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M ART CENTER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上海
您所在的位置:M ART CENTER>画廊动态>正文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系列之一

2011-04-15 12:08:50          

  据统计,在黄浦江畔活跃着超过300家画廊,其中87%主营当代艺术。艺术品市场内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直接牵扯着整个沪上画廊业的神经,相反,沪上画廊也成为了当代艺术的在中国最主要盘口之一,它少了拍卖行中的复杂与取巧,也没有美术馆内的标榜和奢华,首当其冲地表现了国内当代艺术市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直接甚至露骨。

  那么,上海当代艺术的一级市场,究竟是怎样的生存现状呢?

  危机与生机  全球金融危机挤破了当代艺术的“脓包”

  在面对“是否受到今年当代艺术品市场整体下滑趋势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坐落于莫干山艺术园区的香格纳画廊——目前中国当代艺术一级市场内的领军者,作出的回应是:“没有受到影响”,并表示今年的销售状况“基本上与以往持平,是香格纳的正常状况,没有出现什么波动”。

  然而,刚刚在今年9月备受瞩目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创造了最高成交业绩的华氏画廊的董事长华雨舟,则直言不讳地肯定了市场下滑趋势—“当下整体市场环境不好是一定的”,他很坦然地解释:“买画的人少了,原来的藏家们也不是很踊跃,市场需求更不积极。”他说:“前几年在国外市场成功的刺激下,在国内当代艺术作品被过分地追捧了,很多人甚至没有任何理由和依据地跟风购买当代艺术作品,整体价格被哄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市场内风险巨大、压力骤增。如果经济状况好的话,这种下滑的状况可能还不会这样快、这样激烈地出现,但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加速了艺术市场风险,直接‘挤破了这个脓包’。”

  对于很多画廊面临的生存危机,华先生评价说:“先前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带动了一大批二三线当代艺术画家的作品价格也大幅度地上扬,成为很多投资者与机构风险投资的目标,所以其在短期内得不到利润回报的话马上会选择撤资放弃。”

  五角场800号的上海800艺术空间与上海800拍卖的创始人洪平涛先生,是上海地区少有的同时勾连了当代艺术一级与二级市场机构的掌门人,他对记者说:“首先大家都非常清楚的是,之前被高度泡沫化的当代艺术市场,现今正处于一个逐渐破灭的过程中,那些不具备相应的艺术价值,却在之前被炒起太高的价钱的艺术品,逐渐被打回了原型。经济现状让很多投资者的钱包缩水了。所以在前两年本来就是‘投资者远多于藏家’的当代艺术市场中马上立竿见影地体现出来。所以现在市场内最真实的状况就是:‘炒家收手,藏家进藏’。但问题在于,炒家是不计较作品的,藏家则出手非常小心谨慎。”

  当代艺术精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是价格低廉而大型画廊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田子坊艺术街的巴塞艺术中心,记者在宽敞明亮的700多平米、两层的陈列空间里看到,几乎每一层都有几位到十几位参观者驻足在大幅展示作品前,其中外国人居多,并不时地询问工作人员有关作品的情况。巴塞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宗丽萍女士介绍:“通过长期的积累,我们有相对稳定的国内客户群,在他们中间,年轻的企业家占多数,他们喜欢新事物,充满活力,当代艺术对他们而言更具吸引力,这也是我们没有怎么受到现在整体市场状况影响的原因之一”,宗总监说,“就中心自身而言,我们甚至不希望更多的当代艺术精品流入国外客户手中,中国人创造的艺术精品就应该留在中国。”

  谈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国外市场内的表现时,宗总监认为:“目前看来,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钱还是被外国人赚了。撇开个别的成名艺术家和一部分被炒作的作品而谈,很多我们的颇具艺术造诣的艺术家的当代艺术精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是处于相对一个低廉的价位:集中在5万到10万欧元之间,好一点到10万欧元,很多国外的投资者就是这样在这个价位收购,通过运作之后在30万甚至50万欧元的价格卖还给中国藏家。而国内某些的投资者似乎就喜欢从外国人手里买中国艺术品。但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接盘’,却不在开始的时候就将‘原始股’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后‘抛盘’呢?”

