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EGG画廊>作品>作品详细
陶艾民, 鸟书55号, 旧宣纸, 墨, 丙烯银, 139x35cm, 2016

陶艾民, 鸟书55号, 旧宣纸, 墨, 丙烯银, 139x35cm, 2016

  • 编  号:499940
  • 作  者:陶艾民 查看拍卖记录
  • 销售状态:待售(不可在线交易)  
  • 库  存: 1
  • 售  价:议价
买家服务热线: 400-601-8111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陶艾民, 鸟书55号, 旧宣纸, 墨, 丙烯银, 139x35cm, 2016
EGG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5.8
  • 印象:
    val
    确定
  • 经营时间:
    16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草场地
作品信息 作者信息 交易评价 本画廊其他作品
尺寸 139x35(cm) 创作年代 2016年
作品分类 当代水墨 材质 纸本 题材 抽象
作品标签
适用空间

作者信息

陶艾民

陶艾民

出生年份: 1974
籍    贯: 湖南-长沙

作者介绍

创作简介

我出生于南方的小城市,虽然够不上所谓书香门第,但从小看爷爷吟诗练字,也是耳濡目染。他留下很多的诗歌文稿笔迹。湖南在远古时期是巫术文化盛行的地方,记得小时候爷爷也算是半个道士的感觉,有一次我吃鱼被刺卡在喉咙里,他让我坐在门槛上,对着一碗水在手上画字符,然后让我喝下水,后来神奇的发现刺就消失了。对于这种神秘的事我一直保持着好奇心。还有村里有人办丧事,都会请他撰写祭文,他一边摇头一边呤唱的旧文人的模样,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1996年我从北京考到闽南泉州的大学入读,我选择了中国画系,于是,每日晨课便是临帖习字。记得当时的书法老师王乃钦是从传统的教法入手,我却不按常理出牌,写起字来像一个小孩子刚学写字,没有规矩。让老师常有出乎意料的惊讶,一时无法评价。本来是要先练楷书的,我却活生生把一本黄庭坚的《松风阁》给临破翻旧。

后来我怀着对艺术的梦想来到了北京。租下的第一个工作室是一个农家小院,自然朴实的乡村生活也同时伴随着漫漫长夜的孤寂,每日做完作品之余,我就开始不间断的抄写“金刚经”来保持一种慢生活的节奏,以求得内心的平静。

在 2005年偶然发现了搓衣板这个材料,它日后成为了我创作的母题。装置作品《女人经》就是用“竹简”的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如古代的竹简。但竹简是有文字的,而洗衣板所呈现的只是斑驳的痕迹。我把这“痕迹”看作是一种在经年累月的重复劳作中,用生命和岁月搓洗出来的“文字”。

在 2008的大型装置《女书》作品中,我加入了家乡湖南一种女性文字。批注部分的书写,采用江永女书。这是女性之间传承的一种神秘符号。正文部分采用拓片的方法是用传统拓碑的方式制作的,每一页拓片所呈现的斑驳的痕迹,与远古时代的书法石刻所显示的在时间的磨砺下历史沧桑变化的视觉语言不径相同。它把原来搓衣板的痕迹转移到柔软的纸面,它结合了两种材料 —纸墨和金石 ---的特征。它如同于文字一般,是个体生命和时间岁月积淀而形成的语言,富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日后,对于书法的研习从未间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湖南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竹简《神乌传》非常喜爱。它是隶草体,八分体的风格。而书体笔画娴熟老练,笔法粗细富有变化。在偶然一次情绪波动下,《神乌传》竟成了我对于书写一种极致的表达。笔法完全不可控,纵横交错,波桀较长,放纵不羁,势不可挡!这种书写行为成为了我情绪的发泄和释放。长达十二页的一次性书写,也大大改变了这本原贴的风格。变得尤为的犀利、激烈、不安!当下的状态,是和社会现实生存环境的种种连接,它反映的是真实情感生命的某种状态的体现!

关于对楚简的研究,它最早出现在西土文字中,特征是尖头肥腹,形似蝌蚪的文字。后世称“蝌蚪文”,在南方江淮一带的吴、越、楚、等地,在字体上常看到用鸟形加以装饰的“鸟书”,笔画多加曲折和拖有长尾而有时难以马上辨认。在这个楚简书体的基础上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也如仓颉观察鸟迹的纹样而造书契变成一种符号式绘画,如同文字的遗迹。个人化的书写与字迹的转移也不断的创造出新的差异个性。另一方面,字迹的“虚有的”它只是通过“痕迹”而暂存的空影,不断成形又被持续擦去,有些不复存在的字迹,在不断的摹写与反复追忆中获得重生(唐克扬语)。“鸟书”不断演变成具有抽象意味的形式出现。

一次去青海的支教活动中,看到具有宗教信仰的玛尼堆出现在很多的地方,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石头上刻下神秘的图案和字符,这是人类和宇宙的对话方式的连接。它所具有的高度精神性让我为之震撼!

