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兴艺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兴艺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收获的风景”读后

2011-04-15 12:07:10          

  数年前在一个展览会上我见到了几幅以苹果树为题材的很有特点的画,它的作者就是徐志广老师,近日新加坡主持兴艺画廊的友人谢声远先生携夫人及徐志广老师造访寒舍,相识甚欢,还获得了一本作者的画册,从中得以见到他的一系列以苹果树为题材的作品,对他的追求多了一点了解。

  或许是自己的孤陋寡闻,总是觉得这个题材很少见的。虽经努力回想,能记得起的也就是苏俄画家特卡乔夫兄弟的一幅画,是在他家里庭院中盛开的苹果花下主人公与小孙孙在一起的生活场景。而多见的则是以果实为题材的静物。在文学作品中能记起得仅仅是苏联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抒情诗人伊萨可夫斯基的诗句:“苹果花开的时候是最美的,与爱人相见的时候是最幸福的……”虽然苹果花开是最美丽的,她的果实色、香、味,都是诱人的,但是以它为绘画题材又几乎是如画肖像一般的去表现它,恐怕仅有徐志广老师了。真可以说胆大又具独创精神的追求。应该说他选择的题材难度是不小的,也因此研究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以花木为题材也是我国自古以来被许多画家广泛选取的表现对象,但是并非是花就画、是木就取,而是有十分精心的选择性的。在花卉中早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说,以梅喻人的精神之高洁,咏梅的诗、词、绘画作品就很多。例如陆游的词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非常好的借咏梅写出自己遭到的不公正被挤压,但是即使再被踏上千万只脚化作了尘埃,高洁的灵魂依然飘香。毛主席咏梅也是以梅喻人之品格,与陆游不同。毛主席是以咏梅喻革命者的坚贞品格、乐观精神,而陆则吟咏了个人虽遭打压但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主题虽不同但都反映出对梅所喻的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崇敬,以致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故事。

  而兰则是以之喻人品之美,优雅脱俗。李白的一首赠友人的长诗中前四句如是:“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幽兰香飘远,松寒不改容……”诗中之松借以喻人的坚毅品格。而在绘画作品中以兰、梅、松、菊为题材寄托作者对品德高洁的向往是很多的。

  鲁迅先生的“秋夜”,写的是他家后园的两棵枣树,也并非是从植物学的角度去描写,而是以枣树的经历,寄托了一种虽经千磨万励仍然奋力长成满满一树的果实,虽然被“小孩子们”打得遍体鳞伤仍无怨无悔地把果实洒满大地的崇高的奉献之美的一种忧伤的赞颂。

  从古至今的大艺术家的作品中,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创作遵循的是“作品贵于意在言外”的艺术法则。因而对生物学、气象学等等方面或者说万物呈现出的某些自然特点总是依据画家的感受赋予它们以性格以灵魂,使生活形象升华为艺术形象,生活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从而表现出作者创作的意图—宏扬人性本质之美,打动读者、观者的心,给他们以力量和信心。所以我觉得无论选择何种题材,要紧的就是明了为什么选择这一个或者那一个,也就是说作者要表达何样的意图,欲以何样的境界示人。也可以说就是要注重立意,有了立意才有了似交响乐队的指挥一般统领全局的灵魂,才不会出现繁的无理、简的不明、设色不当、气韵皆无等等症状。相反,以意引领技则意明气盈,各种表现手段便皆为达意而运用,其结果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繁而不乱、简而不空、艺术整一感、最饱满最鲜明生动的表达立意的指向。

  苹果对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它的花美,引得人们观之赏之;它的果实美,引得诗人赞之画家画之;它的瓤肉清脆甘甜及丰富的营养,引得我们以之为健康食品。我们年年月月和它相处但却忽略它的一生一世也并非风平浪静,它与许多生命历程相似,饱经风霜雨雪和可能的各种灾害,才终得以饱满的果实挂满了枝头迎来收获的美。在风雨过后奉献给我们既养身又养心的果实。为什么徐志广老师选择了表现它的原因我是不是有了一些理解了呢?

  徐志广老师的一系列以苹果树为题材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的。他的树多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而且果实之丰似将挤出画面,又好似一幅幅彩色的星挂满天空,又似节日夜幕中五彩缤纷的焰火,充满了一种扩张感,表现出生命力的勃勃然之美。所以作者称这一系列作品为“收获的风景”。我是不是理解的又多了一些呢?我以为在艺术表现方面,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以写意的手法,或者说作者着力于吸取国画中的写意精神和书法中的草法的书写技巧以达到足够的生命力的力度的表现。但是归根结底,写是方法,意是目的。写是船,而意则是要乘船过河才可抵达的彼岸。在意引领下的草是个具体性的草,是有生命的草,而意则是由有具体目的运行的船才能达到的彼岸。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明显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同的运用,也有不少的成功之处。

  例如《暖阳》,一个温暖并不强烈的阳光下,主要的一棵苹果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这种效果我以为枝条的处理、穿插、姿态、走势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即是总体上的形式特征的设计,表达了暖阳中微风吹拂下一个翩翩起舞的生命,作者似在舞上做功,辅以其他造型因素营造出一幅观之亲切的作品。

  《傲雪》立意是明确的,在点题上得以体现,这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作法,我很以为好。因为这种作法表现出对观众的尊重,是作者心灵中的一种善,给观众一条理解作品内涵的通道。如能加强画面的冲突性使傲雪更鲜明似更好些。

  《喜悦》和《秋辉》是更为成功的两幅作品,看得出作者重视“作品贵于意在言外”的艺术规律。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是以“山也笑水也笑”形容对一座城市新容的感动,山怎么会笑?水又怎么能笑?是人在笑。《喜悦》并不是苹果在笑,是作者在笑,苹果被赋予了喜悦之情而获得了动人的力量。《秋辉》则是更恰当地运用了色调的表现力,作者运用了暖黄与暖紫为一对对比色组成了具有写生的真实感的暖色调,不仅使画面有了一个必须的艺术整一感,而且也通过色调成功地表达了一个如铜管乐般的辉煌而响亮的“秋”。

  徐志广老师在勤奋的探索中得到了一系列风景作品的“收获”,也在探索中收获了一系列“收获的风景”作品。

  我们选择了艺术事业并为之终生奋斗,既是幸福的,因为探索总是有成果的,但又常常伴随着苦恼,因为我们总不满意这个结果。还是托尔斯泰先生道出了实情:“牺牲和苦恼它们是思考家和艺术家的命运”。我们知道我们选择了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深知生命的句号就是艺术事业的句号,所以我们都在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努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徐志广老师必定将在这一系列的收获中继续探索,而在继续的探索中必定再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我的看法和建议谨作参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北京画院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