  据记者了解,在上海市场占绝大多数的中小画廊和工作室就远没有这般从容了。

  “老“油画平稳上升,反映市场渐趋理性

  “这样的大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洪平涛肯定地说,“当代艺术作品成交照比去年出现了下降,但是老油画却比较不错,也是一个侧面反映的市场的趋势:谨慎、理性。原来的那些朴实的,没有被炒高的作品,得到的市场比较真实的反映。”同时洪先生也没有吝啬自己的惋惜:“如果不是这些影响,画廊的销售照往年的势头,会远远不止现在这样。”

  当被记者问及对未来市场的态度时,洪先生表示还是乐观的,“乐观是有理由的,第一,如果你从前一段时间从台湾到上海,大大小小的艺术博览会一路走来,包括在上海800的拍卖,会发现几乎每一场都是人潮鼎沸。过去3年市场的火热,让社会整体对艺术产业的关注度是持续上升,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有的。第二,虽然整体经济不景气,还是有很多有实力的、潜在的买家没有进入市场,他们会反思‘以往的价位是不是太高了,现在的价位还会不会降’。这样持币观望、等待着最合适的时机的大有人在,氛围和客户都有了,只是等待的时间问题了。而那些在历史上有定位的第一代、第二代油画,这样的以往没有或者很少被故意炒作的艺术品,会很容易地在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寒冷与阴霾

  莫干山路50号、泰康路210弄田子坊、五角场800号艺术空间、四行仓库等艺术聚集区构成了沪上当代艺术市场的主体,它们结构相似、问题相同,很方便我们就一点而窥全貌。其中规模最大的莫干山园区就是绝佳的现状研究范例。莫干山这种集中式的构成会将连锁反应发挥到极致——当代艺术市场上的任何一次“蝴蝶挥翅”都会在这里引发成面积的“风暴效应”,某种意义上讲这样也是真实反映当代艺术市场最佳的晴雨表。

  然而,现在的莫干山的天气似乎有些阴霾。

  目前坐落在莫干山的大大小小的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有近百家,“流动性”是近年来莫干山的一个大趋势,甚至由于某些小画廊和工作室变更频繁,莫干山导航地图上就从来没有将所有的画廊和工作室包含在内过。记者走访了包括香格纳画廊、比间画廊、艺术景画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红寨画廊、Number M Art Center、Vanguard Gallery等在内的10余间画廊,包括何斌工作室、陈勇工作室、色库工作室等在内的10余间工作室,其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业内人士转述、网络等多种形式采写收集,使参与资料统计的画廊达到44间,工作室30间,以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全面与可信性。

  现状1:以往的“黄金九月”,而今却颗粒未收

  记者通过调查统计发现:艺术园区中大中型画廊今年的营业状况和去年相比,平均下降30%,最多下降有六成之多,最少也有18%。有超过七成的画廊和工作室认同“就现在的状况,三四个月不开张很正常现象吧”的说法。“我去年总共卖了十几张。价位在2-4万不等。今年到现在也只卖了两三张画,画廊在亏着。”某小型画廊负责人如是回答了记者。

  工作室与去年相比更是“跳水”严重,“我们去年成交了12张,每张画平均5万左右,算下来平均一个月一张了,到了今年已经却连续4个月没有走过一张画了。”其中包括在以往被画廊和工作室认为旺季的“黄金九月”,某工作室的艺术家作了这样的回答。

  不过超过60%的画廊和工作室明确表示会坚持,并对当代艺术未来持憧憬态度。而现状的一些细节可以从选取的中小型画廊和工作室中现状相对比较比好的代表的负责人回答中一探端倪。

  1.画廊代表:比间艺术画廊

  《艺术市场》(以下简称“艺”):您觉得现在画廊这行好经营吗?

  画廊老板吴峥女士(以下简称“吴”):不好经营。画廊经营很大程度上依仗大形势,当下全球经济态式下就更困难了。好在开始之前就知道不好经营了,不过喜欢这行,目的是为打造品牌。

  《艺》:您去年和今年各卖了多少张画?销售情况有什么变化?

  吴:比间去年10月份才在莫干山开,之前在田子坊,去年10月份到今年10月份一年卖了近20张,价位集中在4至6万元,还有更高的。其实这样的业绩是维持不了画廊生存的,所以现在是处于亏损的状况。

  《艺》:对此您有什么措施吗?

  吴:在此之前就对现在的整体市场状况做好心理准备了,还好有在经营其他行业(一个设计公司)支撑。会选择继续坚持,但底线是5年。但估计市场回暖用不了那么长时间。现在虽然感觉上来画廊看画的人少了,但是真正需要买画的人还是差不多,如果从去年10月、11月和今年10月比较的话。提高业绩需要的一个时间过程,主要是对艺术家和客户的积累。

 

  《艺》:您预测当代艺术市场今年到明年的情况会怎样?

