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当代艺术资料库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当代艺术资料库>展览>展览详情

“世纪孤儿”周源张静作品展

  • 无图

  • 无图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世纪孤儿
                  ——关于这一代人独生子女
 
                            江铭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执行了一项特殊的人口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即一对夫妇只能够生育一个孩子。为了执行这一政策,国家采取了严厉的、非常的措施,建立了庞大的管理队伍——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其各级机构。由于这一政策是在违背中国人传统思维、文化结构、自然规律,其理论依据又相当荒唐的前提下执行的政策,再加上权力阶层的高压执行,结果在独生子女政策执行的这30年中导致了大量的悲剧,侵犯了无数人的基本权利。强行节扎、强制堕胎、杀害已经成型甚至新生婴儿、强行罚款、剥夺公民基本居住权等等一系列悲剧大量上演。曾经有这样的口号:喝药不夺瓶,上吊不夺绳,白天追,夜间堵,千里抓回做手术。结果导致国际社会一致声讨,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成为美国人权报告中备受指责的口实。

  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有一个理论依据就是中国社会之所以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多造成的。简单讲就是人多财富少。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成立的理论。因为社会的财富分配不是按照人均分配的。以1949年为界,中国社会在1950年初人口5.4亿、1960年的人口是5亿多、1970年代由于“文革”的原因无法统计,估计在7、8亿左右、而1982年中国人口到10多亿,1990年11亿多,2000年人口12亿左右。 我们从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得出这样的观点:20世纪50、60、70年代中国人口远远少于80、90、2000年代之后的人口数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远远低于80、90年代之后。所以可以得出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物质财富的提高与人口数量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社会财富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取决于人口的多少,而取决于执政党所制定与执行的政策正确与否。认为社会财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口数量的增长有直接关系不过是将一个国家所执行的错误路线、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转嫁之后的理由罢了。
 
  这次展览我将题目确定为“世纪孤儿”,是出于一种对未来的深深的忧虑。这一代“独生子女”在未来30年所面对的将是一种极端残酷的社会状况。他们将在焦虑、困苦、绝望、悲哀的精神状态下,面对自己的父母、家庭、情感、现实。各种出人意料的后果、事件都会在这一代人中间上演。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这一代“世纪孤儿”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重要的问题与影响。中国强行降低出生率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破坏了人口自控机制,短时间内就使生育率远离世代更替水平2.1,破坏了人口结构,遗留下很多棘手的问题给后人:人口老化和减少,创新力降低,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衰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国防力降低、民族灭种危机等等。计划生育还威胁中国边界安全,降低了人口素质,加大了出生性别比,威胁着今后的社会持续发展,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激化了干群矛盾。尤其还需要提到的是,计划生育畸化了家庭结构,而家庭结构是中华文明和诸多社会价值观的承载者,计划生育对中华文明和价值观的不可逆破坏不容忽视。由于人的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核心,计划生育动摇了国本,今后中国社会大多数问题可以说都与计划生育有关。而这些问题与代价都将要这一代“世纪孤儿”所承担。这将是本世纪中国社会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一代。这种体验将在今后20至30年间在这代人中间产生相似的共振!

作品分析:

  周源的作品通过他自己所创造的卡通形象,表达了他们这代人复杂、矛盾又单纯的内心与情感。这些形象总是被置于一种童话般的场景中,给人一种即现实又超验的感受。譬如《和再见说再见》这幅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一艘渡轮似乎正起航远行,岸边上一个身穿条纹上衣的怪异的卡通机器人正在挥手示意,可是渡轮上却不见回应者。而画面的左侧还有一个黑衣人,这个人物被处理成写意的形象,与卡通人的具像化形象形成对比。更让人感觉奇怪的是,黑衣人手里还拿着一个被拨了皮的香蕉,给人某种意淫的联想。水本来应该是蓝色的,但是这艘船却泊在红色的水面上。而作品的名字也起得很奇怪:和再见说再见。这艘船将驶向何方?这艘船是否就是那艘在远航途中触上冰山的泰坦尼克号?它会不会也将负载着他们这一代人驶向那不归的旅途?

  张静的作品通过对一个叫“丢丢”的小女孩哀伤、凄迷、作怪般的描绘,表达了一个在当代生活中备受压力的女孩子逃避的内心感受。丢丢这个名字给人某种孤单、寂寞、迷茫的联想。她们似乎就是被丢掉的一代,没有兄弟也没有姐妹。她的这些作品总是一个孤单的形象,她那么瘦弱、头上总是戴着一顶又像帽子又像头套的东西,仿佛她总是怕被伤害,她的眼神总是那么凄迷、哀婉、忧伤、木纳。细细的脖子看上去无法承载那个沉重的脑袋,同样细瘦的胳膊显得那么的单薄无力。她们是不堪重负的一带,那沉重的永无尽头的生活就像西西弗斯推向山顶又滚下山来的巨石,压迫着她们,使她们看不到希望。她们总是孤零零地、无奈地注视着什么,她们的眼中到底看到了什么呢?她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