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总是在不断寻找某种更合理、更简捷的方式 ,譬如通过对代表性或者经典性的有效归纳,或许就是把握特征、阐释变化的某种途径。当今世界的变化不可估量,而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皆超越了各个历史时期。因此面对如此剧烈的变迁与转折,即便未能统察一切,然而我们仍有能力透过层层的迷象与肤浅的外表,去展现时代的特征,去描绘变化的真相。
全球每年都会推出形形色色的榜单,而这些榜单也总是以肯定而明确的排名方式来强调个人或群体在影响力上的大小与变化。比如说前不久英国的《Art Review》推出的“The Power 100:2007”,就是对全球艺术界影响力年度性盘点,其范围涉及艺术家、建筑师、博物馆美术馆馆长、艺术批评家、艺术策展人、画廊、艺术博览会、拍卖行、收藏家、收藏机构等,基本涵盖了当下艺术圈中的各种参与角色。在名列其中的各种角色中,收藏家或收藏机构在数量上名列榜首,所占比例也从2006年的21%上升到了今年的31%;由画廊、拍卖行、艺术经纪人、艺术博览会等相关艺术市场人士所占比例也达到了30%,比2006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而艺术家、艺术策展人等的所占比例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同样,在前10位的排名中,收藏家的所占比例为40%,画廊经纪人的比例达到了30%,策展人和艺术家的所占比例则分别为20%与10%。
通过统计所得到的数据或许无法统括所有的现实,但是它的结论仍呈现出某种日渐清晰的趋势特征。亦如全球性的变化趋势,收藏家或者收藏机构在中国艺术圈中的影响力也正处于急剧上升的态势。或许外界仍有“中国国内有否符合国际标准的收藏家 ”种种的质疑声音,然而中国国内艺术购买力的大幅增长则已经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情。价格的高企无疑已经是某种确凿的现实,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艺术品的高价仍在不断创出,并持续地抬高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平均价格线。在不久前的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明代画家仇英的一幅精美的《赤壁图卷》以创纪录的71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卖成功,竞得者据说是来自中国东北,从事道路修筑的行业,而在现场的十数个竞买者则来自中国各地,反映了中国艺术购买力来源的多样化。事实是90年代独领风骚的广东沿海地区的艺术购买力,至2000年左右逐渐为山东、江浙地区的收藏群体崛起所取代之后,近期来自山西、四川、中国东北的收藏力量已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锐气,而新的增量资金的进入无疑是拉动或者维护中国艺术品市场高价运行的重要支撑。
私人或企业的美术馆,与那些凭借个人兴趣和财力的私人收藏家有所不同,它们更强调各自收藏的定位、目标与策略,它们的近期特征还表现在对于当代艺术的共同偏好。选择当代艺术,当然有艺术资源上的考虑,相对而言当代艺术尚有条件建立起具有某种说服力的收藏系统;除此之外,还有当下社会潮动和文化时尚的互动影响。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与上海的证大美术馆,是中国国内近期比较成功的企业美术馆,在这两者之前的成功案例则是位于深圳华侨城的何香凝美术馆,三个美术馆虽然地处三地,分别位于北京、上海与深圳这三个城市,但是它们都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为定位,从展览空间到展览内容无不以当代艺术为轴心而形成特色。另一个显见的共性,则是这三个美术馆都无一例外地以房地产行业为背景,从最早的何香凝美术馆与华侨城置业、到后来的今日美术馆与北京今典地产、证大美术馆与证大集团,不仅与规模庞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密切结合,而且尤其强调其与社区服务特色、企业文化品牌等的创立之间的表里关联。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持续景气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的现金流,尤其让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中心都市的房地产公司大多腰包鼓胀。而收藏当代艺术品,既立足于目前市场的行情现实,可以分享到中国艺术品市场增长的成果,同时也可以追随潮流甚至成就当代文化引导者的角色。毋庸置疑,华侨城集团、今典集团和证大集团成为了当下中国艺术圈中的赢家之一,陈剑、张宝全、戴志康也成为了对中国当代艺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界人物,而2006年以来象中国民生银行、泰康人寿等中国金融企业的正式加入,以及象青岛海尔集团、深圳万科集团、深圳百仕达地产等的参与预期,都可以视为现实特征不断深化延伸的正向讯息。
在中国,由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以及艺术经纪人所构成的艺术市场集群,也是近期中国艺术圈中急速窜升的重要力量。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艺术经纪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同时被引入的西方艺术市场制度,但是长期以来发展得并不均衡:拍卖行商业化程度最高,启动较早,发展最快;画廊、艺术博览会互为依赖,但因彼此基础薄弱,自我发展尚且不足,何况相互支持。
2005年以来无疑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一方面,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每年都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率,2006年艺术品的拍卖成交总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元,预计2007年的拍卖总额将在250亿元至300亿元。根据相关数据的排名,佳士得(香港 )、苏富比(香港)、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瀚海、北京匡时国际、上海泓盛、北京荣宝、北京中茂圣佳、浙江西泠是目前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而根据Artprice 网站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拍卖企业中的北京保利、中国嘉德、上海泓盛、台湾罗芙奥、北京瀚海已经名列全球当代艺术拍卖企业的前十佳,其中北京保利以全年成交额折合2424万欧元的业绩排在全球拍卖业跨国企业苏富比、佳士得、菲利浦之后名列第四,体现出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其品质与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有力提升。
