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意中艺术工作室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22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意中艺术工作室>画廊动态>正文

2010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装置多媒体类提名

2011-04-15 11:10:11          

  

  

  01.艾未未

  提名理由:

  1957年生于北京,当代艺术家,中国前卫艺术代表,著名诗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国、日本、瑞典、德国、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艺术展,曾为北京奥运会“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中国顾问、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2010年10月,艾未未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示了一亿颗用陶瓷制作的瓜子,这是他为联合利华公司赞助的系列艺术项目所进行的创作。这些瓜子都经过高温加工,由1600名景德镇的技术工匠耗费两年时间,经过近30个步骤最终制成,重量超过150吨,每一颗都不一样。艾未未用这些瓜子铺满一千多平米的整个涡轮大厅,厚达10厘米,来体现他的艺术理念。有人说这是中外艺术史上造价最高,有最多独立实体元素的作品,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这一展览开展后,在英国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吸引各国观众慕名前往参观,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美术馆鼓励参观者触摸这些瓜子,并允许在瓜子上走动。

 

  

  02.陈界仁

  提名理由:

  出生于1960年,台湾当代艺术家,高职美工科毕业。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国际当代艺坛的高度瞩目,是目前国际上最活跃的台湾艺术家,国际大展邀约不断,曾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里昂双年展、雪梨双年展、台北双年展等当代艺术展览近百次。陈界仁的《帝国边界》,作品以非常国际化的语言,延续了他以前一贯的气质和敏锐。从他的作品上面体现了台湾艺术家的独特地缘性,思考方法与内地的艺术家有明显的不同。陈界仁从边缘切入,慢慢渗透进体制,最后撬动整个体制的链条。陈界仁认为通过与在地人民的合作,以及藉由美学的实验和影像诗学的开放性,可以与不同地区的观众共同创造出多重对话的场域和相互连结的可能性;虽然他的作品背后总有其所关注的政治议题,但他认为艺术的意义,更在于将那些语言、文字难以诉说的氛围、精神的幽微状态、身体的记忆和感性经验,通过艺术的想象性进行“书写”;尤其是在被新自由主义日趋宰制的时代,创作不仅是为了抵抗遗忘,更在于如何对“人民书写”的形式和“多元民主”的可能性提出新的想象。

 

  

  03.陈晓云

  提名理由:

  1971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美院,是一名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从2000年第一部作品《不表态的冲动》开始,一直在坚持实验影像的创作。他的作品多半没有任何叙述成分,且结构分散。2010年9月在北京香格纳画廊的个展是陈晓云最新的多屏录像装置作品,这是他在尝试运用其他媒介作为叙述手段过程中,对其驾轻就熟的影像表达方式的一次重新思考和解说。作品以多屏影像的方式呈现,作品中充斥着对生活,社会,欲望,爱,和记忆的暴力化理解,画面和文字重叠闪现,时间和空间停顿交错,展厅中充斥着敏感、妄想、多情、孱弱、细碎、含混、不厌其烦的歇斯底里的个人的体验和采样式注解。陈晓云在表达对世界观的建立与认识过程同时,也映射出了某些在污秽的世界中依然难以撼动的真理。陈晓云的《为什么是生活》,从创作的题材,表达方式和语言上,都开创了一种不一样的方法,这个非常特别。这对去年的中国录像艺术史进展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04.费俊

  提名理由:

  1970年生于湖北沙市,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这位年轻的艺术设计师一直关注和探索由虚拟和实体空间共同构成的混合空间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2010年12月18日在意中艺术工作室举办的“陌生人——费俊作品(2010)”展,姿态云作品计划以艺术家的方式来帮助中国劳工实现廉价生产力的利益增值。系统将工人的劳动姿态与线上游戏中的角色姿态形成关联,通过线上游戏的盈利模式来赚取虚拟货币,再将由虚拟货币转化出的现金或大公司股票返回给劳工们,最终实现由劳动姿态到利益增值的价值转换系统。“瞎走”是一组与陌生人邂逅的体验记录,选择在日常的公共空间中执行这样的实验,是为了有效地采集了有关人际关系的数据,同时也用一种陌生和挑衅式的方式介入到公共空间的现场。费俊的多媒体作品所呈现的交互媒体方式,强调与观众之间的交互。交互媒体方式正处于初级阶段,不仅仅是在国内,在西方,交互属性带来了交互媒体作品形态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05.谷文达