  吴:明年估计不会太好,国外经济甚至更萧条,我们甚至做好承受5年经济萧条的打算。不过对当代艺术乐观,认为有很大潜力发掘,好的艺术家什么时候都会供不应求。

  《艺》: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上升空间大吗?

  吴:有的。和国外比,对刚起步,而且已经被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持肯定态度,认为有很大空间。

  《艺》:介绍下租金情况吧。

  吴:从最初一平米一天6毛涨到3块。

  2.工作室代表:何斌工作室

  《艺术市场》(以下简称“艺”):您来上海几年了?如何步入艺术行业的?

  何斌先生(以下简称“何”):已经5年了。我是四川康定人。从四川把本来很好的工作辞掉了,去西安学习了4年,然后来到上海。刚来上海时经济状况不佳,偶尔卖点小画,平时创作大小画都有。也有考虑赚钱,创作时从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一起考虑,画些讨人喜欢的,画面视觉养眼的作品。但现在保证了基本生活费用后,创作都是从个人喜欢考虑,不被外界的羁绊所束缚,不再过多考虑市场了。

  《艺》:这五年上海莫干山市场变化如何?

  何:5年前我刚来上海时,莫干山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市场。这几年慢慢才越来越好越来越火的。不过今年实在太不好了。

  《艺》:谈谈您卖的画吧。

  何:去年9月份到今年9月份卖了十几张画,包括在被代理的画廊和工作室一起,但今年已经有3个月工作室没有销售量了。也没什么措施,就是多画优秀作品,顺其自然。现在重要的就是积累好的作品。

  《艺》:您认为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上升空间还大吗?

  何:不知道,很难说。

  《艺》:租金情况介绍一下吧。

  何:以前住21号楼,直接和莫干山厂方签约,房租是每天一平米6毛。现在21号楼拆了,换到17号楼后房租翻了几倍。

  现状2:房租紧逼下“离园出走”

  某不愿意透露画廊名称的杨先生对记者说,“我们资金运作方面包括房租、工作人员工资、办展览、出书、给艺术家生活费等方面每月至少要10万。这个40多平方米的空间5000多元,两年前刚来时4000多元,如果房租还要以每年以15%递涨的话,可能就要把在莫干山的画廊撤了或者从其他方面减少开支。就整个莫干山就房租来说,对其前景还是比较悲观的,不知道还有多少能支撑下来。”也许在市场完全崩盘之前,飞涨的房租就已经可以坚定很多莫干山进驻者离去的信念了。

  在莫干山,因撤资而导致的店面变更现象很是频繁。成立超过2年的画廊可以占总数的83%,但是超过4年的就只有四成不到,“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除非整体当代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否则这种现象只有会愈演愈烈”某打出了“店面转让”广告的画廊老板如是说。

  有少数的画廊、工作室直截了当地以“经营不善”“无力维持”或“其他原因”而公开转让,但更多的转让都是秘密进行的,“我的上家去北京发展了,去北京之前他也是从别人那里接过来的画廊,算起来我只能算‘三房东’了,房租到我这已经翻了好几番。”当被问及当代艺术作品销售情况时,某艺术空间的业主先对房租大吐起了苦水。“有很多画廊或工作室将店面转出,做‘二房东’,而目的就是从中赚房租差价,毕竟房租的涨幅远远大于作品的涨幅。”

  所以很多画廊寻找更为合适的地方转移,其中中小画廊选择整体搬迁或者撤资,北京是很多撤出的画廊迁入的首选,而一些已颇具规模的画廊如香格纳、艺术空间等则是选择了在五角场800号等地开设分支机构。

  很多工作室由于是艺术家“自给自足”式的经营,所以受的影响就更大,转让与撤走的工作室竟然超过了六分之一。譬如园区内“21号楼”的拆建,使很多包括何斌工作室在内的艺术家不得不另寻空间,“起先低廉的房租、开阔的空间、政策的支持和‘划定式’的艺术聚集是吸引我们投身于此的原因。但是现在很多画家的作品销量不佳,加上这里房租上涨的速度可以赶上股市暴跌的速度,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其实是在极力维持,但也有很多人放弃了,去北京的也不在少数。”一位艺术家颇有感触地说。

  现状3:国外游客成为“救命稻草”

