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青云阁艺术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9
  • 印象:
    周家剪纸 周蕴华 油画 周冰 国画
    确定
  • 经营时间:
    25年
  • 展厅面积:
    800平米
  • 地    区:
    江苏-常州
您所在的位置:青云阁艺术>画廊动态>正文

“江南一枝花”金坛刻纸艺术介绍

2014-04-09 15:31:33          

周蕴华

 

金坛的民间刻纸艺术,过去并不出色,但每逢节日喜庆,处处可觅剪刻纸艺术的踪迹。人们一方面剪刻各种喜花,鞋花,灯花,团花和门笺,用来装饰,以美化生活,寄托对幸福的憧憬;另一方面剪刻“纸钱”,“扎库”,用来焚化,表示对谢世老人的悼念。有不少剪刻纸,构画繁茂,玲珑剔透,装饰性强,工艺精细。同江南苏绣,雕花木作,镂空砖刻一样,充分体现了江南民间艺术的地方特色。

解放后,由于“左”的思想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文化专制统治,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想泛滥,把这些民间传统艺术变为‘四旧’,遭到打击,几乎接近消亡的边缘。粉碎了四人帮后,驱散了人们心头上的迷雾,重新迎回了文艺的春天,金坛刻纸艺术,才得到发掘。创作迅速发展,成了江南一枝花。当初,有些人认为刻纸婆婆妈妈,剪剪贴贴,刻刻画画,花花草草,登不了大雅之堂。我们认为艺术品的好坏,水平的高低,生命力的长短,并不取决于它的样式。各种艺术各有各的用处,既有所长,也有所短。各有各的特色。因而各种艺术在互相并存中竞争、发展,逐渐丰富,以满足人们的多种审美需要和享受。剪纸艺术是东方艺苑中的一束野花,在民间流传千年,深得人民的喜爱,在国外有较高的声誉。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积极组织业余作者和一些民间艺人,多次举办了刻纸创作班。从1976年以来,经过艰苦探索,共同创作了四百多件刻纸新作。先后在本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徐州等地举办了专题展览,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性的展览。特别是1980年和1982年春节,在中国美术馆和广州文化公园展出,得到了国内外专家,观众的好评和肯定。著名工艺美术家,书法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叔亮教授为展览题诗赠书:”出自勤劳双手,来于刻纸故乡,雨后野花怒放,风前泥土飘香。”在北京展出时,原文化部长黄镇,中国美术协会主席江丰,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美术家杂志主编王琦、中国美术馆负责人曹振峰及在北京美术界许多专家,知名人士参观了展览,朝鲜美术家代表团,香港美术社社长尹沛铃及其他许多外国朋友,也怀着浓厚的兴趣参观了展览。朝鲜美术家代表团团长李勇泽题词说:“通过参观,高兴地看到中国人民的传统的民间艺术得到发展,我们坚信,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的友谊团结是永恒的。”首都观众对展览反映热烈,评价很高,新闻界也很重视,纷纷发了消息,刊登了赞美的文章和作品。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分别拍摄了“江南一枝花”的电视片和新闻杂志片,在全国播放,扩大了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县开展刻纸创作起步晚,熟手少,传统基础差,我们在学习、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化不利为有利,把重点放在创新上。努力开拓题材,我们注意提倡和启发作者们反映自己最喜欢的生活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各行各业的作者都觉得有东西可表现,内容有工业,农业,文教,卫生,历史等等。列如:表现对周总理的怀念与敬仰的题材,各个画种都搞过,出现过不少感人肺腑的好作品刻纸能不能表现?我们借鉴传统刻纸表现历史功臣的一些传统手法,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的心情,经过严密的构思,反复推敲,吸收版画艺术的长处,创作了“山花烂漫”。画面中心是总理习惯抱臂微笑的形象,周围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寓寄周总理的精神和崇高的品德,广阔的背景上,自然界的百花,象征着“四化”的钢花,稻花,科学之花以及欢庆胜利的礼花,组成图案,像繁星般相交辉映。四周的花边是用云纹阳刻,镶嵌上总理生前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山山水水,整个画面用阴阳黑白对比的手法,突出总理光辉形象,展现了我们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于作品寓意深刻,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得到了普遍的好评。又如作者孙荣才,汤台英等人创作的“金城新姿”,“赶嫁妆”,“硕果累累”等都取材于自己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反映了江南风情,歌颂了农村人民的新人新事新貌,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再如刘明,曹忠平和我创作的科普题材的“谱新曲”,“化肥造粒机好”,“八分水塘潜力大”等作品既宣传了科普知识,介绍了科学成果又为科普创作开辟了新途径。“谱新曲”曾在国内外十几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余2件作品均参加了全国科普美展,“八分水塘潜力大”还获得了省科普美展三等奖。

