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6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9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福建-厦门
掘墓考物——黄启佑个展
- 展览时间:2014-08-23 - 2014-09-23
- 展览城市:福建-厦门
- 展览地点:沙坡尾20号798时代空间·海西事业部
- 策 展 人:龙奕瑭
- 参展人员:
展览介绍
掘墓考物
墓:情感、文化困境
考:实现“物”的情感群体述说
墓及故土及情感,葬之藏之,掘之
置西南于画,那是画者记忆中的家,山水虫鱼皆是模糊,却又都是明确烙着故乡印记的;而画中的山,深沉晦暗、一包一包连绵铺满,这又似是故人老后的归葬之墓。
古人有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葬的尊重,生要藏于重山、死必要葬于高土,这实现了一种情感的最高理性归宿,而与此同时,隐藏其中的感性肌理却在这种状态下被“失语”了。当然这类“失语”不是当事者主观的失言,而是情感被情感自外围至内隔离后,时间差产生的断层臆想使真实渐渐被剥离出事实,无法再被传递。夕照
“考”及“老”
画物,是满怀记忆的物,是葬后被掘又醒的老物;这些本应随着原本主人而遗忘和死去的,被画者考古重掘,一片瓦当,一本旧书,一把破茶壶,老的记忆在新内容附予后活化。
“物之考”
从景的空灵,至画者本心的物意,再至“相”的“非物”,在画中,情感自然发生着一次哲学上的剥离,回归到一种发自内醒的本我述说。
“物”本身是具有关于隐藏故事而又述说故事的个体独白的语言特质,在此则通过人思想介入来述说表达,也就是人对情感语言的体验后的感悟,这是存在于特定图像引发思考的语言思维中,一种图像文本先行而非感觉引导整体运作的故事导读叙事习惯;画面中原本属于私人的细小而独立的物,从藏于墓的“独白”转向为与其他物及人的“对白”;最终在展览介入下,人与物、物与物、物与人的对白又被消解,实现了物的“群体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