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东京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2
  • 印象:
    毛主席万岁 扎实的画廊 798第一家 推出过物派 标语很大
    确定
  • 经营时间:
    74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
您所在的位置:东京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中华书画:中日艺术品市场对比(图)

2011-04-15 12:10:17          

  20世纪90年代初是日本泡沫经济的顶峰,美术界也水涨船高,那些在日本或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艺术品拍卖会上,日本买主以艺术拍卖史上从未有过的天文价格成交。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人们记忆犹新。如今日本美术全面进入冰河期。   在泡沫经济的鼎盛期,股市会异常发热,而美术品拍卖会就是美术界的股市,拍卖成交价格和股市一样,是人们心理的指标。那些懂得艺术股市的人,会在接近顶峰时将手中有价值的存货抛出,以获得最高利润,这就是所谓的泡沫美术。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近年来表现火爆,是否也埋藏着“泡沫”的危机?! 我们不妨从中日艺术品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做一下冷静的探讨。   柯布西埃收藏品与波普绘画“发带少女”的天价 1989年,一位曾经是20世纪建筑巨匠勒·柯布西埃的友人,也是柯布西埃艺术的收藏家的遗孀,向世界寻找整体接受(即一次性买断)她手中这批柯布西埃收藏品的买家。这个消息来到日本,结果大成建设株式会社经过讨论决定买下这批柯布西埃的藏品。买下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柯布西埃对20世纪建筑的巨大贡献,二是柯布西埃的思想对日本近代建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藏品的数量是两百多件柯布西埃的绘画、雕刻、广告和工艺品等,购买所花经费为25亿日元,这是1991年的事。   为此大成建设株式会社在1992年11月专门设立了“大成画廊(GALERIE TAISEI)”,保管、研究和陆续展示这些藏品,10年来确实给日本建筑界和青年学生很大影响,但是原收藏者一定对以如此高的价格售出感到满意,这应该说是懂得艺术股市的漂亮成交,然而在日本泡沫经济顶峰之后,再也不会有同类事情发生。   此后,1994年开馆的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建筑本身就是泡沫经济时定下的项目,在开馆时新闻报道说,东京都现代美术馆购买了3500件高额绘画,所谓高额是指在欧美艺术市场上从未有过的价格,那么美术馆方面是如何到手这些绘画作品的?报刊揭露了美术馆,曾经从东京一家不大的细见画廊那里,购买了美国著名极少主义艺术家的一件作品,其实是细见画廊知道美术馆要购买作品的名单,然后专门去美国寻找,到手之后再转卖给美术馆,所以“高额”就是这样形成的。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属于东京都公立美术馆,其资金来源于公民的税金,所以报刊将这一“水面下”的交易丑闻公布出来之后引起公愤,细见画廊在东京的事务所被迫关闭回到京都老家。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是日本最大的美术馆,地上和地下各三层,面积为33500平方米,总工费花去415亿日元。对热爱艺术的东京都人来说,花如此多的经费建造美术馆可以接受,但美术馆方面花了6亿日元,买了美国波普画家利希藤斯坦的《发带少女》,作为美术馆的顶级收藏,并且在开馆当天展出,便很难让他们接受。不仅如此,作为开馆一并购买了480件藏品,花去65亿日元,据说此事成为东京都议会议论的话题:以市民税金购买如此高额的绘画,是由谁来决定?市民是否具有知情权?这些是所谓民主国家日本让人看不到的阴影。   荣光的现代美术馆神话破灭   在日本,与现代美术同春秋的人士,没有不知道东京池袋有家SEZON美术馆,当1998年某一天,传来SEZON美术馆在半年之后即1999年初将关闭的消息时,所有美术界的同行都感到震惊,因为SEZON美术馆被认为是日本现代美术馆的神话。所谓神话是指,在如此商业的百货店里经营一家纯粹现代的美术馆,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SEZON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可以看出其对日本当代美术界的贡献,该馆前身西武美术馆1975年9月开馆,开馆展为“日本现代美术之展望”,全面了解战后美国现代美术的“美国现代美术的巨匠们”和“杰士伯·琼斯回顾展”,俄罗斯先锋艺术集大成的两次“艺术和革命展”,以及现代美术的超级明星约瑟夫·波依斯来日受到年轻艺术家们狂热欢迎。1989年10月以后的展览规格像日本其他地区的公立美术馆一样正规。在那之后划时代的美术展览不胜枚举,这些展览有:蒙特里安、柯布西埃、荷兰风格派、阿尔托、包豪斯等。   SEZON集团的统帅堤清二的美术理念,是与20世纪的时代同步,面向大众,把美术馆作为“时代精神的根据地”。SEZON美术馆的关闭,是对时代潮流敏感的反应结果,从入馆人数的减少,馆方判断出观众对现代美术的关心程度,一是各地方美术馆对现代美术的普及程度提高,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社会主流艺术为对立面的另类艺术出现,夺走了年轻人的心。   关于SEZON美术馆的存亡,在日本主流艺术界人士中有一番争论,有人认为,即使尽一切办法吸引观众,但是面对作品方法的结果还是一人一人,美术不是为了万人,但是也不想只是为了一人。入场人数恰恰反应了美术馆的价值在大众中的存在程度,尽管美术馆宣布闭馆的消息之后,各方人士想尽一切办法,但结果是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一事实让人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美术馆是否必要?   公立美术馆同等命运   SEZON美术馆是属于SEZON集团的一部分,属于民营企业,然而公立美术馆和博物馆同样面临危机。   