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2.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6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草场地
张敏捷:您目前在主持的空间有哪些?请简单介绍下荔空间的性质和学术定位?
顾振清:目前,我正在管理和策划北京三个艺术空间的活动,分别是荔空间、视空间和白盒子艺术馆。荔空间以我太太杨荔的名字命名,是一个“策展人空间”模式的画廊。我是荔空间的执行总监,管理和策划荔空间的展览。
张敏捷:荔空间运作的资金来源?荔空间在和艺术家的合作上会采取何种方式?
顾振清:荔空间的运作资金来自我太太和我的积蓄,支撑得不容易。荔空间在和艺术家的合作上以项目合作为主。代理艺术家比较少,仅翁奋、徐小国、刘仁涛几位。
张敏捷:荔空间主要通过哪些方式盈利?
顾振清:一是销售作品,二是担任客席收藏顾问,再就是策划场外的展览并收取一定劳务费。
张敏捷:对于代理或代销的艺术家,你们会通过哪些渠道来提升作品定价?
顾振清:荔空间每年都会与代理艺术家讨论如何定价或提升定价事宜,协议较重视双方共同意愿。
张敏捷:荔空间是如何发掘和培养新锐画家的?您觉得推荐新锐艺术家的好处是?
顾振清:发掘新锐艺术家的好处之一,就是我在这个工作里头能够获得极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2000年至今,的确有些艺术家在我的展览里第一次走上轨道。年轻艺术家能够得到资深策展人的配合,让策展人在展览现场给他上艺术合作的生动的第一课,我觉得特别重要。展览中积累的实际经验,对新锐艺术家摆脱学院艺术的惯性,摆脱学生腔,面对实践中的问题,都有好处。否则的话,艺术家容易有一个自我兜圈子的思维惯性的困扰。但是,策展人推举年轻艺术家的风险,要比推成名艺术家大得多。我选择新锐艺术家绝对不是老马吃嫩草,而是出于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思考。策展人须不怕风险,须保持一种有助于整个艺术生态发展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如果策展人天天吃二手饭,把人家所捧出来的人拿来继续捧。这个工作容易做,而且风险很小,但这样做过于政治正确了。我不喜欢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我还是喜欢挑战。
张敏捷:主要针对哪些藏家?目前有没有稳定的客户群,是一种什么样的合作方式?
顾振清:荔空间有一些国外藏家。我自己好像二十多年来,能够起到营销作用的往往是国外的重要藏家,我的方式在国内收藏家、投资者哪好像不怎么生效。所以,我现在渴望有合作人一起来做。现在荔空间也在努力培养国内藏家。
张敏捷:您认为画廊在艺术家和藏家之间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在整个艺术品生态链上起什么作用?
顾振清:画廊绝对是一线主力。因为艺术家的创意劳动要兑现成价值,首先是展览,然后是市场。这二者画廊都能够办到。美术馆只能展不能卖,拍卖行二级市场,重点在卖,而不是展。就市场行为而言,画廊比拍卖行在空间上、时间上更有自由度,既可以长期代理艺术家,也可以通过各种展览项目、博览会来营销艺术品。拍卖行一般一年只能做两次大的拍卖,营销手段也只限拍卖一种。艺术家兑现作品价值的主要出口就是画廊,所以,当下国际、国内画廊的权力正在不断地膨胀、增加,在美术馆、策展人面前变得越来越强势,也在情理之中。有人甚至预言甚至当代艺术快进入一个画廊的“战国时代”,或者是一个画廊称霸的时代,这也有可能。今年,一些美术馆都已经被画廊深度介入并买断展期了,这种状况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是很受美术馆抵触的。但是在当下,谁都变得现实多了。所以,画廊资本在当代艺术品生态链上已经变得有点儿像强势资本了。欧美有超过百年的现代画廊传统,专业画廊常常起到推动艺术新潮的作用。就这点而言,中国专业而强势画廊还不太多。
张敏捷:如今,随着艺术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外资与机构投资者的介入,贵画廊对于投资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有何看法?画廊应该如何实现和投资领域的跨界合作?
顾振清:面对投资资金,必须慎重。否则,你建立的品牌也有可能被投资资金消费掉。荔空间与投资者有过一些出版上的合作,别的还没有。跟大的投资资金合作办展,得看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可以合资办展;也可以单纯以策展单位的方式进行参与。但是涉及的整个展览活动的学术质量必须要有档次、有水准,否则的话,做一个品牌千难、万难,拆一个品牌一朝一夕就可以了。
张敏捷:您如何看待各大拍卖行的春交情况?你觉得画廊如何实现和拍卖行的合作?
顾振清:我们跟收藏家有协议,一般艺术家的作品在收藏的前三年里面不能送拍,否则市场力量会影响艺术家的正常发展。我会在拍卖会上买作品,甚至检漏。但一般的拍卖会我不参加,怕商业方面的干扰太多。近年来,国内拍卖行有不少作品成交,当然也有人只是在拍卖上做价钱。出席拍卖会,人在现场,这些问题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我觉得,国内的拍卖行门槛儿不能放得太低,跟藏家合作、跟卖家合作也要设一个准入机制。如果现在连摆摊的都去拍卖行做行情、做炒作,这种过度操作市场的结果必定是一种价值虚高和虚脱。艺术圈内的投机心理过剩,会影响一个真正市场的发育,甚至会把好的藏家赶跑。
张敏捷:有媒体称,在不成熟的中国市场,画廊的主要尴尬是画家与买主、拍卖行的私下交易。目前字画造假之风盛行,一些拍卖公司知假拍假。打乱了整个艺术交易的链条,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与泡沫的浮现。对于拍卖行的拍假与假拍,你持何种态度?画廊应该做什么?
