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德堡艺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3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四川-成都
您所在的位置:德堡艺术馆>展览>展览详情

只有香如故-王敬恒先生纪念画展

  • 希望

  • 吉祥平安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只有香如故」王敬恒先生纪念画展
时值王敬恒先生逝世周1年多,借用陆放翁的《卜算子•咏梅》中“只有香如故”作为纪念画展主题,藉此来寄托后学对王老先生的哀思。


只有香如故
——评王敬恒先生的“由技入道、为而不争”
文/宋秋沖


王敬恒先生早年弃购张大千的《石榴》而以高价购买熊十力的哲学名著《原儒》一事,早已被学人誉为佳话。读书作为一种对自身心性进行长期历练的途径,向来为历代士人所推崇。然而若想达到“知行合一”,仍需一种具体的形式来将读书的心得落到实处,这便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由技入道”。于是乎,王敬恒先生在年近不惑之时选定四艺中的“画”作为“技”,以水墨来记录他的读书心得、阐释他对事物的理解和对人生的反思。
  王敬恒先生饱读诗书,尤其对哲学著作情有独钟。他将自己对哲学的深度思考在绘画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与锤炼。水墨画是以偶然的现象来揭示必然的规律,其关键在于笔法与墨色。笔法本身便是对整个世界的概念化和抽象化,而墨色则是用来指代那些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二者联合起来展现的,便是这个世界的本原,这也就是水墨画存在的意义。细审王敬恒先生的山水画,我们可以将画中的山、石、树、林、溪流、舟楫、人物等等元素都视为偶然因素。他将这些偶然因素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架构,产生了非定向叠加的效果,最终达到了展现大自然生命力的必然结果。
  同时,王敬恒画中的每个元素同样浓缩了他形而上的哲思。例如山水画中的某一棵树,它的树枝、树叶、树根、树梢,最后都只是这棵树的一部分。无论是用何种笔法,无论如何用墨,最终它所展现的就是一棵树所具有的生命状态。一花一世界,世界就是这棵树,道也是这棵树。一幅水墨画就是一个独立自存的世界,它的意义就在于展现那个最终的确定性结果——真实的生命状态。王敬恒先生以时而高古、时而肆意的笔墨,将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各种反思呈现在画面当中,当真称得上是“画有尽而意无穷”,成功臻至“由技入道”的境界。
在进行“由技入道”的艺术践行过程中,王敬恒先生还将其“为而不争”的人生态度作为指导思想来进行自身的艺术创作。《道德经》有云:“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强调的“不争”,是与“为”联系在一起的。“为”,指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争”,则是指不要刻意去给自己规定出一个结果,更不要为实现这个结果而刻意为之。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更注重的是艺术境界高下之别——即最终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具象化的,与名利直接挂钩,而且是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的。然而艺术同读书一样,是修心的过程,不同的个体之间是不具备可比性的。能否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精神层面的愉悦与满足,这才是画家最应当在意的。
对于画家而言,“不争”的意义就在于超然于潮流之外,坚守自己的认知标准,不被主流思想所同化,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艺术创作的目的并非是“争”,而是“为”,即付出努力的这个过程。这不仅仅是一种付出,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不断肯定。细品王敬恒先生的画作,情感饱满而丰盈,其内心的骚动与对人生的反思跃然纸上。所谓“古之学者为己”,王敬恒先生在其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并且不断地以自己的作品来对自己所坚持的艺术道路进行着肯定。
“为而不争”不仅是画家对待绘画所应持有的态度,同时也是画家悟道之后所应持有的人生态度。画品如人品,从王敬恒先生的画中我们便可感受到他儒雅隽清、淡泊名利的逸士风范。时值王敬恒先生逝世周年,在此借用一首陆放翁的《卜算子•咏梅》,藉此来寄托后学对王老先生的哀思。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癸巳新正涵一恭录于正心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