  提名理由:

  195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之一。爱德华·露西·史密斯曾经称他为“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来自中国新生代前卫艺术家代表人物”。谷文达也是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中的领军者之一。谷文达是对中国画新途径探索的具有超前危机意识感的艺术家。他的早期水墨作品采用水墨的大面积泼、冲、洗技法同时辅加喷枪运用,试图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特质与西方语言方式结合,以传统水墨材料表现西方艺术的符号图式。2010年9月在何香凝美术馆的个展《“水墨炼金术”:谷文达实验水墨展》最大亮点还是谷文达为了此次回顾展做的新作品大型装置《黑金》。作品以长达十四公里的中国人的头发编制而成的彩帘为主体,中间是一个黑发编制形成的帝王车盖。谷文达告诉记者,这一作品是自己水墨实验艺术的新尝试。

 

  

  06、邱志杰

  提名理由:

  1969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教授。生活居住在北京和杭州。邱志杰是中国最早的参与录像艺术的艺术家,近年来涉足互动多媒体艺术,成为新媒体艺术和装置艺术在中国重要的艺术家和组织者。上海双年展展出的作品《上元灯彩图》,《上元灯彩图》是明朝中晚期、约在嘉靖万历之间的市肆风俗图,描绘的是南京夫子庙元宵节的情态。和《清明上河图》有所不同,它虽然对士农工商都有所涉及,但核心关注的还是文化人——这和来到上海美术馆看展的人群定位是一致的。艺术家将中国传统风俗画《上元灯彩图》中的诸多角色一一制作成实体的器械,它们既是自动的机械组成,也是参与表演的道具,同时,观众是可以对其进行操控的。正是观众的参与,由此赋予了作品一种时间性、过程性、表演性。艺术家立足于当代的文化现实,以新历史主义的态度,对过去的文本、图像,以及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再造,从而为作品找到有效的切入点。这种创作思路对中国当代艺术打破西方当代艺术创作范式的藩篱,建立自身的文化立场将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

 

  

  07.宋冬

  提名理由:

  1966年生于中国北京,由中国先锋艺术运动行为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常与他的夫人尹秀珍进行合作,艺术形式横跨行为、影像及雕塑等领域,对人类行为短暂性的观念进行了探索。2010年10月30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佩斯北京画廊举办了《煞风景》宋冬个展。作为《吃山水》(2005年)系列的延续,宋冬以食物建造的盆景表达了他对传统艺术的介入和调侃。在宋冬的艺术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市井文化的痕迹,这种文化因素又通过艺术家的行为演化成一种艺术形式。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将吃的俗与中国文人传统中景致的雅融汇在其作品之中。在这个层面上,物质生活与精神诉求通过一种戏谑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在这结合的过程中,又透着一股难以言明的哲理。同时,艺术家对将东西方的对立性融合在一起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宋冬的作品处于现代与传统、艺术与生活的缝隙间。宋冬通过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审视来鼓励观众去探寻其自身文化中的相似点。他大多数作品都关注艺术的过程而非最终成品,因此也创造了其独特的媒介和装置方式。

 

  

  08.汪建伟

  提名理由:

  1958年生于四川,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家之一。多年以来,汪建伟一直在探索知识综合与跨学科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尝试使用不同学术领域的方法去创造新的艺术语言。他的艺术实践跨越电影、戏剧、多媒体、公共艺术、绘画、装置、行为等领域而呈现多元形态。2010年8月17日,汪建伟最新多媒体剧场艺术作品“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以排演“打开“的方式与观众见面了。“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通过新闻报道、文字记录、社会调查作为故事的背景,同时将不同的个体并置在这个整体的事件中,以城市作为事件的具体发生地,不同身份的人通过他们自己的方法去描述他们所感知的现实,与此同时,舞台上并置了另一个事件——一个少年随打工的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城市作为他未来的象征,他努力的去寻找通向未来真实的位置,唯一能给予他真实位置的是虚拟世界以及他可以获得自由的网络游戏。汪建伟在作品中尝试了这一知识整合的观念,重新梳理我们自身的文化以及我们的日常记忆,在此基础上去寻找一种新的综合艺术语言。即如何在众多的关系中发展和建立一个现场的可能性。空间与舞台始终处于一种网络状态的关系中,呈现出多种系统并置的现场。

