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泰吉轩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2
  • 印象:
    都是收藏级 髙端专业 影像收藏 东西特棒
    确定
  • 经营时间:
    15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西城
您所在的位置:泰吉轩>画廊动态>正文

特别报道

2011-04-15 11:42:51          

  《世纪光影---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京隆重开幕

  2010年11月17日下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摄影展览中心和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的“世纪光影---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开幕式在刚刚建成的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摄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前光,中华世纪坛管理中心负责人裴成虎等领导出席并为部分在京作者颁发奖杯和入选证书。李前光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掀开了“国展”历史新的一页,为首都摄影人欣赏“国展”作品、了解“国展”历史、交流摄影技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摄协在京主席团成员、本次“国展”在京评委、摄影界和新闻界人士。开幕式由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高琴主持。

  本届“国展”的900幅收藏作品及优秀作品在现场同时以照片和幻灯投影两种形式展出,主办方还通过一段精心编辑的视频,向来宾介绍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相关情况,回顾全国影展的发展历史。本届“国展”入选作者、航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在现场成为来宾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展览持续至11月23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据悉,中国摄协和世纪坛将携手举办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首都巡展活动,今后10年的“国展”都将在世纪坛展出。

  事件

  连州2010:新归新,老归老

  以“这个世界存在吗?”为主题,2010年12月4日,摄影人聚集南国小城---广东连州。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展示摄影是如何以个性化的独特方式穿越语言,重构起一个并非真实的世界。本届年展有乔·彼德威金、帕特里克·扎克曼,以及杰里·伯恩特、川内伦子、刘香成、张大力、海波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共7500多幅。年展还推出了已故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让·鲍德里亚个展和来自摄影发明地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等主题展。法国文化部摄影部主任阿聂兹·德·蒂奎文·圣克林、纽约摄影批评家和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鲍德里亚夫人玛琳·鲍德里亚等海内外摄影界人士出席了本次年展开幕式。

  本届连州摄影年展在摄影师的选择上深度挖掘,摄影年展艺术总监和策展人亲自操刀,汇集了一批年轻摄影师,希望借此推介摄影新生力量,而在展览的布置上,主办方将一系列“微博体”的摄影言论张贴于展区的各处,让观众品读视觉作品的同时,又陷入于对文字的思考和解读。年展于12月26日结束,组委会在活动期间还安排了幻灯放映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在5日晚举办的年展颁奖典礼上,游莉、塔可、张君刚&李洁获得了第六届连州摄影年展大奖,而组委会特别奖由拍摄《青年路上的人们---迷失的欲望》的罗明义夺得。

  过去五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每年都会提出一个学术主题,以期对中国摄影甚至世界摄影的发展作出自己的思考。今年的连州古城到处悬挂着黄色的标语:“这个世界存在吗!”,年展总策展人费大为对此主题进行了阐述:“人类满怀信心地走向世界,试图掌握世界、改造世界,但却日益远离了真实的世界。人为了掌握世界而发明的所有工具,已经把人送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被人所创造的世界”。因此本届年展着力推出一些从未被发掘的中国年轻摄影师的作品,希望通过他们的质疑和反思,打破市场对摄影的束缚,重新回归摄影语言本身,重构一个更自由和真实的具有意义的世界。简单地用新与旧来界定这些没怎么在摄影界露面的年轻人的作品,已经不确切了,在摄影的范畴内,他们的作品还算新鲜,但是在更大的范畴已经不算新了,或者换一种说法:新是摄影之外的世界所带来的,并非源于摄影界本身,在这一点上,中国目前的摄影却是与世界摄影站在同一个起点了。

  新的未必新,相反老的却未必老。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影像绝对可以称得上此次连州的一大亮点。遥想2007年3月鲍老仙逝之际,中文报纸上连篇累牍的都是“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苦追刘德华”的报道,鲍老的讣告只有一个豆腐块大小。最近几年鲍老在中国的人气越来越旺,但也只是小众的追捧,在《鲍德里亚之夜》幻灯会上,观众的窃窃私语说明未必有几人真正读懂他的影像。实际上,对鲍德里亚的文字与图片的关系,既不能按图索骥,也不能循骥找图,鲍老的影像其实在暗示我们---那只是找寻一种感觉上的意义匹配而已。反而上海艺术家倪卫华聚焦于城市房地产广告和城市绿化墙的系列作品《风景墙》, 以及法国艺术家雷米·阿尔迪日的摄影系列《自然》(他7年来持续拍摄巴黎农业沙龙展会上虚假的动物和自然景色的喷绘展位),在精神上自觉契合了鲍德里亚最著名的理论“仿真与拟像”。

