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未來林舍畫廊將於七月推出徐均育金屬線雕塑個展《在場的姿態:日常群像》。藝術家透過火燒、敲打、彎折等手法處理金屬線材,勾勒出日常隨處可見的人物形象與其生動的姿態。流動感的線條與投映在空白木板的暗影彼此交錯,使得粗細不一的線描在光影變化中層層疊加,屬於平凡人物「在場」的瞬間一一浮現,鋪展出一幅幅真實而又微妙的生活即景,展現藝術家對人生百態的凝視與感知。
『這些雕塑人物沒有具名,也不承載明確敘事。他們不是戲劇化的主角,而是我們身邊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存在。』──徐均育
「金屬線彎折堆疊的人物」、「三三兩兩群聚的人們」是藝術家作品中顯著的特點。藝術家透過對人物形象與場景的細膩刻劃,流暢靈動線條的運用充分展現她對媒材的掌握,並回應東方傳統書畫線條對「形神兼備」的美學追求。人物的表現上,徐均育透過將寬窄不一的扁線來回彎折堆疊,在疏密間勾勒出大致的人物輪廓、姿態紋理以及褶皺細節。另一方面,在強烈光影的對比中,各種蜿蜒走向的鐵線交織纏繞而延伸至畫面之外,使得線條與空間產生動態的變化。當光線投射於雕塑鏤空處時,輪廓與光影相互補充,不僅增添人物的情緒,作品更隨著觀看視角移動的變化而展現出多樣的情感與氛圍。此外,深色實線與暗部灰影的堆疊,營造出豐富視覺深度的同時,也在圖像之外創造一種時間與空間的臨場感,映照出「人物在社會場域中」的真實狀態。
此次展覽作品,看似呈現藝術家以線條書寫日常人物的視覺圖像,實際上則是暗喻著平凡人物在社會中調整自身角色、尋找存在位置的各種「姿態」。這些線雕塑作品不僅展現出繪畫的筆勢,同時兼具雕塑本身的空間與結構。其透明而開放的表現形式,引領觀者隨著線條的筆勢運動,進入人物所處的情境與節奏中。在觀看之際,凝視這些在社會場域中不具名卻真實的在場者,進而喚起在現實社會中對他者存在,以及對自我存在位置的深層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