在充满着一种精神能量的现场。文字或许成为了一种图式,一种无意识的线条,沉重、直接、变化、厚重,书写性仿佛也消解,变成了天人合一的创造场。“黑色绘画”的巨幅创作中逐渐成为类似于身体行动的过程。它是我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反映,社会和个体之间所产生的焦虑、不安、恐惧、渴望,在某个世界的角落寻找慰藉的心理暗示。以自己的体力和肢体表达“意义”之外的个性和性情,可能是具有表现主义艺术的一般性特征!

为了逃避北方的雾霾,在前往大理的游玩的过程中,发现白族建筑的墙上都绘有传统的山水和书法,无意识中尝试把书法和山水画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出现了画中有字,字中有画。在中国文献上,唐代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以象形的方式造字,则是书画同源的开始。上古伏羲画八卦,一阴一阳的上、中、下的排列,表现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自然界的八种元素。称为八卦。它把八卦视为绘画的源头。在仰韶文化出土的有记号的陶文,在一批陶尊文字上,象征的符号,可以解释为太阳、云气、山峰,由于这样的符号容易让人产生有意义的联想。所以视为原始文字的可能。

而赵孟頫“书画同源”的慨念,《秀石疏林图》用以八分体的变体飞白的笔法有节奏且浓淡的磋擦出石块的外廓和体积感。枯木以篆书的线条,勾出疏林的枝干,秀竹的叶子,则按原生的姿态,分别以“侧、勒、努、濯、策、掠、啄、桀”八种不同的运笔方式。赋以相应的视觉形象。

书体和身体其实也大有关联,无论是“永字八法”还是后世所称的“欧阳询八决”,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的“解构九十二法”都是把书写中的蕴籍的抽象运动转化为身心可以领会的现象。例如,“八决”指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星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竖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象牙;“捺”一波常三过笔。书写广泛外求于法决所参照的自然现象,一个人只要对于这些现象有所感悟,他就可以在规律的桎栲里找到自己所理解的自由境地。在这个过程中,结果的“创造性”并不是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身心的参与。超越书法的书写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

所以在山水中运用书法,用书法去写意山水。书非书,山非山。山中有书,书中有山。它其实是一种意象的表现。虽然是采用传统的图式,又有某种观念先入为主,在对于古代大师经典之作的解构,在石涛、八大、倪瓒的作品上进行进行一种现代性演绎。既保持原本的一些结构面貌,又有了逸笔草草的书写性用笔!开始做了一些小品式的探索后,之后又找到比较自由放松的方法。在笔法的虚虚实实、抑扬顿挫中,迂回变化的墨色、线条、色块无意识勾勒出自然造化之景!这是我在精神层面与古代经典绘画的一次心灵的邂逅!也许,书法的现场感,正是“书迹”连接历史和个人命运的神奇力量,使得“书法”成为对于心灵探究的最高艺术形式。也是个体命运的延续的探求和期翼。人生有限,如同字迹不可能是无法磨灭的,可是“书写”的冲动,使得书写行为以及创造者倍感温暖和欣慰。

在一次回农村工作室的仓库里面,看到我存放了七年的当年做女书作品裱画裁切下来的宣纸的边角料,已经显得有点陈旧了。立刻萌生了把它当做材料的念头,我把它层层敷在木板上作出凹凸不平的效果,宣纸的厚薄重叠高低不平会形成各种皱褶肌理质感,如同微观的地图模型景观,沟壑不平的富有变化或粗或细的纸的材料造型中已堆砌出山、水、树、云、雾、泉石相涧的大致模样!它突破了平面二维空间,具有立体的浮雕时间感,在这个基础上运用书法在这上面作画,稍许的笔法线条勾勒或墨色渲染就能在做好的造型上画出有特别味道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有触摸质感的抽象的类山水画。有的留出旧门板的原木底色,它带有一点平面装饰的感觉,而画面又有笔墨的虚实和材料本身变化带来的远近空间意味!在这一组画中,当你近距离观看,各种字的噌写画的印迹会显现在或干或湿的宣纸“雕塑”上。它显现出丰富的山水的图式,也展现一种绚烂的纸之花的靡靡之音。远距离你会发现一张张类似传统山水图式的自然造化之景。因为观念的加入和材料的特性使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这一路上的探索思考,艰难跋涉的朝圣般的艺术之旅,终于让我来到一座大山的脚下,仰望由千年书法建构的和自然造就的巅峰之作。用个体生命的书写必定传承下去,因为这种传统会在持久恒远的激活中被延续下去,从而形成人类文明的不断延伸。

—— 陶艾民

艺术家简介

陶艾民,1999毕业于福建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2001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助教进修班,现生活于北京。她的作品曾在中华世纪坛(2005、2006、2011)、中国美术馆(2009)、今日美术馆(2008、2010)、台湾夏可喜当代艺术(2009)、北京墨斋画廊(2014)等地展出。她曾获《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新人奖(2006)、《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萧淑芳艺术提名奖 (2008)、《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装置多媒体类提名(2009),其作品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炎黄艺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等机构收藏。

交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