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6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通州-宋庄
4月份的艺术市场,最热闹的事儿无疑就是四场当代艺术博览会的轮番演绎。此次艺术杭州、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下简称“上海春沙”)、CIGE、艺术北京虽然公众开放日几天人气一般,但主要的开幕当天的VIP预展,参观人数之多,丝毫不见金融危机的影响。
四场艺博会结束之后,艺术杭州负责人李锡田、上海春沙负责人葛千涛、CIGE负责人王一涵、艺术北京负责人董梦阳均表示,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展前对结果预期并不是很高,但结果都比预期要好。记者通过亲自参加其中两场艺博会,走访部分画廊也证实了这一点,而对于没有作品成交的画廊,他们的心态也很平和,大多表示除了销售,画廊参展还有更多的意义,其中,很重要也很普遍的一个态度就是“我们还在坚持,我们对当代艺术市场抱有坚定的信心,希望把这种信心传递给所有的市场人士。”
参加完CIGE和艺术北京VIP预展的策展人王春辰分析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业内人士对市场大多持观望态度,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更多的人前来一探究竟。正因为大家对今年艺博会的期待心理比以往每一次都要大,所以开幕当晚的人流量不减反增。
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当下画廊坚持参加艺博会体现了他们的决心和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身实力的体现,这种对艺术市场表现出的姿态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团结一致能更快地重新构建艺术市场信心。有的画廊甚至连续参加两场艺博会,如世纪翰墨画廊、艺·凯旋艺术空间、阿拉里奥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格纳画廊、映画廊、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等十家左右画廊参加了CIGE和艺术北京。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说:“一开始两个艺博会都不想参加,因为金融危机来了想节约成本,后来看到他们都比较积极努力,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支持人家,金融危机下应该彼此互相支持,所以后来改变了想法,两个都参加了。”
先不说成交结果相比较以往如何,四场艺博会的演绎有力地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形成,再也不可能一夜消失了。在遇到金融危机之时,艺博会也不可能就此退出人们的视线,“做不做”已经不是考虑的问题了,“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才是国内各个艺博会负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竞争不论何时何地
除了多家画廊同时参加了CIGE和艺术北京,许多媒体也相继参加了这两个艺博会。记者在现场发现,很多藏家、策展人、艺术家都光临了这两个展会。
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的艺博会太多,举办得太频繁,就当下艺术资源来说,同城艺博会的竞争变得很激烈,这种情况在两个不同的城市之间影响会小一些。一位连年参观艺博会的业内人士认为,当下同城艺博会在参展方、观众等方面有很多雷同之处,投入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包括一些参展画廊等,其实每个城市有一个有影响力的艺博会就足够了,这样更容易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人认为,同城艺博会的举办使更多人有多次机会接触艺术,对于艺术的推广普及有积极的作用。
在当下的市场形势下,北京两场艺博会相隔一个星期先后举办,一定程度上也看到了举办方的决心和勇气。记者在对几家画廊采访时发现,“信心、坚持”成了此次艺博会的“主旋律”。艺术北京负责人董梦阳说,这是艺术市场的信心工程。“不能说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一拥而上,分一杯羹,市场不好的时候都往后退。”
艺术杭州负责人李锡田也认为,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最大影响就是导致大家对艺术
市场的信心不足,这对整个市场而言,是非常致命的一种心态,还好很多画廊在此时都表现得非常成熟、理性,不少画廊勒紧裤腰带也要参加艺博会。
突围之路——拓展媒体、参展商