顾振清:现在,当代艺术所承受的商业压力大大超过了2000年前它所面对的以前的政治的压力。商业压力深入骨髓。好多年轻艺术家过早地着迷于市场上的成功。其实是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表现。我觉得名利场逻辑的确祸害了不少年轻艺术家。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该淘汰的就会淘汰,该留下来的人就会留下来。虽然说画廊面对私下交易的火爆、面对拍卖行横跨一、二级市场的强势竞争,有一种悬在中间的尴尬。其实这个尴尬也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一种“尴尬”。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专业画廊正在稳步成长,其影响力夜在与日俱增,成为2006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一种重要的进化轨迹和不同凡响的集体记忆。随着对艺术史立场和学术态度的日益重视,随着市场营销实力的日积月累,专业画廊今后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对艺术圈的引导力和艺术市场的制衡力也会越来越强势。我愿意从长线的角度看问题。我觉得,欧美很多艺术运动、学术思潮都跟画廊的推波助澜、或操作有关系,这是艺术史发展的另一条隐性线索。资本主义强调自由市场,画廊其实一直艺术经济的龙头,引导了艺术市场的风云变幻。
张敏捷:您觉得打造一个真正一流的画廊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顾振清:打造一流画廊,首先,需要时间;第二,需要一定的资金。第三,应该有一个与学术高端相匹配的策展机制。如果画廊天天去找别的策展人来策划,自己的风格容易被打乱。一个好的画廊需要打造一个自己造血的策展机制,让策展部门成为画廊工作的总参谋部,引领画廊的品牌建设。第四,一个好画廊还应该有一个好的销售队伍。中国画廊圈最缺乏的就是销售团队。国内很多艺术院校毕业生出生的经纪人才,其实在市场营销上存有心理障碍,没有港台、新加坡同业人士的优势。一些画廊往往展览做得很好,市场却无迹可寻。这样的画廊人一不小心,就几乎把画廊做成了非营利空间。第五,画廊有自身的藏家资源也非常重要。一个画廊可以慢慢地走个性路线,跟大而全或者是小而全的画廊拉开距离。这样的画廊就有发展艺术家代理制度的可能,就可以让自己的艺术家和收藏家养成一种忠诚心理。所以,一个好画廊必须在新锐艺术家的学术成长上有推动、有建树。一流画廊不能老走二手画廊只是傍艺术大腕的路线。总而言之,一个画廊究竟是否一流?不在于它有多么雄厚的资本、多少大腕艺术家,而在于有没有我以上所说的几个因素。画廊是一个长线的工作,十年、三十年都可能只是个开始,关键看它是否坚持住。艺术圈昙花一现的热闹和狂欢都是过眼云烟,沉淀下来的才是真的英雄。
张敏捷:作为画廊的艺术总监,谈谈您个人的优势?
顾振清:看作品有独到见解、对作品价值的把握有一定的精准度,这就是一种优势。因为我常进出各种艺术现场,有第一线的视觉经验。自己对当代艺术的学习一直没停顿,所以,我在当代艺术的全局把握和专案研究方面有自己的心得,不会跟着感觉走。特别是这一两年,我又开始对欧洲市场现状进行特别深入的摸底。我每年都去巴塞尔,每年几次去香港参加佳士得和苏富比的拍卖,每年还要浏览国内外七、八个艺术博览会,出席国内的一些重要的当代艺术拍卖会现场,等等。这都与我的经验积累有关。原则上,我轻易不放弃亲历一些重要艺术现场的机会。虽然说我对营销策略的学习和更新不是最快的,但是对艺术品价值的认知及其更新却是十分积极的。我觉得,画廊人在艺术市场第一线的调查研究和现场应对十分重要,会让人根据现状形成一个判断、改变一个对策。事实上,一些国际一线画廊业主的当下判断和对策会影响艺术市场发展的走向、甚至影响艺术潮流本身。当代艺术是一种正在发生和正在创造中的当代文化,需要每个参与者身体力行地去创建、打造。一个艺术生态系统的演化,需要艺术圈的小众带动、整合整个社会的大众去推进。这是一个行动者的时代,已经不是写一篇文章就能够搅动大局、画一张画就能树立新价值标准的时代。当下的整个全球化和网络社会已经变更、异化了很多话语权的架构。艺术家、策展人和画廊人身体力行第一线运作变得至关重要。我认为,艺术圈的问题其实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旁观者不去亲力亲为,往往会雾里看花,隔靴搔痒。我把荔空间做成一个“策展人空间”模式的画廊,还真想通过它实施、兑现并检验当下各种现活的艺术观念,把艺术家的自身积累继续转化为一种价值。我想让荔空间的资源为年轻艺术家所用,推举出更多的优秀艺术家。如果有个别艺术家的成长真的跟荔空间有关,我会以此为荣,而且会用这种方式来确认自身的价值。我看重这种事业上的成就感。就我自己而言,做成一个好展览、推出一个好艺术家,所获得的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真的会超过市场上的成功。
上一篇:给力 YCA年轻当代艺术家展
下一篇:关于“YCA”这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