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女人如花,女人爱花,女人与花有着不尽的情缘和话题。在女性艺术家的创作视野里,花与草木是出现最多的题材。花蕾、花蕊、花瓣和花枝,带着娇艳的色彩和婀娜的姿态,成为她们表达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胸中意气的最佳对象。青年女艺术家陈卓在创作上的赏花之旅,在角度和方法上,却有着独到之处:没有玫瑰的娇媚,没有芙蓉的雍容,也没有荷花的高洁,有的只是一个个碗驼状的莲蓬。它们由青绿而干枯、板结直至粗糙,在秋风和严冬里,形单影只,瑟瑟抖立,直至倒伏跌落在封冻的泥塘里,用坚硬的外壳包裹着莲子,等待着来年夏日阳光的到来。它们是灿烂之后的沉寂,是铅华之后的果实,是绽放之后的涅磐。选择莲蓬作为创作的形态元素,即选择了生命的回归,意味着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一花一世界,一岁一枯荣,个体生命的周长无法用花叶的鲜活来衡量,而同类生命的循环往复就更不能仅凭红花绿叶的葱茏来体悟。陈卓跨越了对生命最诱人的生长和怒放的表现,实际上就跨越了绝大多数女性艺术家对待生命的形象化和表面化的自恋自顾,而使自己站在了更加动态和更加内在化地探询生命的真谛和规律的层面上。
于是,这些大自然中原本少有眷顾的果实莲蓬,被作为了对生命的坚守和等待的象征而获得了在视觉上拓展和转换的力量,被塑造成陶质、瓷质和铜质的材料形式,被艺术家礼赞为更加坚固持久的生命蛰伏、沉潜和孕育的状态。大自然的兴衰枯荣和此消彼长,被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固化在这些同样萃取于大自然的坚硬材料中。 莲蓬们没有了有机的生长形式,却投胎让这些无机的形式具有了与观众际会时无边的精神样态。你看,陶质的莲蓬驼驼,似乎最接近有机的莲蓬本样,若是散落在田间地头和碎砖烂瓦的废墟里,或许难辨真假,可它们终究是艺术家的造物,它们可以终年傲立风雨中,诉说着一位女性艺术家对土地赋予生命的感激。而错金描银、填彩赋色的瓷质莲蓬,光滑可人,特别是蜂眼状的莲子洞,唤起了人们多子多孙、子孙满堂的美好心愿。铜质的莲蓬作品,彻底走出了模仿性和功能性,对展出环境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对莲蓬与整体世界的形而上的思考。在《56公斤》中,云上的小金莲蓬,当为厚重质朴的莲花宝座腾云驾雾的当代诠释。
以回归的视角和过滤的方式来观照、理解和表现生命的沉寂与往复,使得陈卓的艺术创作在具有感性外观形式的同时,更加富有理性的睿智内涵,从中能够读出这位年青的女艺术家可贵的人生信念,愿这种笃实的执着伴随她一生的生活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