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桂林愚自乐园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
  • 印象:
    dd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西-桂林
您所在的位置:桂林愚自乐园>画廊动态>正文

文化艺术的复兴与整合

2011-04-15 12:15:48          

  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雕塑艺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比如2001年的时候,《雕塑》杂志社曾经组织一批大陆雕塑家参加台湾的一个袖珍雕塑展;2005年大陆的雕塑家朱尚熹、杨金环赴高雄参加一个雕塑创作营;2006年,台湾雕塑家萧长正、朱铭相继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2007年5月,3位来自台湾花莲的雕塑家参加了我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社在深圳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雕刻艺术节;2008年,台湾雕塑学会会长杨奉琛和他的父亲——台湾雕塑大师杨英风,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作品联展……尤其是2007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2007泛雕塑艺术展”,也得到了台湾雕塑学会的极大支持和参与。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杨会长。   记者:(以下简称“记”)杨会长您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社将于今年10月在上海举办“2007泛雕塑艺术展”,据我了解,您对这个展览很感兴趣,并且计划组织一批台湾的雕塑家参展。您怎么理解“泛雕塑”这个概念?是什么吸引您参展的?   杨奉琛(以下简称“杨”):这次接触到“泛雕塑”,我觉得非常特别,也感觉雕塑如何跟生活结合,艺术如何生活化,生活如何艺术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泛雕塑”可以说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大可以到主题公园、建筑,小可以至家具、首饰。雕塑是立体架构,所有材料,只要能构成立体的,就能做成雕塑。随着近代材料科学的发展,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新材料,尤其是金属类结合而成的合金。另外由于航天科学的突飞猛进,进入外太空、航空界对于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结构上、加工上都更加精致。好比陶瓷,通过科技含量很高的窑烧,陶土居然也可以做到坚硬如刀,坚韧如钢。这些都是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不仅是架上雕塑,户外雕塑的传统材料也因为高科技的发展无限增多。像我本人,20多年来一直从事“光”雕塑的研究。我逐渐发现,这是一个不得了、非常非常好用的虚空的材料。我们完全可以确信,光和我们传统的油画、水彩原料一样,可以通过三原色调配出各种颜色。通过科技的发展,未来对于光的使用我们可以普及到像传统的画家使用水彩一样,透过控制器去玩光,把光当作颜料,创造出完全立体的环境本身,不只是雕塑本身。   艺术的表现在近几年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我觉得这个时候提出“泛雕塑”,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泛雕塑”将重新开启雕塑的活路。它包括行政管理、经济活动等各方面的元素,是综合的、多元的、全方位的。它是一个开始,未来要整合各行各业,要和城市规划、建筑造型、主题公园、社区营造、人民生活等结合起来,要给予各方面的专家以整合的机会。   记:那么“泛雕塑”怎么开启了雕塑的活路呢?   杨:因为媒材增多,现代的雕塑就像绘画一样的丰富,纯雕塑的发展前途非常广阔。有些雕塑家非常适应这种变化,他们可以像过去一样运用各种材料表达雕塑创作,走出一条纯雕塑的当代发展之路。   另外一支雕塑发展的脉络,是和生活开始结合。从城市发展看,在实用空间里,公共空间里,我们可以创造大型的主题公园,甚至可以改变搭建筑物的造型。2008奥运场馆的“水立方”和“鸟巢”可以说是最佳案例,是非常有个性、另类的、有思想的建筑造型,没有人可以说它不是雕塑,可以说它是大雕塑。雕塑也可以和各种主题结合,创造各种非常有个性的环境空间,甚至延展出整个场域景观设计,桂林愚自乐园是非常好的案例。它的水域蕴含着阴阳交融的深刻的哲学内涵,创造了以雕塑为主轴的雕塑公园,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雕塑平台。实用的雕塑可以创造环境,可以延伸到都市的发展,可以创造各种都市特有的景观。   我们也可以把雕塑创作运用到生活的器具上,我想在中国这也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立体的雕塑一旦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创作前景。“泛雕塑”和纯雕塑最大的不同,是要进入市场,必然要进入市场,为全人类服务,提升全人类的精神生活。要有个性的造型,但也要有一定的产量。现在提出“泛雕塑”,也就是指非常广泛、实用、结合我们祖先智慧的雕塑。把雕塑在实用上发挥到极致,甚至超越了形而下的造型,进入到形而上的空间。实用机能都是形而下的,然而体验到精神文化,融合独立风格的、民族性的、中国性的雕塑,它的形而上的精神将使其超越庸俗和平淡。20世纪,西方人利用文化创意产业赚饱了全世界的钱。21世纪,轮到了我们东方人!   记:嗯!听起来很振奋人心啊!我觉得您对东方的文化精神有很深的理解。   杨: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里,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是相生又相克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顺势就好,逆势就不好。文化艺术在战乱的时候是没法发展,是不丰厚的,那么现在国泰民安,人民能够丰衣足食,就要寻回来古代的智慧遗产。古老中国的智慧我们是用不完的,也因为高科技让这样的智慧绵延不绝,无限创作。科技是媒材,可以让发展的速度变快,但是不能改变古老的智慧。但是我们也不要因为东方哲学的深厚就沾沾自喜,即便用东方的思维就能发展无限,也应该像西方的思维学习。   记:这也是“泛雕塑”这个展览所提倡的独立、开放的精神和东方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   杨:是的。我们至大的部分要从东方形而上的思维来看,但至小的部分要学习西方这几个世纪的积累的经验。西方人所成就出的组织架构,我们都要学习,给予尊重,而不能排斥。当然这种学习的前提是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信心的。
 
