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4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3年
- 展厅面积:1200平米
- 地 区:台湾-台湾地区
圆桌会议─异域的想象和观念的公海
- 展览时间:2017-09-02 - 2017-10-29
- 展览城市:台湾-台湾地区
- 展览地点:大未來林舍畫廊 台北
- 策 展 人:崔灿灿
- 参展人员:
展览介绍
大未来林舍画廊将于九月与策展人崔灿灿合作,邀请六位中国艺术家厉槟源、李青、秦琦、张玥、赵赵与周轶伦齐聚一堂,推出策展项目「圆桌会议--异域的想象和观念的公海」。这是一个区别于以往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它不具备我们经验中典型的“中国特征”。它所谈论的对象不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复兴,不是消费主义和商业化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是中国当代艺术史和中国中心地区或城市的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或者说,展览有意摆脱艺术家的国别和地域性,它试图呈现在国家身份和历史决定论之外的线索与视野。
周轶伦的绘画融合了基督教文化、古典艺术的造型与现代体育的运动元素,用街头式的涂鸦、廉价素材的拼接和十字架,藉由赋予它们相似性,从而构成统一的秩序。秦琦类似于风情绘画的创作,蕴含着浓郁的、浪漫的异国情调,穿插在不同的民族、宗教和制度之间,提供观者对异域概念的不同想象。张玥作品将历史事件以非主流关注的视角,透过数量巨大的手稿,新闻报导,解密的档案、故事的叙述、政治的分析,给予这些事件全新的、极端个人化的历史框架。李青的《邻窗》系列以他者的身份,借用对香港殖民地时期的纷杂记忆,通过绘画、装置和影像的交互,重新审视似曾相识,却又因时空的转化逐渐模糊的香港。赵赵的《塔克拉玛干计划》,带着100公里的电缆与一台电冰箱,将电缆向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延伸,在电缆的尽头,冰箱通电24小时,过程中波折的历程,使人们想到这片土地上过去所发生的历史。厉槟源的作品表现在空房前对峙的白日焰火,试图翻越的沙丘,用身体耕种父辈留下的土地,黄昏走向退潮的大海,表述出现实与时空的叙述。而北京与台北的两张风景写生,描述两种制度共享一轮明月与星空,观念穿梭于公海之间,亦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圆桌会议」的作品,呈现了「异域」背后复杂各异的现实,并提供观者一个异样而特殊的平等视角。无论地区、国家之间的暧昧和争执地带,抑或彼此作为异域的想象、认知与实践,乃至观念的自由与限制,这些问题皆为地区性的未来提供了鲜明而又沉重的历史案例,如何应对民族主义的复兴,民主的意义,国家概念的整体话语等,既是对今日的启示,也是对此刻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