  吴峥女士归纳自己画廊的客户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东南亚地区的画商,因为内地的画价普遍低于台湾、香港等地区,中间就形成比较大的差价,画商们随后再将作品出售给本地区的中产阶层市民及外国游客:二是来中国旅游的游客,他们流动大但不稳定,其出价和爱好倾向也同样不稳定,并受季节影响较大,主要是靠偶然性动机;三是国外艺术机构及艺术收藏家,目的是‘保护艺术品’‘学术珍藏’或者以投资升值为动机的个人收藏。四是国内企事业单位和极少数的个人,绝大多数用途是进行商业关系的交际联络”,

  吴女士说:“其实画廊主要想针对国内人这个群体的,虽然目前主要是国外人购买。”园区内整体出现客户群体分化严重、国内客户大规模缩水的现象:在众多已成交的当代艺术作品中,有超过八成是由国外客户购入的,港澳台客户接近一成,内地现在只占到3%。甚至有画廊表示“我在这4年里一共才有有2、3个内地的客人。”

  对此一些画廊解释为:“绝大多数的国内游客不是抱着收藏或者投资的目的而来,有些仅仅是走马观花般看看热闹,莫干山在他们眼中似乎就是个艺术游园,但是绝大部分国外游客却把这里真正当作艺术殿堂”;还有一些认为:“当代艺术在国内的认可程度远远逊于国外,大批国外客人购入中国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而在我们代理的很多外国艺术家的作品中,迄今为止没有一件是卖给国内客户的”;有一些甚至比较直接:“来到这的国内参观者其实90%以上没有把买艺术作品纳入消费日程中,对他们而言买幅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作品毕竟不能像买件衣服一样随便”……

  一位连自己经营画廊的名称都不愿意透露的王先生介绍:“其实包括我在内很多来莫干山开画廊的人一开始就将客户对象定位在外国游客身上,我们没有几乎都没有国内稳定的客户。今年的形式下别说买,来看的都少有‘黑眼镜黑头发的’了,现在国外游客就是很多画廊和工作室的‘命根子’,如果哪天外国游客开始锐减了,莫干山就真的崩盘了。”

  问题与反思

  沪上当代艺术一级市场神话终结

  总的来说,除去少数的一些开设时间长久、经营规范、实力雄厚、有长期且稳定客户群的画廊和机构之外,当代艺术一级市场整体上受影响较大,问题也比较突出:

  首先,在经营理念与模式上,沪上画廊普遍存在着模式上的风险问题:只有不到三成的画廊可以和自己经销艺术家中的一半签约,而超过一半的画廊签约艺术家连自己经营艺术家总数的30%都不到。很多国外业内人士惊讶于此,“这是中国画廊和国外最大的不同之一!”他们不知道的是,“反正中国年轻艺术家有的是,总是会有很多艺术家主动找上门推荐自己作品”的普遍观点使得“代理”模式成为了市场内的主流:“一般即使仅仅代理艺术家的作品,画廊一般会分到作品50%的利润”。然而这种理念注定了画廊多半选择“短期投资”的模式,受市场波动影响明显,风险较大。

  市场内价格比较稳定的名家作品就受到了这种模式的影响:虽然有11%当代画廊表明曾代理国内名家作品,但是“一般的画廊都不会选择代理成名艺术家作品的,一是由于成名艺术家作品价钱较高,众多的中小画廊难以承受;二是成名艺术家也想选择占少数的几家著名的画廊”,所以很多画廊选择“有潜质但未成名”的艺术家的作品,期望收获“成名后艺术家作品相较画廊开始代理时的不可同日而语价钱”,但是往往因为艺术家成名的速度和“短期投资”模式冲突而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侧面可以回答为什么市场现状“成名作家有价无市”和“价格较低的青年新画家作品林立”的问题。

  其次,对于个人工作室而言,艺术家们与学术机构脱节,对于艺术话语权缺失使其很难形成品牌优势。现实的压力让一些工作室画家成为了画匠式“行画家”,他们“为经济而艺术”,即“批量生产”那些类似名家题材、风格的,让人“看上去就觉得很熟悉、似曾相识或者很‘养眼’”的画作。“很多人一天就可以画几幅”,且价格低廉。这种画作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藏家们的欣赏和判断能力,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真正为”寻找艺术本质“而创作的艺术家们。所以造就了工作室画作在价位上”充满诱惑,却很难攀升“的局面。故使得沪上当代艺术一级市场整体上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但客观地讲整体水平是在退步。

  所以,无论从市场现状还是艺术水准上观察,虽同在下滑却已经被北京地区赶超,昔日红火的市场已不复存在,上海当代艺术画廊们正在走下神坛,同时使得这里的当代艺术一级市场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