  这个世界存在吗!?世界当然存在,而且一直就存在着,用什么样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世界,才是背后真正的潜台词,也是本次年展策展人的良苦用心。(郑浓)

  《纽约时报》刊登iPhone战地影像

  2010年11月22日的《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该报摄影记者达门·温特(Damon Winter,1974---)拍摄的四幅美国士兵在阿富汗北部山区行军打仗和日常生活的照片。据《纽约时报》的新闻摄影师博客Lens(http://lens.blogs.nytimes.com)介绍,这次报道温特使用的是iPhone手机,拍完之后利用一款iPhone运用程序加工,得到这组有些Lomo味道的照片。

  2009年温特曾以一组拍摄奥巴马竞选的新闻报道,获得普利策专题新闻摄影奖。有意思的是,他在2007年加入《纽约时报》后发表的第一组报道是用胶片拍摄的,他还曾经是该报唯一玩哈苏的人。这次温特的iPhone战地照片又一次引起关注,他解释选择iPhone的理由:士兵们平时经常用手机相互拍照,作为放松自己的方法,因此当他用iPhone对准他们时,他们比在普通相机的镜头前更加自在,因此更能捕捉到精彩画面。而且温特发现当他用Canon EOS 5D Mark II为报纸拍摄视频时,iPhone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温特并不是用iPhone拍阿富汗战事的第一人,在2010年3月,美联社摄影记者戴维·古滕菲尔德(David Guttenfelder)在《丹佛邮报》的博客上曾展示用iPhone拍摄的在阿富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的照片,画面感觉与温特的颇为相似,也受到业界的关注。而这次《纽约时报》所代表的主流新闻报刊对iPhone的开放态度也成为话题,该报专栏作家詹姆斯·埃斯特林(James Estrin)认为温特关注的并不是器材,而是找到了如何表现这些士兵们的方法。他说:“温特用什么器材去拍这些照片有什么关系吗?重要的是照片本身。拍照片的是摄影师而不是器材,很少人会关心到底海明威是用什么打字机写作的。”

  当使用手机拍照的“市民摄影记者”在改变新闻摄影格局的时候,高像素的拍照手机以其便捷性正在加入职业新闻摄影记者的标准器材配置。不过温特在传统胶片、数码和手机之间的跨界和转换也表明:摄影记者的专业表现不在于使用哪种相机拍摄,而是如何能够熟练地使用合适摄影工具拍摄合适的题材。

  instagram暴红网络 将与美国《国家地理》合作

  时下,有关苹果公司的所有话题都被被炒得火热。2010年10月成立的针对iPhone 的图片分享网络社区instagram也大受热捧。它通过一款在iPhone平台上运行的名为Instagram免费应用程序,把用户抓拍的照片应用于11种滤镜效果中的一种,然后随时将其发布到多个社交网站上,并且可以在Instagram网站内部对图片进行关注、评论或推荐。简单地说,只要你有iPhone就可随时拍照,随时上传,随时与他人分享。使用传统的单反或是卡片机拍照后所需要的上传电脑、图片处理、再上传网络的繁琐流程被一扫而光。Instagram推出仅一周时间就积累了10 万注册用户,目前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00万。通过把iPhone,个人为终端的图像摄取制造与互联网实时地联合在一起;“玩”、“摄影”、“社交”、“分享”等概念成为一体。难怪有媒体欢呼,Instagram让“平民艺术家”成为可能,并把Instagram的出现预测为互联网的“下一件大事”。