金融危机对画廊的影响,从已举办的四个艺博会的参展画廊数量的变化上体现出来(见下表)。上海春沙和艺术北京今年国外和国内的参展画廊数量都有了一定缩减,上海春沙国外参展画廊从去年的34家减少到20家,国内参展画廊也缩减了10余家,而艺术北京的国外画廊也出现缩减迹象,由去年的33家缩减至12家,和CIGE近两年50多家国外画廊相比,今年更体现出本土化特征。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除上海春沙的参观人数有所减少之外,杭州艺博会、CIGE和艺术北京的参观人数相比去年都呈上升趋势,可见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关注当代艺术的人群并没有减少。这个现象从今年的媒体数量上也可反映出来,各个艺博会都对邀请媒体加大了力度,参展、合作媒体数量比去年有所增长,看来之所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艺博会,多少要归功于这条突围之路。
在参展画廊有所缩减的同时,另一条突围之路是一些艺博会开始拓展参展的内涵,延伸至关注文化艺术的传播教育,邀请众多非盈利机构前来参展。今年的CIGE上,举办方策划了“文化机构邀请展”,包括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爱尔兰大使馆在内的9家文化中心、非盈利艺术机构及私人基金会。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作为CIGE的常规项目,此次的文化机构邀请展主要关注在北京居住工作、或者当下或曾经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的国际艺术家的创作及艺术理念。
其中,爱尔兰大使馆展出了爱尔兰艺术家沙妩若的作品《逝》。这个摄影是多媒体艺术作品,它探讨中国北京都市与爱尔兰乡村生活的区别和多元化。艺术家沙妩若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来观察这个看起来矛盾的探索过程。她出生于俄罗斯,现在的她把时间分配在两个家乡:一边是位于爱尔兰西海岸的乡村,另一边是传统的北京胡同。沙妩若女士从三年前刚刚踏上中国这片热土的时候就开始其研究。从那时起,她便获得了很多机会去学习和体验北京的胡同生活,并把这些经验和她在爱尔兰度过的乡村生活做罗列比较。
这个系列作品着重表现北京城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准备迎接奥运这一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以及社会变化。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别的大使馆展区,这里不断聚集着人群,大家凝望着大屏幕上的北京胡同,陷入沉思。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文化机构也都带来了本国艺术家的作品,以期让中国的观众更多地了解到本国的当代艺术状况。
在艺术北京,非盈利机构有以色列大使馆文化处、西班牙文化中心的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等4家。其中,以色列大使馆文化处展位展示的是以色列当代摄影艺术。另外,记者发现在此展位的展板上贴有一张字条“参观以色列当代艺术,请到B29展位!”以色列大使馆文化处参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通过非盈利机构以色列大使馆文化处和以色列特拉维夫画廊联合推出以色列的当代艺术,希望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能够让以色列当代艺术走向国际。
不同的是,西班牙文化中心的北京塞万提斯学院此次参展没有带来当代艺术作品,目的却是为了推广西班牙语。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公共关系负责人吴蔓伶介绍说,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也有资料说是第二大或第四大语言。西班牙文化中心已经在北京开办了塞万提斯学院,主要目的就是推广西班牙语,为国内爱好西班牙文化,渴望学习西班牙语的人士提供权威、放心的学习环境。
吴蔓伶说,西班牙文化中心除了参加艺术北京外,平时会经常举办一些有助于推广西班牙文化的活动,而下属的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也因此担负起重任。
国内艺博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尽管在进程中有困难,但大的趋势已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不再仅仅是一个销售平台,艺博会开始关注文化艺术教育、推广和普及。董梦阳认为,很多美术馆虽然都免费开放了,但是在文化艺术教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在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机构还不能完全起到艺术教育作用的时候,当代艺术博览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担负起艺术教育的工作。
今年后续艺博会的新思维
除了这四个艺博会,国内重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还有上海艺博会、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下简称“上海当代”)、广州艺博会等。在此次艺博会集中举办之后,他们今年将有何具体的应对策略呢?
