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畫廊台北很榮幸將於10月31日舉辦趙剛個展,為趙剛繼2013年後睽別兩年再次於台灣展出。趙剛作品並將於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展出。
1961年出生的趙剛,幼時經歷家族失去家產土地,1970年代末他成為「星星畫會」的重要成員,分別在1979、1980年參加了第一、二屆的「星星畫展」,之後他留學旅居荷蘭、美國、法國等地。1986年,趙剛參加於美國巡迴的首屆「中國前衛藝術展」,其中還包括馬德升、艾未未、李爽等藝術家-該展在紐約引起巨大迴響。1980年代,趙剛創作起抽象繪畫並受紐約畫廊代理,1990年後,趙剛陸續受邀在香港、台灣進行展覽或委託創作項目,已經算是個成功的中國藝術家了,但他卻決定暫緩創作、重新思考,轉往紐約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工作,而後又進入攻讀實驗電影碩士學位。2007年,趙剛回到中國,雖仍往返歐美,但逐漸以北京為主要創作據點,並陸續在今日美術館(2011「病夫」個展)、尤倫斯藝術中心(2015「通往奴役之路」個展)、蘇州美術館(2015「偶園」個展)等重要大型藝術機構展出,明年並已有美國聖地牙哥當代美術館個展(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an Diego)等大型展覽規劃。
趙剛於亦安畫廊台北個展的內容,包括去年創作的數件重要作品,亦有針對台灣個展創作的人物、風景、靜物。趙剛的繪畫通常具有極高個人思想:平坦的空間,趨於內斂的顏色帶著薄透,留下筆觸渲染,有時放棄描寫人物神情,亦放棄複雜的紋理與過度感性的細節,通過單色調對比,凸顯卻又隱藏主體-這些極端表現,透露出他本身情緒的同時,又透過我們不習慣的繪畫對比,強調主體與繪畫間的不可預期性,以及與現實之間的緊張關係。
趙剛的繪畫中沒有任何多餘-沒有多餘的圖像、信息、物質、意義,但他並非是一個凡事縝密規劃的藝術家,只是他的偏執與本能驅使他這麼創作-這樣的精簡也甚至構成一種威脅感,並回頭造就畫面中因直接敘述產生的偏執。偏執是個人情感,但偏執的背後依舊來自社會、政治、藝術的現實糾結,從形象到含義,從歷史的拒斥到解離,趙剛的作品沒有抒情寫意的時間,他只專注於表現因他個人經驗而理解的中國:紊亂,破壞,堅不可摧,和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