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国彩艺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8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广州
您所在的位置:国彩艺术馆>画廊动态>正文

齐白石弟子许麟庐和他的鉴藏家儿子(图)

2011-09-10 13:32:50          

  ★艺术世家

  早有耳闻,京城有一位著名国画家许麟庐,是齐白石的“关门弟子”。这位90多岁高龄的画坛名宿,与黄苗子、黄永玉等京城文化名流结为挚交。黄永玉有一本书《比我老的老头》,这个词原本就是来形容许麟庐。

  “启予者,麟庐也。”齐白石生前对这个得意弟子曾有如此高的评价。许麟庐曾跟随齐白石13年得其真谛,笔墨丹青六十余载,博采各家所长,创造性地将民间艺术和京剧艺术融入自己绘画之中,终成名家。但在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他却选择深居简出,谢绝“大师”头衔,隐遁“竹箫斋”中埋头笔耕,被誉为京城的“国画大隐”。

  许麟庐在画界还有一个雅称,是京城的“柴大官人”,因他结交的名画家举不胜举。自幼浸淫在如此环境下,其子许化儒介入名画收藏数十年,逐渐成为知名鉴藏家。近日,许化儒到广州担任国彩艺术馆的艺术顾问,他与南方日报记者聊起“大隐”的父亲,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收藏心得。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陈小雁

  父:隐居京城的大画家

  早在上世纪30年代,许麟庐和日后的国画大家溥心畲成为忘年交。后来又与李苦禅结识,在其引荐下,拜齐白石为师,这一拜就是13年。

  “当时父亲29岁,一直跟随齐白石到白石老人过世。那时没有拜师礼,要给老师买几样礼物,比如送布鞋,齐白石的帽子就是我母亲做的。”许麟庐之子许化儒回忆说。

  作为齐白石关门弟子,齐白石对许麟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许化儒回忆说,父亲曾多次与他讲起齐白石的一句教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父亲许麟庐是‘寻门而入,破门而出’,他并不是完全学齐白石,也受徐渭、朱耷等影响很深,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白石老人还有一句“为万物写生,为百鸟写照”,也让许麟庐受益匪浅。许麟庐也经常重复白石老人的语录“太似为媚世,不似为欺世”,追求画作的境界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养虾画虾,一开始形象略似,后来越画越真。之后,画虾的功夫传给了许麟庐。许麟庐曾被美誉为“东城齐白石”,被认为笔下的虾子比齐白石的更透明,能以假乱真。

  “父亲本名为许德麟,齐白石为其起名为‘麟庐’。当时父亲和齐白石都敬仰著名画家吴昌硕,而吴昌硕别号缶卢,因此让父亲改名为许麟庐。”许化儒回忆说,从改名一事,即可看出齐白石对父亲寄予厚望。而许麟庐曾经有一幅画,画了一张蜘蛛网,上面有个知字,齐白石题字:“启予者,麟庐也”。齐白石也曾说过,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是李苦禅和许麟庐。

  而作为齐白石关门弟子,许麟庐如今已90多岁高龄,终日闭门谢客,大隐于京城的住所,被称为京城的画坛大隐。

  子:磨练数十年终成鉴藏家

  许化儒虽不画画,但从小耳濡目染,品画无数。父亲许麟庐当时在京城画坛还有一个绰号“京城的柴大官人”,不少画家当年经济拮据,经常到许家做客。

  许化儒回忆说,大画家陆俨少、关良当年经济拮据,经常到家中做客。有一天晚上,已经80多岁的关良到许家吃饭,饭后跟“后生仔”许化儒说:“武松和孙二娘打起来,武松那动作我老画不好。”关良正痴迷于画戏曲人物,于是就和自幼学戏曲的许化儒比划了起来。

  而上世纪50年代,许麟庐和师兄李苦禅一边在白石老人门下习画,一边在老师的支持下成立并经营起了一个不足40平方米的画店 和平画店,齐白石每星期都到画店亲自坐镇,还题写了“和平画店”的匾额。之后,公私合营,许麟庐将和平画店交给了国家,进入荣宝斋工作。

  得益于这个经历,许麟庐很快介入收藏,主要为国家搜寻散落民间的古画。当时的文化部长夏衍每年都有拨款,许麟庐得以收集到不少名画,其中包含了一幅唐寅的《墨梅图》,还有赵孟頫

  \的手卷等等,不少价值连城。

  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之下,父亲的收藏眼力和内功,潜移默化,传给了儿子许化儒。“精力加功力,再加上内功,收藏有时候是‘买出来的学问’。”

  上世纪80年代初,许化儒买过一张“让他记了一辈子”的作品。许化儒偶得消息,安徽有一老人藏有傅抱石作品,他连夜坐火车赶去,在昏黄的灯下看画,觉得画得好,于是付给对方8000块钱,但回到宾馆一看却觉得不妙。随后马不停蹄赶回北京拿给父亲看,结果父亲说是假的。最后,他找到卖画老人,对方同意退画,但收取了800元的费用。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鉴赏画,一个是家传,一个是自己要用心。看中国绘画,对中国文化、历史、经济要了解。不能盲目迷信口诀,古人说的话也不全对。”许化儒说。“古玩界有两个秘诀,一个是巧取,一个是豪夺。巧取,凭眼力,如王世襄先生;豪夺就是靠财力。”许化儒说,很多知名的鉴赏家都买过假画,交过“学费”,也有与真迹擦肩而过的遗憾,“不可能没有遗憾”。

  ★对话

  南方日报:父亲为什么被称为“国画大隐”?

  许化儒:父亲很低调,从不炒作。黄永玉对父亲的评价是“大隐”“一本大书”。

  过去有一句话是“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地里受罪”。父亲是传统文人形象,真性情,经常是“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尽管90多岁了,还是经常提笔写字,今年过年还写了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应该说,老一辈画家对于艺术的态度非常纯粹。比如“十年磨一剑”的李可染,画画的毡子破了好多洞,力透纸背,他有两方印章“白发学童”和“孺子牛”,对艺术十分痴迷,态度也非常纯粹。

  南方日报:对于名画家名作的收藏眼力,有何心得?

  许化儒:收藏界有一个说法,谁要能看懂徐悲鸿、张大千的画,其他的都容易看懂。有一句话“一烛之光,通体皆亮”,只要能看懂其中一点,便很容易区别真伪、辨别优劣。

  我推崇南朝著名画家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六法”论: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经营位置;四曰:因物相形;五曰:随类赋彩;六曰:传移模写。“六论法”是为中国书画千古不变之准绳。以此“六法”看许多大画家的名作,领会其中的精神、气韵,便能逐步练就收藏眼力。

  中国画如茶,要品,茶喝后来酽。画中国画到最后比的就是文化修养,老一辈画家都有极深的笔墨、书法功力,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真正的画家,拿起笔来,都是用“内气”的。比如说黄永玉先生,费很大力气作画,用“气”。中国画要受到公认,气韵要生动。能够体会一幅画中的气韵、文化修养,就容易接近辨别真伪的窍门。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http://news.163.com/11/0701/08/77S53NUI00014AED.html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