  2010年11月底,又传来新闻:instagram将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展开合作。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媒体与一个刚刚成立才几个月的网站成为合作伙伴,这的确是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事。据报道,Instagram 与《国家地理》合作的一个原因是,Instagram专注于精彩图片的服务,而《国家地理》专注于精彩图片的寻找;同时,iPhone 统一的影像质量以及Instagram延伸到手机终端的一整套完整管理模式为它们的合作提供了技术保障。虽然双方都没有透露合作细节,但是Instagram的创始人之一Kevin Systrom说:“《国家地理》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图像历史的梦幻般的公司,基于他们视觉导向,想都不用想 Instagram 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内与他们合作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出来。”

  第四届中国图片产业发展论坛聚焦影像收藏

  2010年11月21日,以“中国图片收藏市场的发展与未来”这一热门话题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图片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竞园艺术中心召开。主办方邀请国内外画廊经纪人、收藏家、摄影理论家、批评家、摄影家及媒体人士等,就中国图片收藏市场的现状与前景等进行研讨。竞园图片产业基地也在论坛期间宣布影像收藏为其重要战略。图片产业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精品典藏展”。

  市场

  2010华辰影像秋拍242.6万元落槌

  2010年华辰影像秋拍于11月21日在京举行,232件拍品中126件成交,成交率为54.31%,成交额为242.6万元。与2010年春拍49.5%的成交率相比,略有上升,但是上拍作品数量少了近1/4,总成交额也略有下降。

  此次华辰影像秋拍作品以历史照片为主。“收藏中国的照相馆”专题中上拍了20多幅(组)清末民国著名照相馆拍摄的照片;历史照片也是这场拍卖的重头,一百多张19世纪的老照片占到全部拍品数量的近一半,其中瑞士摄影家皮埃尔·约瑟夫·罗西耳(Pieme Joseph Rossier)拍摄于1858-1859年的《广州将军穆克德讷立体照片》是中国影像收藏市场出现的年代最早的原版老照片(成交价44800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拍的23件摄影古籍善本中有21件成交,其中192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赫伯特·怀特主编的《燕京胜迹》一书,书中有70张照片,成交价为103040元,大大高于2至3万元的估价,是整场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也是成交价唯一过10万的拍品。近当代拍品中成交价最高的几幅全部都与领袖人物有关,徐肖冰的《****和外国代表在延安》(1944年)与安康于1964年代拍摄的《迎接》(****率领****、朱德等前去机场欢迎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访苏归来),成交价同为78400元;孟昭瑞的《红卫兵给毛主席戴袖章》(1966年)成交价76160元,另一幅孟昭瑞拍摄于1959年****在中南海接见国庆观礼部队代表的作品《闲庭信步》成交价为69440元。以反映摄影技术技法与艺术融合的“向摄影致敬”专题涵括了此次拍卖的19件当代作品,但是只有8件作品成交,总成交额不到9万元。与华辰近几年影像拍卖的情况类似,由于缺乏对摄影作品价值判断的完整坐标,中国买家购买摄影作品的依据主要还是画面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通胀趋势渐趋明朗之时,不少人断言艺术品将成为流动资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相比起对摄影市场的预期和其他艺术门类2010秋拍中屡屡创出的记录,华辰影像秋拍显得不温不火。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佳士得11月28日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成交了17幅摄影作品,其中12幅来自中国艺术家,成交价位列前几位的是:张洹20幅一组的《皮肤》87972美元,台湾吴天章的《咏协同心》(2001)25874美元,马六明的《长城》(2004)19406美元,其余中国艺术家如黄岩、张大力、洪磊、杨永梁的作品成交价都在5千至1万美元期间。

  2010年年末欧美摄影市场供需两旺

  2010年10月初纽约拍卖行的三巨头,佳士得、苏富比和菲利普斯都分别举办摄影拍卖专场,总成交额达1740万美元,3/4的拍品成交。这几场拍卖会的明星是安塞尔·亚当斯1942年拍摄的《怀俄明州国家公园》(成交价338500美元,佳士得),罗伯特·弗兰克于1955年拍摄,1970年制作的《U. S. 90,去德尔里奥的路上,得克萨斯》(成交价 266500美元,苏富比),爱德华·史泰钦1921年拍摄的《风火,特雷斯·邓肯在雅典卫城》(成交价146500美元,苏富比),欧文·佩恩(Irving Penn)的《毕加索在嘎纳,1957》(成交价182500美元,菲利普斯)。这些照片在摄影市场上都具有安全性、历史性和现代性三个鲜明的特点。