 

  

  09.王功新

  提名理由:

  1960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7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克特兰及阿巴尼学院。现居北京。作为较早的新媒体艺术家他的作品多次代表崛起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参加国外重要展览。2010年6月在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个展《关联——与Ya有关》是一个彩色有声的9屏影像装置作品。 时长6分钟。艺术家借鉴了互联网链接点击的日常经验:使用者点击、转换网页间存在某种联系,最终却链接到与最初主内容无关的网页。通过电脑程序控制播放,作品引导观众由与音频“ya”相关的影像开始介入,伴随着声音、影像的关联转换,观众按照艺术家既定的顺序参观,最终被引入到与最初主题完全无关的影像中。观众的这种体验与艺术家的经验相互交流、产生互动。试图对此作品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和语言陈述方式来阐释这个作品,但都显得无效和徒劳,只能简单描述。展览呈现给观者的是看待事物的别样方式,即把生活中忽视的细节通过视觉的形式呈现给观者。这种尝试丰富了影像语言的表现方式,考量了艺术语言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的一种交流和拓展,这是艺术家对影像语言“超验”性的一次探索。

 

  

  10.王迈

  提名理由:

  1972年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 ,2002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委员会ACC当代艺术奖。作为新世纪中国当代艺坛新一代的领军人物,王迈被广泛认为是最具综合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建立其整体艺术的创作构架,从绘画、诗歌到行为表演及装置雕塑,王迈将各门类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在思想维度上立足于国际视野,而其跨媒介的表现语言则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脉基因。2010年9月12日艺术家王迈的个展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展出,“西湖气候交易所”是对人性欲望在各种国家主义战略关系中的深刻解读。“气候交易所”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中出现,国家之间借助它通过各种利益争斗将人类器官与细胞所具有的可在大气层下感观“天人关系”的原始天赋权利,转变成为“公平分配”后的合法权利。王迈独特的艺术经历使得他占据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承上启下的位置,而从1999年的众多演员参与的多媒体行为表演作品戏仿春节联欢会,到预言全球能源冲突的“石油怪兽”装置作品中,我们都不难看出王迈近十年来的跨媒介作品对同时代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萧昱

  提名理由:

  对于萧昱,早期的印象是其以一系列颠覆物种遗传学的人工嫁接的动物标本进入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那个名为RUAN的作品以死老鼠、兔子、猫、鸽子和5个月流产的婴儿头部,组装成一个新的生命,用福尔马林泡着,艺术家试图引起观众最简单的条件反射。萧昱以其凶狠、残酷的艺术语言猛烈的冲击着人们对于生命、道德、艺术的认知,也至此,被人们所记住。萧昱的创作游走于绘画、装置、行为、影像等艺术形式之间。然而再次令人感到一震的是2008年的系列作品“别管是谁的!我怀上就是我的。”标题还是一如既往的霸道风格,而作品却已不见“暴力美学”的痕迹,形式和语言都变得更加内敛。2010年6月在北京公社举办了萧昱《回头》个展,也许萧昱的《回头》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以前冲的太猛了,需要静下来,不再靠凶狠的视觉冲击,而应该用深度的思考创作来打动观众。同时,萧昱是非常聪明的艺术家,在多次采访中强调观众误读的价值。也许,对于展览的各种评论也恰恰陷入他的圈套,成为其作品的一部分。

 

  

  12.阳江三人组

  提名理由:

