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凤凰艺都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1
  • 印象:
    感觉不错, 画家的朋友 感觉不错 hao 专业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东城
您所在的位置:凤凰艺都>画廊动态>正文

2011年度艺术关键词盘点(多图)

2011-12-15 13:51:59          

以拍卖而论,2011绝对是个“大年”。国内春拍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同比2010年春拍上涨112.71%,环比2010年秋拍上涨15.13%。各家拍卖公司几乎都创出了历史最好成绩。
 


 

  AUCTION:拍卖凶猛


 

  哪怕只是十年以前,在中国大众的心目中,“艺术”和“拍卖”,恐怕还不如我们与某个非洲兄弟国家间的联系紧密。若那时向艺术家们提起“拍卖”二字,得到的多半是迷茫的眼神或好奇的询问。不过短短十年,艺术却早以由不食人间烟火的“上层建筑”,变成一门回报率颇高的生意。而其中,点石成金的拍卖市场,无疑是最大推手之一。


 

  以拍卖而论,2011绝对是个“大年”。国内春拍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同比2010年春拍上涨112.71%,环比2010年秋拍上涨15.13%。各家拍卖公司几乎都创出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近现代书画有3件作品破亿元,常玉以1950年创作的《五裸女》(成交价1.07亿元)成为中国油画作品破亿第一人,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更是以4.255亿元的高价,刷新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拍卖纪录。


 

  秋拍的势头同样凶猛。赵无极作品《10.1.68》以689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画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一号》,三年翻了三倍。国外的拍场也很让人激动,伦敦佳士得“战后和当代艺术夜拍”的成交近六千万美元,53件拍品中有47件成交,7位艺术家创下个人纪录。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11年的中国拍卖市场,走出了一条先扬后抑的曲线。本季秋拍上,刘野、余友涵、刘小东周春芽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成交价均不理想,而耿建翌、李山、张望等人的作品相继流拍,也传递出一丝令人不安的信号。面对着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国家货币政策的一再紧缩,2012的拍卖市场能否继续辉煌?结论恐怕还存在着诸多变数。


 


 

  BUY——形容中国艺术投资市场最简单直接的词汇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曾经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一掷千金,而今天,中国人似乎正有接棒的打算。相比三十年前,互联网技术似乎给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艺术投资衍生工具,比如今年艺术品市场上异军突起的“文交所”。


 

  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发售了第一批艺术品份额产品:作为交易标的画作《黄河咆哮》和《燕塞秋》被拆分为600万和500万份额,发售价1元/份,最小申购金额为人民币1000元,采用“T+0”交易模式。从这一刻开始,“买进”的声音开始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全国40多个文交所中回荡。因为买盘蜂拥而至,《黄河咆哮》的身价暴涨1870%。


 

  在经历的过山车般的行情后,关于文交所资质与市场角色,交易规则制定,“份额化交易”是否适用于艺术品市场等种种问题,终于爆发了出来。


 

  被“BUY!BUY!BUY!”口号冲昏了头脑的人,也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回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制度构建”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就像“买进”从来不是艺术品收藏的终点一样,艺术品社会功能的正常实现,绝非“付款”的简单动作能全部完成的。艺术品的保存,文化价值的探索,传播价值的研究,需要所有投资人、监管者、藏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共同的努力,也许其中“购买”恰恰是最无关紧要的环节。


 


 

  CROSSOVER:跨界


 

  关于跨界,已无需多言。这应该算是商业渗透艺术领域最直接,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方式,恐怕也是商业资本和艺术家不多的真正“双赢”案例之一。


 


 

  DAMIENHIRST:达明•赫斯特


 

  作为当代艺术最好的“模板”,达明•赫斯特的动向向来引人关注。今年一月,高古轩于香港中环开设的亚洲首间画廊,就以达明•赫斯特的个展“被遗忘的承诺(Forgotten Promises)”开幕,给了亚洲观众又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位全球身价最高当代艺术家的机会。此次展出的32件画作与雕塑,均为首次公开,其中以真人骷髅为模具的白金铸婴儿头骨For Heaven’s Sake,引起了舆论界不小的争议。


 


 

  ECONOMICCRISIS经济危机再度袭来


 

  有心人一定还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时,798艺术区的萧条与冷寂。如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江浙地区,也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迹象,可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然是一片莺歌燕舞的盛世图景。


 

  究竟是中国艺术(或者说经济)拥有超一流的抗击打能力和复原能力,还是沉寂之前的“惯性繁荣”,目前似乎还不好下定论。但天气不好的日子里加件衣服,风浪将至时考虑一下避险,总不是坏事儿。


 


 

  FAKE:赝品事件


 