  在随后一周伦敦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战后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上都有不少当代摄影作品,这两场拍卖中摄影作品的最高成交价都属安德烈亚斯·古斯基,一幅《平壤IV 》(304.5 x 207 cm)拍出了170万美元的价格,另一幅《纽约证券交易所》拍出了693633美元的价格。

  11月的巴黎在“巴黎照片交易会”和“巴黎摄影月”掀起的摄影热潮中,19至21日佳士得、苏富比、Piasa和Ader Nordmann & Kapandji Morhange拍卖公司都举办了摄影拍卖专场,据报道这几场拍卖共有数千幅作品上拍,成交总额达 1400万欧元。巴黎佳士得的里查德·埃夫登专场上65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爱玛和大象》(1955)成交价为70万欧元,比此前埃夫登作品的最高成交价高了一倍多。另外,约瑟夫·苏德克(25万欧元)、曼纽尔·阿尔瓦雷斯·布拉沃(19万欧元)等数十位摄影家都创下了单幅作品的最高成交价。

  法国著名艺术资讯网站Artprice把2010年的摄影市场描述为一块迅速成熟、供需两旺的市场。2010年年末欧美摄影市场显示出强劲的上涨势头。据Artprice10月底发布的《2009-2010艺术市场年度报告》中的报道,目前全球当代艺术拍卖收入中有7%来自摄影作品,艺术摄影的收入仅占全部艺术品拍卖收入的1.51%(包括所有时期和所有艺术表现方式),但是从1990年代末到2010年,全球摄影拍卖的总收入涨幅达1300%。据统计,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在其他艺术市场明显萎缩的同时,收藏家们用于购买摄影作品的费用并没有明显减少,Artprice把原因归结为两点:首先明星级摄影家作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当代绘画作品;其次摄影作品相对容易保存,这与打上这个时代烙印的强烈的影像消费欲望相一致。

  展览

  开眼:名家真本照片观赏之道

  时间:2010年11月14日-12月20日 地点:北京/泰吉轩摄影画廊

  这是一次在目前的中国不可多见的严谨收藏、精心策划的世界摄影名家原作照片展,照片作者诸如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伦、奥古斯特·桑德、爱德华·斯泰肯、爱德华·韦斯顿等名家,皆为世界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国社会长期欠缺提供观赏艺术照片原作的摄影画廊和摄影博物馆,造成国人在摄影艺术感受的重要环节难得真传。缺乏观看原作照片的亲历经验,造成鉴赏摄影艺术的审美缺失,以至于直接影响中国摄影艺术品质的完善与精进,这是中国摄影艺术质地发展受阻碍的一大原因。

  泰吉轩摄影画廊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一家专事收藏、展示和经营外国经典摄影家原作的摄影画廊。2010年成立以来,陆续策划过六次展览。以收藏外国经典摄影家原作为基本,尝试走优雅而精致的原作展示路线,进而探索国外照片内销的市场可能,泰吉轩摄影画廊在国内众多以经营国内摄影师作品为主的画廊中,拓展了另类的丰富性。(王瑞)

  后来---杉本博司新作展

  时间:2010年11月5日-11月24日 地点:纽约/佩斯画廊

  《后来》(The Day After)是2010年初杉本博司加入佩斯画廊后举办的第一个个人展,展览包括2009年创作的《闪电原野》(Lightning Fields)和创作于19871996年的《海平面》(Seascape)系列7幅。《闪电原野》系列有9幅59 x 47英寸的作品和2幅由同样尺寸的作品并置的双联张,这是杉本博司目前为止制作的最大幅面照片。这组照片完全不用照相机,杉本博司使用一片7×2.5英尺大小的胶片贴在一个金属板上,用范德格拉夫发电机制造出40万伏电压的电流,电火花让胶片曝光后,他从这片胶片上寻找8×7英寸大小,有着完美画面底片去放大,他说:“这个过程有些像从整个天空中裁下一角。”最后照片上的闪电效果,模拟出混沌初开,生命开始萌动的景象。杉本博司用这个展览向马塞尔·杜尚、迈克尔·法拉第和塔尔博特致敬。杜尚把机械转化为艺术品,法拉第是电磁原理的发现者,而塔尔博特发明了卡罗法摄影。而且杉本博司在访问英国的塔尔博特博物馆时,惊讶地发现塔尔博特曾经参与了他的朋友和同事法拉第对电的研究。杉本博司说,他从事的是塔尔博特中断了的研究,他知道把科学转化成艺术需要花费许多年的时间,但是“如果我继续实践,也许我会发现宇宙的秘密。”《纽约时报》的评论说,杉本博司经常被称为摄影领域的禅学大师,而在这个展览中,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一个狂热的、富于幻想的科学家”。