有很长历史的上野公园内的东京都国立博物馆,也由于缺少经费从公立变成法人体制,常常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本来应该在国立博物馆中展出的重要文物展览,却被一些新闻社或报社操办,在同一个公园内的东京都美术馆举办。因为和新闻社或报社联手,可以免费刊登广告,这样有很大的集客效应,从门票和销售画册等印刷品来支付巨额保险金以及其他费用,然而最终目的还是想盈利,这就是国立博物馆受冷落的原因。   东京都写真美术馆也是公立,然而现在每年由上边所拨的预算等于零,因此被迫出租展场,然而这些是一般民众所不知道的现状。   画廊纷纷撤退   在日本现代美术的鼎盛期,有一些屈指可数的画廊,比如曾经有着几百家画廊云集的银座,就有像“镰仓画廊”这样现代美术的名门画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美国极少主义音乐巨匠菲力普·克拉斯来日本演出歌剧《海边的爱因斯坦》时,当时担任舞台美术设计艺术家的展览。   佐谷画廊也是现代美术名门,也于2000年2月关闭,结束18年活跃在日本当代美术界的历史,撤退到把自宅做画廊的程度。有时在艺术博览会上仍然可以看见这些画廊的名字,然而展出空间已经大大不同以前。而有相当丰富经验的画商佐谷和彦认识到,美术迎来空前的转换期,需要改变的东西很多。尽管画廊主已经对处于冰河期的美术形势有相当认识,然而改变此类画廊的状况谈何容易。这些画廊把自己经营的美术品作为艺术市场的主流艺术,确实,这些画廊发掘新人,他们的主要客户是日本各地的美术馆,然而当这些美术馆的经费大大压缩之后,日本画廊就失去最大的客户,加上整个日本国土消费情绪极其低下,全国畅销有关“日本沉没”的预言小说时,根本无人再去问津绘画的价格,画廊倒闭或撤退已经在所难免。   寻找艺术市场新大陆   在如此退潮的美术市场,到哪里去寻找生存空间?年龄在30至40岁左右的中坚画商,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而艺术的新大陆就是中国。一些有着两代人经营的老牌画廊,早就注视着中国,比如银座的东京画廊,是最早购买中国前卫艺术作品的画廊,在中国89新潮美术期间就引起东京画廊注目,并以相当便宜的价格收藏。纽约PS1曾经举办中国前卫艺术展览,得知东京画廊手中有一些珍贵的中国前卫艺术作品,希望能够借展,但被拒绝。因为东京画廊知道艺术市场的行市,只有那些压宝到最后的藏品,才会有最高的商业价值。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有他们期待的价格?那就是当中国泡沫经济达到顶峰时,即像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样的情形在中国出现。艺术拍卖市场上中国古典绘画和现代艺术品的成交价格,是日本画商和经纪人预测中国艺术市场的最佳指标。东京画廊已经在北京寻找到新的展出空间,他们说决定下来的理由,是因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有如此便宜的价格难以想象。然而真正的原因是,就像欧美的重要新闻媒体从东京撤退向北京转移一样,世界艺术的中心也开始悄悄向另一个经济大国转移,那就是中国。   中国艺术品市场泡沫化了吗?   而今,与当时日本市场的情况大致相同,一旦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异常发展,“泡沫化”的论调就会不绝于耳。事实上,伴随着2003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井喷”行情,坊间关于“泡沫化”的声音更是甚嚣尘上。   然而“市场泡沫化”与“市场中存在泡沫”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市场泡沫化”是指一个市场因过度的人为因素而出现的背离市场规律或市场真实的危机性;而“市场中存在泡沫”则为局部存在的“价格虚化”的问题,但尚无碍于市场整体性的健康与良性。那么,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泡沫化了吗?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香港、台湾区域经济的腾飞,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对中国艺术品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扭转了先前的局面。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由香港、台湾收藏群体联合主导的“中国旋风”,以及近期内地艺术品市场中愈演愈烈的“海外回流”,无不反映了立基于旺盛需求之上的中国艺术品资源的新一轮整合过程。再以民国“海派”书画作品为例,在90年代仍被普遍认为是数量充足而非珍缺的部分,自2003年春夏之交以来,仅仅经过大约3个拍卖季的轮替,精品佳作已然不足。目前,我们对于“大中华经济圈”内吸纳艺术品的规模与容量仍难以做出某种精确的评估,但就当下而言其发展潜力仍是巨大的。而只要其发展潜力尚存,则“市场泡沫化”的论断即为不成立。   “市场泡沫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严重背离原市场价值的价格飙升。近期中国艺术品价格的飙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合理性的因素仍是主要的。个别书画家作品的价格在2004年上半年迭创新高,而以1650万元成交的吴昌硕《花卉屏风》、以4620万元成交的鲜于枢《石鼓歌卷》、以6930万元成交的陆俨少《杜甫诗意册》,这些在短期内不断被刷新的价格纪录更令人振奋,然而与2004年5月5日纽约苏富比1.04亿美元拍卖成交的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相较,则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想像空间无疑又被进一步地打开了。   人为的恶意炒作是导致“市场泡沫化”的原因之一。艺术行业、艺术中介人才稀缺、力量薄弱,艺术投资基金介入市场未见端倪,而社会性游资亦因艺术品市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望而却步。而一旦艺术品市场的资源与资金的整合出现异动,则应充分给予关注,而作为企业投资者,更应该谨慎决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