刻纸艺术有些惯用的传统表现手法,系统地反映了剪刻纸创作的程式化,造成了美的装饰效果和增强其感染力。但程式化不是自古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表现的需要而产生,随着内容的变而变,只有继往开来,不断探索,才能符合新内容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我们既要注意江南刻纸固有特色:刻工精细,构图繁茂,玲珑剔透,装饰性强;还有注意吸收其他画种的长处,来丰富金坛刻纸的表现力。如作品“春牛图”,“繁荣富贵”,“科学致富”等采用“门笺”旧形式。这种旧形式原来是农民逢年过节挂在门上的,祝愿来年兴旺发达,又增加节日气氛。原来都是比较粗犷,简单,我们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是“旧瓶插新花”,而且连旧瓶也做了改造。“春牛图”表现一年之计在于春,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了使画面有欣欣向荣的气氛,采用了繁密的构图,但繁而不乱,繁中有简,图中牛,羊,兔,鱼等变形恰到好处,朴实无华,真挚自然,新的内容在和改造过的旧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件作品在北京展出时颇得好评,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香飘四季”中的十二花卉,形态各异,同时分别配以不同造型的花瓶,把大自然的造化之美和艺术家心灵之美融入一炉,在传统花卉剪刻纸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格调新颖,人民日报大地杂志以整版彩色插页发表。其他《中国文学》、(英法文向国外发行)《文艺研究》、《雨花》等杂志也分别刊用。“东方歌舞”则塑造了十二个体态健美,舞姿独特的艺术形象,线条流畅,柔中有刚,各具民族特点,充满青春活力。这套作品除去国外展出外,东方歌舞团出访日本时,作国家礼品赠送。老民间艺术家朱晓坤的新作“群仙祝寿图”则吸收了中国画的一些表现手法,构图采用可游可居的散点透视,作品长达1.5米,画面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画面视域有海,陆,空,气势恢宏,是件不可多得的杰作。

由于科学的进步,造纸工业的发展,各种纸张新品种不断出现,我们在纸张材料上也突破常规,探索新技法,追求新效果。如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江南抗日之春”,“水乡新花”,“化肥造粒机好”等分别采用吹塑纸,铝金纸,瓦轮纸并由此创造了一种“镂空刻”,使作品在色彩,明暗,线面等方面产生强烈对比,增加了层次,增强了立体感。作品“水仙”,“月季”,“牵牛”,红莲“等花卉则用写实手法刻制,造型洗练,衬以黑色植绒纸,画面精美,新颖,雅俗共赏,提高和丰富了刻纸艺术的表现力,取得了特殊的效果和感染力,使人耳目一新。尽管这类作品尚未成熟,却已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艺术品最忌雷同。如果艺术家的作品,老是重复别人的和前人的艺术语言,艺术还有什么发展和繁花似锦的局面呢?由于每个作者的个性,修养,及生活经历的不同,我们充分注意了作者的特长和个性的发挥,因人而异,使作品的风格多变,丰富多彩。比如朱晓坤同志,他对历史题材,民间传统题材比较熟悉和有兴趣,文艺修养较高,知识面宽,绘画基本功也比较扎实,我们启发他多搞主题性强,人物多,构图复杂的“重头戏”。如“八仙过海”,“洛神”“古代四大诗人”、“群仙祝寿图’等,作品人物造型生动,富有个性,景物图案古朴,粗中有细,巧中藏拙,媚而不俗并巧妙地吸收绘画的长处,使作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农民作者孙荣才,为人憨厚,性格豪爽,对农村生活熟悉,我们诱导他多搞农村题材,它的作品“捕鱼图”,“水乡打靶”,“甘蔗丰收”,“牧歌”等艺术风格粗犷豪放,手法概括,简练,刀法泼辣,划出粗壮而质朴的线条,很有大刀阔斧之感,具有很强的效果和装饰美。青年女作者汤台英,出身钱资荡畔农家,对民间艺术及乡情风俗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她的作品构图饱满,风格清秀抒情。如“采莲花”,人物造型不求形似,通过疏密,粗细,曲直线的线条变化,刻意加深作品韵律节奏感,达到情景交融,加重了诗情画意,并显示了一种雅拙美而富有质朴的天趣。

总上所述,金坛刻纸艺术在创作道路上闯出了一条新路,作者普遍注意了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个性,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创作历程毕竟短。由于对民间传统艺术缺乏应有的认识,学习研究不够,又限于文艺修养,艺术水平不高,辅导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得要领,因此,金坛刻纸艺术水平受到局限,并且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这些都有待于继续努力,刻苦研究民间剪纸的特点,加强文艺修养,增强新生力量,加强领导,方能争取达到新的水平。

                   ( 原文在一九八三年发表于《金坛文史资料》第一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