  中国景:中国当代景观摄影联展

  时间:2010年11月27日-12月29日 地点:广州/时代美术馆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说“在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在急剧的发展中,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不相干,不合理的景观被拼凑在一起变成了另一种真实的呈现。摄影被认为是一种记录真实生活的媒介,记录了中国土地上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新的社会景观摄影风潮日益成形,为此一个创造出的新词 “中国景 CHINESCAPE”(CHINESE+LANDSCAPE)成为展览名。

  策展人曾翰此次邀请参展的5位西方摄影师和6位中国摄影师(Nadav Kander、Michael Wolf、Peter Bialobrzeski、Greg Girard、Daniel Traub、曾力、颜长江、朱浩、黎朗、孙涛、王博)均使用传统大画幅摄影,以不加修饰的直观手法,从不同侧面刻画了正在急剧裂变的中国景。此次展览也被认为是2010连州国际年展期间比较重要的外围展。

  交错:三影堂作品陈列展

  时间: 2010年12月11日---2011年3月6日

  地点: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展览把高波、韩磊、洪磊、邢丹文等中国当代摄影家的作品,与伯纳·弗孔、伊莫金·坎宁安、曼·雷、荒木经惟等欧美及日本的摄影大师的作品一同展出,呈现出不同影像传统的独特性。展览作品来自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永久收藏和艺术家个人收藏。

  美的乐章---李兰英摄影艺术展

  时间:2010年12月3日-12日 地点:北京/国家大剧院

  81岁高龄的李兰英从事舞台摄影五十余年,她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数万幅摄影作品,大量作品被国内外报刊杂志刊用;数百幅作品入选国际、国内大型影展、画册和年鉴并多次获奖。此次展览,汇聚了李兰英舞蹈摄影艺术精品150幅,这些作品是对舞蹈艺术的再创造,具有高雅的文化内涵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该展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摄影出版社协办。

  聚光---重庆当代摄影艺术10年回顾展

  时间:2010年12月8日-17日 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此次展览以冯建新、王耘农等10位摄影家的观念摄影反映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重庆的变化。

  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教授评价道:“整体上来看,这10位摄影家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所谓纪实的局限,但我已明显感到,无法用观念摄影这一概念概括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区别如此明显,同时,他们沉思般的观看,或者观看般的沉思又如此相同,这让我有理由相信其中的一致性,是否预示着重庆将会有一个新的摄影追求,来顶替甚至取代过去十几年的摄影积习。但是,我更愿意把他们的努力看是对数码化时代的一种个人回应,并通过这一回应去提醒人们,在一个传播已经覆盖所有经验领域的世界中,如果观看还有意义的话,那么,这一意义就是冥想,观看中的冥想与冥想中的观看,只有这样,摄影的尊严才能重新建立,摄影才会继续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创造。”

  特别报道

  简庆福:光影春秋70载

  “我深知艺术贵在创新。在艺术大河里闯荡似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艺术家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都是有限的,如果守旧、吃老本,就会被淘汰。”2010年12月11日,北京远望楼宾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光影春秋---简庆福从影七十年理论研讨会”上,简庆福如此自述,“时光如梭,星移斗转,我不知不觉已有90高龄,但只要生命不止,我决不会息影,我将认真听取大家的研讨高见,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一个真实可触的大师