上海艺博会组委会宣传部负责人王安桅介绍说,上海艺博会的目标是打造完整的国际化概念,使参展画廊更加整齐。争取邀请国外的媒体、策展人、评论家、收藏家前来观摩,而绝非随便邀请几家国外的画廊就称为国际化。另外,上海艺博会以前的宗旨是“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现在改为”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也体现了组委会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后,根据市场状况及时作出的思路调整。
王安桅说,上海艺博会一直希望实现最基础的三个目标:每次展览能够让参展商实现参展成本的回归,在此基础上实现盈利,认识新的买家。为此,今年特别推出三大举措。首先,本届艺博会将大幅度增加广告投放量。硬性广告的投放量计划比去年增加30%,力争通过广泛有效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气、买气参与进来,为中外展商开拓并创造商机。其次是提供人性化服务,努力降低画廊参展成本。艺博会对以往部分大型展位的面积进行了人性化的调整,适当缩小展位面积,以此降低展商的参展成本,使一些中小规模以及“新生代”的优秀画廊也有机会亮相。第三项举措是中韩三大艺博会携手互动,在亚洲范围内整合共享艺术资源。据悉,今年上海艺博会联合了台北艺博会,和韩国首尔艺博会达成共识,中韩三大艺博会,将各自选择麾下的重要收藏家,组成购藏团队,分别赴上海、台北、首尔观摩对方的活动,实现中韩两国艺术资源的共享。
王安桅还表示,上海在消费艺术品方面相比较北京而言,更多元化,有国画、雕塑、陶艺等等,适合不同口味的藏家。上海艺博会因为十三年的历史,已经形成非常好的口碑和影响力,相比有的艺博会为了吸引参展商而给予很大的优惠,王安桅告诉记者,目前上海艺博会的招展工作都在顺利进行中,除了连续十年都参展的部分画廊有适当优惠之外,别的画廊都没有折扣。
而作为上海艺博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海当代艺术展,今年在新任总监秦思源的组织下,会不会像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能够渡过难关?面对金融危机,总监秦思源表示,今年可能很多画廊不敢拿出更大或者是制作昂贵的作品,上海当代会另外想一些办法把这类作品介绍到博览会上来,将采取一些更大胆的举措来刺激现在的市场,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广州艺博会每年在12月份举行,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艺博会。谈到今年的艺博会有何调整策略时,负责人陈远远向记者说道,“我们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性地选取一些作品。像北京艺博会上一些很学术的作品移到广州去,也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我希望以后的广州艺博会从以前的个人参展全部转变为画廊机构参展,但广州目前确实还没办法达到这样的需求。今年还会有画家个人出资参展,但这个数量我们会控制,会比往年有所缩减。”
陈远远表示,今年的广州艺博会还是要做得比较大众化,希望聚集更多的人气,除了专业观众,也希望有更多的行业外人士前来观展,借此逐步培养更多的买家。今年的作品种类会更多,有油画、装置、书画、瓷器工艺品等,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气。“只有这样根据当地实情长期培养下去,最后才会形成牢固的基础,再谈变化、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陈远远说。
尽管当地的艺术氛围不如北京,但陈远远也向记者指出了广州艺术市场的几点转变。他说,以前广州艺博会上展出销售的都是书画,很多都是个人参展,现在油画、画廊机构也越来越多了,也有国外的机构来参展,艺术资源比以前要好得多。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到,广州地方藏家在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上也在慢慢转变,只不过这种转变比北京、上海要滞后一些。
随着艺博会的培育,广州也有很多藏家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兴趣。“有一个法国女画家连续三年个人出资参加广州艺博会,去年带来的一些很抽象的作品卖了200多万元,这些作品就是被当地的藏家买走的。广州有很多买家很低调,有的买家连名片都不留,就留个电话,嘱咐展会结束后送到指定地点,随即就付出百万现金。”陈远远说。
在广州,玩收藏的人群大而杂,据说大约有50万人。另外,广州靠近香港和澳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陈远远将很多广告都投放在这两个地区。
今年重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近一半已经落下帷幕,市场将何去何从?恐怕还要结合接下来各大拍卖行的春季大拍,加上下半年另外几场艺博会的结果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