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百艺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台湾
您所在的位置:百艺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从当代华人艺术群展出发:百艺画廊

2011-04-15 11:40:52          

  成立于2009年1月的百艺画廊,还是个非常年轻的画廊,这点由他们展览的活力与鲜度可见一斑,但有曾任职于佳士得拍卖公司的资深经理人陈秀玉领军,使其比其他年轻画廊更具有策略性、国际观与市场敏锐度,并很快在各地打开知名度。在这次难以预期、替台湾南部带来严重水患的莫拉克台风登陆前几个小时,很幸运的顺利采访到百艺画廊的经营者陈秀玉,请她和我们分享,像百艺画廊这样一个锁定当代艺术与新媒体作品的画廊,在经营上的心得,以及对华人艺术市场的发展分析。

  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主题性群展的策展方式,关注在台湾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且观察国际艺术潮流。

  《艺术与投资》:您认为百艺画廊的特色为何?在成立迄今不到一年的时间,为何以主题性策展的群展居多?

  陈秀玉:我想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目标很清楚,关注在台湾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且观察国际艺术潮流。与台湾许多其他经营当代艺术为主的画廊不同的是,我特意避开受日韩影响较深的卡漫式艺术作品,我认为新媒体艺术也很有经营的空间,在国际上像是马修·巴尼、盖瑞·希尔等的影像艺术作品,不但具有艺术开创性,在市场上也能带来经济效应,当然这块市场在台湾还有待耕耘,需要让藏家多接触这样的讯息。此外,我在佳士得任职时就已发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性,所以我特别关注中国90世代的艺术发展,以及海外华人,像是蔡国强、黄永砯等,从台湾、到两岸三地、邻近亚洲、并拓展到整个大华人圈。选择主题性策展的群展的确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因为如此我们一边可以推动一种艺术风气、主流的成形,一边也可发掘未来签约经纪的艺术家个人。当然我们在策划的时候,也会把市场纳入考虑,毕竟画廊是第一市场,拍卖则是第二市场。

  我认为对当代艺术来说尤其需要,不只是市场的开发,对民众的培养也很重要。

  《艺术与投资》:百艺画廊为何营运半年就搬家?搬家后空间与展览方向有没有什么改变?

  陈秀玉:其实一个画廊最重要的就是固定一个位置方便别人联络你,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原先的展场是在餐厅楼上,那是一栋有院子有草皮的2层楼的公寓洋房,70年代的老房子经过整理后很漂亮很有味道,交通位置方便,客人又多,但因为许多空间的限制还是得忍痛离开。旧址进出都得经过客人用餐空间,我们又以当代艺术作品为主,布展时常有大型对象,像装置或雕塑进驻,其实会带给餐厅困扰。而餐厅有时对画廊也是一种干扰,有些观众并非相关背景,也不见得对艺术欣赏有兴趣,只是偶然拾级而上,所以对艺术作品与空间不够尊重,我们的布展方式又倾向让作品融入生活感的空间,很容易就被折损,加重了我们工作人员管理的负担。我们从去年9月进驻,到今年1月正式开幕试营运的4个月间,逐渐感到不便,而开始另寻更适合长久经营的落脚处。最先考虑迁到华山艺文中心①,过去藉由民间艺术家自发的力量,它成功塑造出当代艺术的氛围,但近年来逐渐朝流行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转型,跟我们期望的路线不同,且华山的建筑体实在过于老旧,光是花在修缮与装潢的成本就很惊人,基于这几年金融风暴的影响,前两年硬被投资客抢进撑大的当代艺术市场已回归基本面,当代艺术毕竟还是小众,常不被理解,收藏上也有许多困难,虽然我们作品卖得不错,但百艺才刚起步,我在经营上仍须保守,以收支平衡为目标。现在的百艺,坪数与原先差不多,空间氛围上也延续旧址,打通大门来营造气势,从外观来看很像纽约风格的当代馆,原本的邻居——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都笑称我们是他的分馆。

  搬家后我们受到媒体的瞩目有增无减,参观群众也更多了,许多艺术相关科系的学生前来参访,我们这严然成了理想的艺术教育空间,我们的同仁也都很乐意为观众导览解说,我认为这对当代艺术来说尤其需要,不只是市场的开发,对民众的培养也很重要。