  记:这是“泛雕塑”展览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味所在啊!但是“泛雕塑”艺术展也是一个要推动艺术走向市场、走向生活的展览,有些人就对此提出了异议,艺术与市场,艺术与生活怎么结合呢?   杨:当“泛雕塑”经过我们首次,包括未来希望能够持续的更深入的开展有更多人参与的展览(首次我想参与者不会太多,因为需要宣传工作铺陈,所以当第二次、第三次大家都认知了,熟识了,参与者就会越来越多),很多产品就必须要和经营的专家结合。不止是艺术与行政的结合。即便“泛雕塑”所发展出来的作品,它一样在经营的市场还要被重新整合,进行市场定位,解决如何投资生产、如何品质管制、如何营销、如何包装等问题。其实这些,就把所有经营的细节都包含在内了。这样的整合如果顺利、成功,肯定可以改变、改观所有参与者的艺术价值。这不是一步登天,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次又一次的过程。我们只能期待每一次都能够有相当的进步。   记:这种整合应该是一个完善的机制建立过程。从混沌走向明晰,重新细分,回归本位。   杨:是这样的。当然老百姓美术修养的提升也非常重要,这是中国真正成为一个文化大国所需要的。文化的发展会平衡贫富的差距。一个有钱的企业家,如果他是有文化修养的,他自然就会把多赚的回馈社会。就好比一个开酒廊发了财的人,他只是创造了一个更刺激的声色场所。如果是受了文化熏陶的人,他就会去照顾艺术创作者,其实纯雕塑的人是需要他们照顾的。如果有艺术家愿意走另类的与生活结合的雕塑创作,那么他更扎实,他就可以从版权税中得到应有的回馈。就好像音乐家通过唱片的销售量获得版权税一样。纯雕塑家就比较辛苦,他需要取得一定成就,被认定为有炒作的空间后才能享受到。但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   记:这里您谈到了培养收藏家群体的问题,这也是推动艺术市场长足发展的谋略。   杨:没错。整体民众文化水准的进步,有待于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我真的很期望看到中国快速进步。目前的进步在文化层次上是跳跃式的,少了很多过程,用很多国外的经验直接导入。唯有拿出我们祖先的智慧,全民重视,专业设计师、雕塑家都能够运用智慧,碰撞出美好的创意,才能让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因为全方位的提升而进步。   记:也有人对“泛雕塑”表示质疑,认为“泛雕塑”是对“雕塑”的否定。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杨:我对“泛雕塑”有个很直截了当的解释。我们刚才已经谈到,雕塑要进入到一个实用的时代。“泛雕塑”这3个字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广泛的雕塑,自然也涵盖了纯雕塑,它并没有抵制愿意要走纯雕塑的人,只是让从事雕塑工作的朋友辟出一条实用雕塑的路,让人们提早享受成果。我认为,在任何角度来看,“泛雕塑”永远是在做加分的工作。它完全不会对过去传统的雕塑有任何阻挡和排斥。只是我们很清晰的知道,未来的雕塑肯定会有纯雕塑和与生活结合的雕塑。21世纪应该是专业整合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到来,使得雕塑能和建筑、环境、人文、哲学、工业等各行各业结合起来。   记:在这个“泛雕塑”展览中,你将怎样向大家展示这种结合呢?   杨:这一次的“泛雕塑”展览是一次大整合,从思想乃至实践的第一次大整合。因为缘分,中国台湾雕塑学会有幸参与。我们非常希望带着台湾一些专业的创作者做一次与众不同的富有台湾特色的展示——用非常现代的观念、思维建构起来的展场,大到主题馆的主造型,细微到雕塑运用到生活上的非常现代的实用器具。   记:其实是一个小型的“泛雕塑”展览。   杨:对!我们可以从小的做起。我觉得当中国强盛的时候,开始知道用中国文化作为创作源泉,东方因为中国的崛起,给所有的东方思维带来了崛起的机会。21世纪如果要被称作为中国的世纪,中国就必须要有非常非常大的抱负。所有的华人都会因为中国的抱负,因为文化的重现、再提升、再创造,而结合在一起,然后和而不同。你们第一个“和而不同”展览是学术上的,“泛雕塑”是你们的第二次“和而不同”。   记:是啊!“泛雕塑”这个展览是一扇门,通过这个门,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复兴与整合!这个展览同时,还举办“泛•雕塑”——第十三届中国雕塑论坛,您是否可以组织台湾方面的艺术家、理论家来参与讨论?   杨:中国台湾雕塑学会是非常纯的学术性的机构。涵盖台湾老中青三代,是台湾雕塑的代表团体。宗旨是希望所有的雕塑家以文会友。大家结盟在一个单位里面,不断从学术上做论证,相互观摩,也鼓励很多会友的个展,也接受所有雕塑家对学会的期许。现在正是两岸大谈结盟的时候,台湾的雕塑家也非常希望看到大家能一起互相交流,共同促成中国文化的崛起。这样的论坛我们当然很愿意参与。   记:谢谢您对“泛雕塑”艺术展的支持!也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希望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杂志社和中国台湾雕塑学会之间将来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来推动中国大陆和台湾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雕塑发展和文化交流!同时,我也非常期待在这个展览里看到您的光雕塑,给我们带来新颖的理念和作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