  阳江三人组是由郑国谷、陈再炎和孙庆麟三人组成的一个艺术家小组,他们主要在广东阳江,一个珠三角边缘的小城市工作和生活。他们的作品通常都远离宏大叙事的风格以及鲜明的批判立场,以颠覆性的形象出现,善于在草根性和边缘性的社会景观中发现和放大某种耐人寻味的现象。2010年8月14日北京798艺术区的唐人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阳江组:松园——今日猛于虎 Ⅱ》大型装置展。展览现场以现成品和多媒体为媒介的作品展现了一个虚拟的现实空间。完成了今日景观与传统情景相互转换的一个混杂的时间空间的表达。阳江三人组把唐人的广大空间转变成了一个奇怪的游戏场,形成一种中国古代文人画中松鹤林泉的雅致背景与中国现代世俗的市民社会司空见惯的赌博游戏场面的“山寨版”融合。艺术家在这里想要探讨的就是当下中国的世俗社会是如何在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双重塑形中获得一种具有所谓中国特色的发展的,这种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新的生活模式和游戏模式的出现,提供一种新的视觉经验。

 

  

  13.张洹

  提名理由:

  张洹14岁起开始学习素描及油画,于1984年进入河南美术学院就读。1988年毕业后,便于郑州教育机构任教。1991年移居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院,在毕业前一年,搬入北京艺术家社区。1994年后,张洹的创作概念开始著眼于将自我内心骚动的情绪直接经由行为表演传达。曾多次参加国际重要当代艺术展。2006年创建上海工作室后,他的艺术创作开始倾向绘画、雕塑及大型装置。2010年5月20日,佩斯北京举办了张洹第三次佩斯个展,名为《放虎归山》作品以香灰为主要材料,并申请了专利。2010年7月17日张洹的社会公益项目《希望隧道》在UCCA开幕。作品从真实事件、宗教、历史等不同的角度以装置作品而非以往大家熟悉的行为作品表达对当下各个现实层面的关注,作品充满张力,对艺术家本来讲是一种表达方式的转变。

 

  

  14.周斌

  提名理由:

  1970年出生于西安,1990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现工作、生活于成都。不看球赛,不喝啤酒,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尽量不和外界有过多接触……成都本土艺术家周斌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始了长达一整月的孤独生活,实施他艺术生涯最重要的一件作品——“30天1周斌计划”。作为近几年在国内声名鹊起的一位行为艺术家,周斌一直被国际当代艺术圈所关注。他说:“在世界杯的这30天里,我每天都要做一个不同的行为艺术作品,总共30个,这对我来说是一大挑战。”同时,他介绍,这30件作品肯定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也不排除会拿足球说事。“30天·周斌计划”通过设定规则与在规则下的不可预设结果性,来测量个体思维、心理与身体的极限。他常常通过一种行为极限来失去控制,通过失控的状态来反思被庸俗化了的行为艺术的表演性。周斌对此认识是自觉的。他在强调身体体验的同时,又注重行为语言表述的方法。但是,他的作品中往往呈现出有意识的悖论设定,并通过这种悖论实现其行为的意义。

 

  

  15.周文斗

  提名理由:

  1970年生于中国北京,在西班牙当了10年的艺术家。悖论是周文斗最主要的特征。木讷其外,灵机其中。他生活在生活的背面。2010年8月7日其他画廊周文斗个展《无用之用》,作品表现对于生活及艺术材料间的思考与转换,周文斗的装置作品有着某种超于生活幽默之外的气质。有人说像是“脑筋急转弯”,或许面对他的作品,我们更该放任自己在迷宫里多游走一会儿,不必着急寻着答案,或许也根本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周文斗不是一位产品的简单“使用”者,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先是肯定产品的文化和功能方面的属性,接着他就提出这样的疑问:“产品仅仅是具有使用功能吗?”当我们抛去它的功能性以后会怎样呢?“非功能是不是也有其特殊的价值呢?“产品是有用的,而周文斗瞄准的是“无用”,就是抛弃产品的实用性,把它作为可塑性的材料,构架新的形态。这是对产品的属性进行的改造,这样“使产品与产品、产品与空间、产品与语境建立新的意义形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