  借由策展与群展方式,来观察适合长期合作经纪的艺术家个人

  《艺术与投资》:百艺画廊的展览通常是怎么诞生的?构思与过程如何?以这档“声声不息”声音艺术展为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陈秀玉:绝大部分是来自我个人的经验,从帝门画廊、帝门基金会,到被派驻到巴黎办事处办罗浮宫的展览,回来后佳士得邀请我加入,我等于累积了20年的经验在全世界观察展览,过去的经验深植脑海。身为百艺的老板,我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想要怎么样办一个展览。所以我们展览的呈现就是先有一个策展主题,再找到合适的艺术家,从他的系列作品中挑选,并考虑他的时间。

  “声声不息”这文件展览中的作品也来自我不同时期的“资料收集”,秦玉芬的作品是我2000年在西班牙看到的,于是透过她德国画廊经纪收藏下来,这是我和声音艺术接触的缘起,也种下这个展览的因。而林俊廷则是经由国巨艺术基金会认识,他可说是两岸三地首批以新媒体创作的艺术家,他这次的作品巨大、所需资源多,在百艺画廊刚成立时,我与他上海相遇就开始洽谈此展,但旧址空间高度不够,新空间刚好足以容纳此作,他也为我们展场量身订作最恰好的尺寸。陶亚伦是我还在帝门艺术基金会时,因为当时的执行长张元茜很早就收了他的作品,我有缘看过。也就是说,这些艺术家都存在我的脑海里面,所以当我有策展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很快的把他们从数据库中抓出来,但也要看艺术家对我们展览的理念认不认同,所以要策画一个展览不是说马上,我们也借由策展与群展方式,来观察适合长期合作经纪的艺术家个人,而不只是为了短暂的销售,或互相利用知名度,这样的合作模式会比较好。不然以我和蔡国强的交情,我大可邀请他来百艺办个展,铁定会出名,但那是因为蔡国强的名声,而不是百艺画廊的关系。我觉得一开始应该把画廊自己的机制建立起来,办好的展览,让不管已成名还是才刚起步的艺术家都愿意与我们合作。

  现在画廊和艺术家的关系是不对等的;目前更难去找到一个好的艺术家来办个展,或锁定来签约。

 

  《艺术与投资》:您认为经营当代艺术画廊与一般传统画廊有何不同?

  陈秀玉:早期台湾的市场可能以艺术家的年龄辈份来订定价格,但其实以西方的发展来说,一件作品的定价应该来自艺术定位、学术论点,加上画廊的经营模式所造就。我倒觉得艺术品味与艺术收藏都有时代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艺术氛围。老一辈艺术家的时代讲求辈份,像吴弦三是廖继春的学生,他的价格就不能比老师高,可是现在的艺术市场,王怀庆的作品价格已经超越他的老师吴冠中。在当时个展比例高,除非以台阳美术协会、全国美展,或是东方画会、五月画会等名义,才可能举行联展,大概也要五六个个展后才会形成一种艺术风潮。一二十年前画廊办艺术家个展,无非是为了让藏家可以在一个时间里,更全面的去了解这位艺术家。当时的签约制度也很固定,一签就三五年,画廊会详列一年内要帮你办几场个展,拆帐抽成什么也都有例可循,当时的艺术市场与艺术家不像今日这么多,画廊为竞争必须抢签具市场价值的艺术家,也只锁定在台湾的艺术区块,当代艺术根本还无人听闻。现在因为因特网的发达,所有的信息都透明化,很多藏家也不一定上画廊买画,可能和网拍一样用鼠标点一点就可以了,所以今日的签约无法像过去那么制式,因为市场的巨大化,现在画廊和艺术家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当时谁也不知道中国会崛起,中国的市场、收藏实力那么大,牵动全球,连以前完全不收中国艺术家作品的纽约、伦敦画廊都必须买帐。也就是说,目前更难去找到一个好的艺术家来办个展,或锁定来签约。现在大部分艺术家有一个自己的经纪人,不一定由画廊经纪,而是由他的经纪人安排他要去哪里参加什么展览。以蔡国强为例,今天有厂商请他为新品发表会“放烟火”,不要说100万台币,100万美元都不见得打得动他。以一个成名的艺术家来说,他要的是让艺术作品真正的呈现,而不是为商业作展演,这也是现今画廊经营该思考的点。

  艺术的收藏一定要早先一步,等到大家都流行再进场时机就不对了。所以在当代艺术中,国际观是重要的。

  《艺术与投资》:您认为台湾当代艺术作品在亚洲甚至国际市场上空间如何?新媒体艺术,像这次展的声音艺术作品,在经纪和收藏上是问题吗?

