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1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东城
国内一些基金的投资策略,在最近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文物艺术品市场,长远性布局,大手笔运作。就此现象,本报记者采访了收藏家阎焰,请他谈一下业内人士对这种“文化+市场+资本”新潮流的理解与认识。
青铜镜这片“秋叶”
阎焰告诉记者,目前,进入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资本,以私募基金、小团队投资为主体。而银行、信托等大资金的介入还是相当少见的,就算介入,大资金及机构投资所关注的基本还是些当代艺术品。二者现在来讲,有各自的投资偏好。
10月5日,阎焰受邀参加了“中国铜镜研究会”在北京举行的成立大会,这是一个正式注册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参会者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辽宁、陕西等地。
会议给阎焰感触最深的,是参会者的构成,除自己十分熟识的资深收藏家、研究者以外,又多出了一些投资人和一些私募基金的代表,他们“入行”最短的还不到一年,投资规模和购买的量却比较大,他们基本以百万元起步,超过500万元的投资者过20位之多,有的人已经投入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这是些带着资本进入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小团体。他们抱团紧、圈子小、实力强,目标明确,对市场的推动和冲击力极强。
以铜镜的价格为例,去年一面价值约25万元的铜镜,今年市场价格已经超过了200万元,如此飙涨,是资本推进市场价格的端倪?若辅以其他文物艺术品的全面飙升为佐证,这个端倪是基本可以认定的,有证据显示,私募及圈内大资金所看好的,可不止铜镜,还有象牙、犀角、沉香、佛像、漆器、珐琅器、御用陶瓷、宫廷以及官家用品、御玺等等,它们都被大资金所垂青,因为垂青,这几个类目的价格,每年市场的增幅都不低于50%。
阎焰说,“观一叶而知天下之秋,观一穗而知天下之熟,如果说青铜镜是一片叶子、一枝垂穗的话,我们尽可以透过镜子,映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秋天的收成’究竟怎样。文物艺术品市场行情就目前的判断,是走高的,是飙升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资本会用其金钱价值再次衡量文化艺术之美的含金量,并展现给世人”。
文物市场上的风险
“基金的进入,尤其是私募基金的进入,它们以其务实、灵活、积极、审慎的态势,开始逐步地占领市场,并在各个领域向纵深推进。价格天天被推高,赚钱效应日益凸显,文物、尤其是精美的文物艺术品,已经成为极端稀缺的资源”,阎焰这样认为。
他说,“例如中国的房地产,大家都以为是稀缺了、贵了,但这种商品房毕竟是在许多城市每年以数千万平方米的规模批量化地生产,致使人均占有二三十平方米的住房,在各地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此种现象相对于文物,可以确认房子一点都不稀缺。我们看文物艺术品吧,它不可以复制(复制后的东西基本算不得文物),随时空的变迁它的精美度被完整保存,但它的个体却大量消耗,导致其存世量非常有限,若被13亿人口(还不算境外的中国艺术粉丝)的这个‘大分母’去除,摊在每个国民头上的文物艺术品数字,则是微乎其微、少得可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基于文物的上述特性,资本当然要关注这种‘极端稀缺的资源’。”
“私募基金、小团队果然身手不凡,但他们进入文物市场就稳赚不赔吗?就没有风险了吗?”记者问。
阎焰答,“当然有风险,风险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文物艺术品的真伪问题,这是进入市场比较高的门槛,你投资越多,若迈不过这个门槛则风险越大。最近一个时期,文物艺术品真伪的纠纷一再爆出,有的还出在某些大型博物馆里,这就反映出了甄别的难度。目前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资本投资人对真伪问题异常重视,他们基本上都拥有不同的相对可接受的甄别技能与手段,尽管如此,在文物艺术品甄别方面,他们还是保有高度的戒惧与警惕之心。其次的风险,则是文物艺术品买卖是否规范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出土、出水的文物是禁止买卖交易的,且要求越来越严格,当然会影响相关的系统交易,基金进入市场要谨慎,购买行为不要违背政策法规。”
阎焰最后说,基金进入市场的积极作用应该给予肯定。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热、文化产业热的逐步升温,各地都在推出规模不小的古玩市场、古玩城,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构建了非官方但合规的交易渠道,市场的主体以及参与者基本是国家合法注册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文物保护的功能。假如文物离开了出土地,不进入这样的市场,就会更大规模的外流、甚至灭失;相反如此准交易平台的建立,则对文物外流有了相当的遏制力,比方说文物一进入古玩城等地,也就是走进了市场的流散状态,个人或普通投资者通过经济行为获得了收藏、欣赏等方面的愉悦,同时也将闲置的资产、热钱变为更加丰饶的文化资产,将更多的文化财富积淀了下来,客观上也达成了藏富于民、藏宝于民的共同愿景,其利可见。 (中国画品网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