔沃、马格利特、达利,以及巴尔蒂斯等西方画家,作品很早就融入了古典的气质与超现实的因素。这些特征曾在八十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被许多新潮画家所借鉴和仿效。但1989年之后,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不少艺术家都扬弃了原来的崇高追求与形而上姿态,纷纷转向现实题材,而何红蓓却在作品中继续着原来的那种超然,并以某种古典的优雅和远离尘世的静谧,从喧嚣的现实中抽离出来,带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无疑是对乱象丛生的疏远,也是对动荡人生的慰藉。因而,出道不久,便赢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本来,何红蓓沿着当时的艺术轨迹走下去,是可以大展宏图的。但遗憾的是,由于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移居美国,她的艺术人生出现了拐点。虽然在美国期间,何红蓓笔耕未停,一直都在继续自己的创作,并不断有新作佳作问世,但却很少为国内所关注,这致使她一度被埋没,以至于2006年再度回国发展时,还有不少人误把她当着艺术新人。对此,何红蓓自然也是略感失落,她回国不久创作的《抛掉垃圾》系列作品,在我看来,就包含了她对过去记忆的追溯与衔接。希望抛掉的,是生活中多余的杂音;渴望恢复的,正是精神的纯粹性。其实,这中间已经预示了何红蓓后来的绘画倾向,也基本孕育了她在这之后的艺术雏形。即重新回到某种超现实的状态,将自我的生命情绪与精神幻想投射到画面,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天上人间的荒诞意味与乖张面貌。

《抛掉垃圾》系列作品之后,何红蓓逐渐步入稳健的创作状态,女人、花和风景,构成她艺术创作的三个核心主题,三点为一线,支撑起了她的艺术观念。其中最为直接的题材,便是娴雅文静的女人们,她们与何红蓓同声相应、同病相怜,既是何红蓓的自我投射,也是她对众多同性的人文关照。而花和风景,则是内心情绪的体现,是一种借物喻人的手法,不仅体现了何红蓓激昂的生命与绽放的热情,也反映了她对四季变幻的感怀与人生无常的叹息。总之,这些题材都是何红蓓由内向外的一种自我展示,是她对生活的挖掘与寄望,也是想象力的拓展与升华。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何红蓓的表现方式,即以一种极为写实的语言,表达一些极不真实的场景,由此呈现出的某种荒诞不经的视觉特征。在我看来,这正是何红蓓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她的写实绘画与其它类型的写实绘画拉开距离的关键之处。艺术的观念内涵,或者说艺术家的心理镜像,正是在这样一种视觉错位中突显了出来。对于何红蓓而言,她的心理诉求和观念内涵,已经在画面中表现得非常清楚,那就是极力挣脱俗世的喧哗,投入到一个虚幻的壶中世界,去寻找狐影仙踪。当然,人是现实的动物,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上天。所以,想象也好,渴望也罢,终归只是海市蜃楼,黄粱一梦。所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当年的这种感慨,其实,正是何红蓓今天的焦虑,当然,也是她绘画作品的意象。

2015.10.16于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