  作品即人品。理论研讨会现场,陈勃、袁毅平、陈长芬、黄贵权、冯凯文、宋举浦、翁乃强、李树峰、杨恩璞、于志新等三十多位摄影家、评论家在总结简老70多年的摄影实践时,首先变得得鲜活细致起来的,恰是其作品背后的人格魅力。为某处捐赠了办公楼,对某个地区影展的鼎力支持等诸多具体细节,勾勒出一个拥有传统中国文人优秀品质的大师形象。永远微笑,淡泊名利,行侠仗义,可亲可敬,是当天有关简老人品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几个词。当然,这些名词并不会框限住有“老顽童”之称的简庆福。与他交往多年的香港著名摄影家黄贵权在研讨会上开玩笑地 “报怨”说:多年前某次活动上,简老对着众人说自己“发烧”了60余年,黄贵权是个医生却治不好,这句话导致他的生意大减50%,众人不知,此“发烧”非彼“发烧”,而且简老是心甘情愿“高烧不退”的。简庆福还是一个幽默可爱、真实可触的大师。

  一个永远走在创新路上的艺术家

  简庆福的艺术创作跨越了多个时代,他的艺术周期,甚至比许多艺术家的整个人生还要长,时间被他轻易压缩成一个个小的片段,即便是到了90岁的今天,简庆福依然拿着相机,奔走在摄影创作的第一线。“做人不争,艺术上却与自己不断斗争”,评论家李树峰在研讨会上对简老作品中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大加赞赏。简庆福1921年出生,原籍广东中山。20世纪40年代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期间,受热心摄影的画友刘旭沧的影响,初涉摄影创作。1948年定居香港、澳门。他早期拍摄港澳社会纪实题材,黑白摄影技术已炉火纯青;20世纪中后期热衷于风光和民俗摄影,运用彩色摄影技巧讴歌祖国大好河山;至90年代末,又果断“弃暗投明”,将数码技术引入艺术创作。“时代前进了,用数码技术和电脑加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被动挤垮,不如主动先走一步。”2001年初,已经80岁的简庆福与杨恩璞对谈时如是说。

  70余年的不懈努力,使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1953年拍摄的《水波的旋律》荣获香港第八届国际摄影沙龙金奖,打破了该组织由洋人垄断冠军的局面,引起国际影坛的瞩目。1958年简庆福作为香港特邀代表赴北京,出席中国摄影学会(后改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座谈会,后长期出任我国国家级、国际级影展的评委。简庆福曾先后五次出版个人作品集,并在香港、大陆内地和国外多次举办影展,他的摄影观念和作品,受到广大摄影人的喜爱和推崇。为表彰简老的摄影成就,2009年8月,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其“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12月16日,中国文联又授予他“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一个90岁还“蹦蹦跳跳”的人

  小简庆福5岁的袁毅平在理论研讨会上说自己一直把简老当做老师,还认认真真叫一声:“老师您好!”同样已80多岁的陈勃更风趣地说希望“90后”的简老能带领着他们这些“80后”在艺术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继续探讨影艺。研讨会后当天傍晚,中国摄协主办的简庆福从事摄影70年作品赏析会、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简庆福摄影艺术典藏》揭幕仪式、简老90寿辰答谢晚宴等一系列活动相继展开。活动中的一个小环节,简老为节省时间突然跳上了主席台,将众人吓出一身冷汗,而熟知他的朋友早已习以为常,70岁、80岁直至90岁,无论是户外创作,或是摄影活动,他们已如此担心了几十年。“简不老简直不老”,众人感慨说。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廖奔出席了当晚的活动,并与简庆福好友黄贵权共同为《简庆福摄影艺术典藏》揭幕。出席活动的还有钱海皓、程宝山、糜振玉、毛新宇、冯凯文、李玉光、宋举浦、段世杰等摄影界、文化艺术界代表,中国摄协顾问于健、杨绍明、陈勃、陈昌谦、袁毅平、贾明祖,副主席王瑶、张桐胜,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王郑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分党组成员高琴,专程赶来的港澳摄影界知名人士连登良、李公剑、黎荣照等简老的亲朋好友,以及全国各地摄影界人士近三百人。

  活动现场,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前光代表中国摄协向简老赠送了被誉为“摄影人之家”的红星胡同61号门楼模型,模型的玻璃罩上签满了中国摄协工作人员的名字,并祝福简老“生命之树常青,艺术之树常青”。(尤文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