  就在本刊出版前不久,新浪微博上出现了这样一幕。有人向艺术家张晓刚咨询:“北京传是拍卖公司2011年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张晓刚《小女孩》布面油彩(91x73cm 2000年),@张晓刚请辨识一下真伪。”随后,张晓刚回应,“这幅画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赝品,画 得真烂,也好意思来混拍。”


 

  赝品这个词,对艺术圈、收藏界来说早已算不上新鲜。张晓刚打假事件,没准能为微博开发出一个新业务:画家本人亲自为拍品做鉴定——只是不知道那些九泉之下的艺术大师们,该用怎样的方法捍卫自己的利益。


 


 

  GAGOSIAN:高古轩开拓亚洲市场


 

  画廊业巨头高古轩最近几年一直在跑马圈地,先后在伦敦、巴黎、罗马、日内瓦和雅典开办了新的高古轩画廊。终于,他把触手伸向了亚洲。以香港为前哨,高古轩在中国艺术市场上也动作频频,曾梵志已经和其达成合作,成为高古轩代理的众多国际大牌艺术家中的唯一一位华人。面对高古轩一贯强势的商业策略,“狼来了”的故事恐怕又将上演。


 


 

  HERITAGE:遗产


 

  “ 遗产”这个词,从没有像今天这么时髦过。拜高房价所赐,“无产阶级”终于能晋升为“有产阶级”,“遗产”二字好歹有了点实际内容。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国人渐渐意识到,历史留给当代的遗产,已经容不得我们再肆意挥霍了。


 

  《富春山居图》的台北合璧,实属今年震动两岸的大事之一,它象征着大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视达到一个新高度。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巨作之一,《富春山居图》当得起央视直播,全民瞩目,可那些没有多少显赫身世的遗产——比如已经破败的古代建筑,濒临失传的古代技艺等,它们的命运又该由谁来关注?


 


 

  I:被史蒂夫·乔布斯改变的当代艺术


 

  作为一个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做到了极致,作为一个创意人,乔布斯同样优秀,更有趣的是,无论展示还是创作,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产品,为艺术家们提供了绝好的平台(你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苹果更有“艺术缘”的电子产品了——无论是产品本身的艺术感,还是艺术家在作品中使用苹果产品的次数)。无怪乎美国总统称乔布斯为“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在艺术世界里,他同样是。


 


 

  JAPAN:灾难之后的日本艺术


 

  日本大地震,同样也震撼着日本艺术界。灾难发生之后,村上隆发表声明,推迟了第15届GEISAI艺博会;东京艺术博览会被迫推迟到数个月;伊斯特东京春季拍卖延期……


 

  不少悲观的论调认为,日本本土的艺术市场,将会从此冰封。可就像小野洋子在美国CNN电视台为受灾者打气时说的:“我们的内心是连在一起的。为了更好的跨过这道难关,大家是时候发挥自己的底气和能量、智慧和恢复力了”。


 

  日本艺术市场的恢复力着实让人吃惊。因地震延期的东京艺术博览会,三天展览后公布的参观人次为4万3千余人,与预期相去不远。第四届日本2011横滨三年展(Yokohama Triennale 2011)于8月6日顺利开幕,吸引了78位艺术家的参与。


 

  本次三年展的主题展名为“我们的魔幻时刻:这个世界我们究竟能知道多少?(Our Majic Hour:How Much ofthe World Can We Know?) ”这个主题也许正是灾难之后,日本艺术对未来方向探索的写照。


 


 

  KING:中国——世界艺术市场的新国王?


 

  今年早些时候,艺术市场统计数据权威网站Artprice根据各国拍卖产生的总销售额,确认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艺术市场。


 

  中国真的已经加冕为世界艺术市场的新国王?在此我们转引一段艺术评论家朱其的话,可能会让这个疑问产生全新的解读——


 

  经过五年喷发后,膨胀过度后的中国艺术市场正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窘境,即面向世界资本不够,面向国内资源不足。中国的艺术资本拥有数十亿入市资金,但这笔钱为全世界的艺术买单仍然太少;相对于中国,则数十亿资本又相对过剩。


 

  这数十亿资本已将八、九十年代的著名作品全部买光,当代拍卖会早就看不到多少优秀之作。一些二、三流的油画被炒成天价,美院刚毕业或尚未毕业的有潜质的青年艺术家纷纷被画廊买断。一些在八五新潮的不知名老艺术家也被一个个挖掘出来,他们的库存作品亦被一锅端。


 

  艺术资本对八、九十年代的成果展开的‘收割’运动就此告一段落,当代艺术的野地里,从参天大树到小树苗全被收割或者连根拔掉,甚至连‘草’和‘歪树’也被当作名贵花木收走了。经过这一轮资本收割,当代艺术变成一片‘荒原’。”