一方面,画廊、艺术博览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新的增长点。现阶段的中国画廊,得益于市场整体环境的景气而普遍进入了所谓的“赢利时代”,现实行情和市场预期的正面信息更在2005年以后引发了北京、上海等中心都市创立画廊的热潮。而画廊数量的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艺术区的进一步成型,如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莫干山艺术区,而且北京、上海的艺术区规模也呈现出外延拓展的趋势,如北京已在城市东北方向的望京—来广营-大山子-酒仙桥区域形成了以798艺术区为核心,涵盖酒厂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环铁艺术区等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艺术场域。事实是除了以上描述的特征之外,北京、上海也越来越成为海外画廊的竞技场。从2005年开始,海外画廊在北京、上海的数量明显增多,从资本来源而言基本已经包括了亚洲、欧美等各个方向。其中从国家来源来看,韩国画廊在中国的数量已经名列前茅,北京一地即有韩国画廊近8家,从中可以看到韩国对目前中国艺术圈的介入程度与影响力。而在这些画廊中又以酒厂艺术区中的阿拉里奥(北京)态度最为积极,也最具影响力。阿拉里奥画廊的投资人是全球知名的收藏家Kim Chang-il,2007年成为Art Review推出年度全球影响力100中的收藏家代表人物,名列排名的第87位,显示了该画廊的高起点。阿拉里奥(北京)不仅全面经纪代理了象王广义、隋建国、曾浩、刘建华等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而且也广泛地与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王鲁炎等一线当代艺术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而2007年阿拉里奥对于中国前卫实验艺术的大力推荐,譬如9月深受好评的萧昱作品展,和11月在纽约创设新空间的策略实施,既反映了画廊在理念和操作上的前瞻性,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以艺术总监尹在甲为代表的画廊团队在动员和整合中国乃至亚洲当代艺术资源方面的突出优势。此外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画廊还包括,瑞士人劳伦斯主持的上海香格纳画廊、批评家皮力支持的尤斯贝斯艺术空间、策展人冷林主持的北京公社、德国人亚历山大主持的空白空间、艺术活动家郑林主持的唐人当代艺术中心、著名音乐人黄燎原主持的现在画廊、来自台湾的林天民主持的大未来画廊、来自韩国的PKM画廊等。
2007年也是中国艺术博览会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中国艺术博览会业的开创人物的董梦阳,先后创办了中国艺术博览会、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 和艺术北京(Art Beijing)三个不同的艺术展会品牌。而在2007年9月,长期以来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艺术展会业者也不得不面对来自上海的竞争,由罗伦佐为首的原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策划团队落户上海,与上海艺术博览会合作,拓展出上海当代艺术展的新展会项目,致力于中国艺术展会业国际化的目标实现。然而竞争对于艺术展会业的持续而健康地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从2007艺术北京以亚洲当代艺术为面向,打造“新趋势、新形象”的核心品牌来看,在竞争中如何确立各自定位、形成各自优势并结构出区域品牌,将是现阶段的中国艺术展会业必须深入思考的方向。
艺术家、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以及公共博物馆美术馆的策展人都是艺术界传统的活跃力量,而在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当下,以上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往往又具有某种天然的同盟关系——艺术家创作、艺术批评家阐释、策展人和美术馆推广。
在中国,艺术家仍拥有某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大多数中国的艺术家都出身于美术院校,那些毕业于著名美术院校的艺术家往往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更多机遇。而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以王广义、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为核心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线艺术家,不仅继续了他们在国际艺术领域的成功,也在中国国内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声誉。曾梵志、杨少斌、毛焰、周春芽的近期发展也让他们成为耀眼的艺术明星,其影响力在海内外有急速上升的趋势。刘小东、隋建国、展望、刘建华等仍是置身于学院系统的当代艺术家,他们除了拥有社会性的影响力之外,美术院校的青年学生更容易成为他们艺术的拥趸。王鲁炎、宋冬、汪建伟、艾未未、萧昱等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类型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艺术继续保持着中国前卫艺术的实验性,只是他们目前仍更多是圈内的名人。二线甚至三线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象类似于季大纯、尹朝阳、向京、瞿广慈的年轻艺术家,以及象杨福东、邱黯雄、韦嘉、陈可的更年轻的一代,他们的创作既代表着当下艺术的现状,或许更代表艺术的未来。
中国当下的艺术批评,即便活跃但力量不足,大量的艺术批评家投身艺术策展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后继乏人以及浮躁冒进更是现状的真实写照。与艺术批评的缺失相对的则是艺术策展队伍的不断扩张态势。除了象范迪安、高名潞、殷双喜、黄专、尹吉男、鲁虹、杨小彦、李小山等成名于20世纪90年代的艺术策展人依旧活跃之外,黄笃、冯博一、朱淇、邱志杰成为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策展力量的中坚,而皮力、高士民等则是策展新力量的代表人物。
谁是决定力?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亦如全球的情形,中国艺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彼此依托而相互博弈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谁都是主角,谁都又不是主角。艺术史家说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于伟大的共识,文化学者说伟大的文化产生于伟大文化间的彼此交融。立足于当下我们也应当承认,伟大文化时代的营构,需要我们的共同协作与彼此合力,更需要我们的相互宽容与彼此分享。
上一篇:韩効昔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