  陈秀玉:20年前我在佳士得,主拍20世纪现代艺术,当时我首先开拍中国当代艺术,像蔡国强、张晓刚、岳敏君,那时候可能十几万台币就买的到。艺术的收藏一定要早先一步,等到大家都流行再进场时机就不对了。所以在当代艺术中,国际观是重要的。开幕展我们邀请了两位美国艺术家参与,都是我在国外看到的,与他们的代理画廊接洽,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台湾的当代艺术市场虽然不大,但台湾的藏家实力很雄厚,而且走得很前面,对纽约或伦敦的画廊来说,他们对台湾的画廊甚至比中国的来的信任,所以一听是来自台湾的邀约很快就答应了,我也觉得受宠若惊。

  要经营当代艺术,要走的路还很长,包括新媒体艺术,很多大拍场都还不敢拍,因为他有配备的问题,收藏的困难,藏家的接受度也还很低。这次展览还好有许多厂商的赞助,由姚谦协助我们去募款,像BenQ赞助了现金和大型液晶屏幕、奇美电子赞助4台液晶屏幕、奥图码赞助2台投影机,这些配备如果要都由画廊去买,费用很惊人,拍卖场因为是纯商业行为,是不可能跟厂商募到这些赞助,就更难推动。目前新媒体艺术的收藏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只收软件,另一种是加上硬件配备,一般画廊和艺术家都鼓励藏家只收软件,因为有些基本配备藏家拥有的可能比我们能提供的更好,但像林俊廷的作品,他需要的是气势和互动的效果,这样的作品就需要连配备一起收,这就是真的大藏家才有的实力。关于过去常被顾虑数字作品的可复制性一点,现在都以锁码配合限量版本的方式来控制,艺术家必须在母带上签名,连同画廊和艺术家签名的保证书,将来才有转让的可能,我们还会再附上一个试播带可供浏览,但这些机制还不完全无虞,很多藏家还在观望。

  百艺未来的规画仍是努力发掘尚在起步阶段、值得开发的当代艺术家,并倾向与已成名的艺术家共同展出。

  《艺术与投资》:您认为这样的观望期还会持续多久?

  陈秀玉:关于市场性预测我比较不想作明确回复,因为这都看时机,有时候很久,有时候一触即发,像是突然出现一个大藏家,或是出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艺术家,硬件的问题也解决了,时机就来了。有时候收藏也是种流行,就像之前流行抽象,大家都抢着收,赵无极就创造了他的市场价值,所以市场机制很难说,时机最重要。

  《艺术与投资》:百艺画廊未来的规划与目标为何?

  陈秀玉:百艺未来的规画仍是努力发掘尚在起步阶段、值得开发的当代艺术家,并倾向与已成名的艺术家共同展出,有点像老师带学生的感觉,这次展览中姚仲涵就是陶亚伦的学生,其实现在大家都是把当代艺术的推广当成一个共识,而不是去计较排名与价格高低,在我们策划联展的企图中其实就有一种提携的作用。

  台湾画廊比起北京、上海,囿于政治因素,国际的能见度很低,如何走出去是重要的,应该要设法参与香港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甚至是诚品画廊今年有入选的巴赛尔艺术博览会等,把台湾艺术家带上国际市场,把国际的收藏家带进台湾,所以我把预算多编列在未来参加这些国际性的艺术博览会,我尤其把目标放在香港艺术博览会,现阶段我们先求稳定,累积名声,等我们跨过门坎限制(必须是经营三年以上的画廊才能参加)再出发。

  《艺术与投资》:您过去的工作经验,对现在的经营来说,最大的帮助何在?

  陈秀玉:视野。过去在佳士得,甚至更早之前,我走的一直是国际化,国际化的视野让我可以从各个不同国家的角度来评估,如何去发挥我们华人特有的优势,现在国际上有这么多高峰会议,讨论怎么解决经济、环保、和平问题,往后国与国间将不只是运动赛事体力、军事国力、经济实力的竞赛,艺术文化也会加入。我们常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因此受到国际瞩目,能见度遍及全世界,当中国或是台湾能够有艺术家足以和英国的达明·赫斯特,或是美国的杰夫·昆斯相提并论,这才是国与国间最智慧的竞争。除了艺术家,画廊与藏家也都不该闭门造车,不能只因为我有一个空间,反正当代艺术大家也不太懂,就只展些漂亮的作品,当然漂亮的东西是赏心悦目、容易收藏的,我还是期望藏家收藏艺术是发自内心,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投资,投资一定要在后面。当代的发展,不管是从商业的角度,或是艺术推广的角度,艺术都应该要门户大开,而且互相学习,最重要的是展现自己的特色。

  注释:

  ①华山艺文中心,原为台北酒厂,透过当代艺术进驻,不但成为闲置空间再利用的最佳实例,也充分展现当代艺术的自主性。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