 

  LV:路易•威登


 

  这里之所以提到路易•威登,是因为它与国博的联姻。2011年5月31日,“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国家博物馆重装后的第一个展览,也是国博第一次举办品牌类设计展。路易•威登之后,国博似乎食髓知味,又引进了宝格丽的珠宝展,而这次,终于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国博与品牌合作,本无可厚非,也可算博物馆放低身价,贴近大众的象征。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品牌展览,总让人感觉弃正途于不顾。何况相比有大公关公司操办的品牌展,国博自己展览的宣传相形见绌,更给人以“不务正业”的口实。未来围绕着国家博物馆爆发的口水战,只怕是难以避免。


 

  MURAKAMITAKASHI:村上隆


 

  已经位列全球最知名艺术家行列的村上隆,因一次中国之行,又让其人气再度飙升。村上隆的艺术风格、成名轨迹和关于艺术与商业间关系的见解,已经(或者将会)影响中国一代艺术家:“高度专业的画家已经不需要了,未来艺术家的重点是怎么和社会契合。”


 

  NEW BLOOD:中东、南亚为当代艺术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


 

  和中国一样,2011年里,中东和南亚的新兴艺术市场同样引人侧目。前者背靠石油金元,依仗政府给予艺术市场的优惠政策,迅速吸纳着来自全球的顶尖美术馆和艺术品。别的不说,单是努维尔设计的卢浮宫分馆,弗兰克•盖瑞设计的古根海姆阿布扎比分馆,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文化艺术馆,安藤忠雄设计的海事博物馆这些艺术场馆,就够引人遐想的了。


 

  至于印度,早在殖民地时代,西方就已经开始收藏其艺术品了。自1995年起,印度艺术产业就以每年35%的速度成长,而投资印度顶尖艺术家作品的回报率是股市的三倍,黄金的六倍,连《商业周刊》的投资分析师都认为,投资印度艺术市场可在短时间内带来高额的回报。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印度首次拥有了自己的国家馆,用展览名字来形容当代印度艺术再合适不过:“每人都同意:是时候爆发了(Everyone Agrees: It’s About to Explode)”


 


 

  ONLINE:在线


 

  2011年最流行的词汇:在线。艺术品在线销售,GOOGLE在线博物馆,艺术家在线画册和APP应用发布……,触网成了艺术圈里的新时髦,更为大众亲近艺术开辟了方便快捷的孔道。


 


 

  PORCELAIN:瓷器


 

  相信不少收藏爱好者都见过这样一幕:展示台上的精美瓷器,在主持人的手起锤落中,四散粉碎。


 

  这档北京电视台的收藏类节目,因其极富戏剧性地环节设置备受关注。而心算一下主持人砸碎的所谓“赝品”中,瓷器的数量绝对遥遥领先。


 

  毫无疑问,瓷器是眼下中国收藏热中当之无愧的王者。不论电视台里的各类收藏栏目,还是拍卖会上的竞标标的,如果没有了瓷器,中国收藏界恐怕要丧失一半活力。就像今年的秋拍中,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经过近30轮叫价,最终以1.68亿港元成交,创造了明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中国人对瓷器总有种特殊的偏好,所谓水涨船高,既然有这么广泛的群众基础,哪怕经济危机二度袭来,瓷器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避险收藏品种——当然,前提是买到的是真货。


 

  QUARREL:吵架


 

  拜网络的便捷所致,艺术圈里的骂战如今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容易围观。论坛、微博,到处是针锋相对的犀利(甚至是过激)言辞。评论交锋本不应该像“请客吃饭”,可是艺术界如见这占火就着的脾气秉性,也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圈里人的锋芒太盛?还是别有用心?


 


 

  REALISM:现实主义


 

  这个由博洛尼亚会展集团举办的位于上海展览中心的亚太区艺术展,一度比一度规模盛大,新锐艺术家与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均有销售,不乏有国际大腕艺术家,例如Antony Gormley。另有一个由艺术家邱志杰构思的,并与中国美院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大型持续的行为艺术表演给观众难以言喻的感受,备受争议,被称为“唱红歌”。


 

  不过到底是好评如潮,还是恶评迎面?每一次面临国内双年展,博览会,我们都会同时遇到这两个问题。从销售来看,此届成果优于上届。不过到底是因为经济复苏因素还是艺博会策略有所改换,还有待考证。


 

  从艺博会的几个特别项目来看,倒是给年轻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不过其中“年轻艺术家们的第一个个展”,是否这些年轻艺术家真的是“第一个个展”,这个项目是否又给了真正未露面的年轻艺术家?也是匪夷所思。


 


 

  S CONTEMPORARY 2011


 

  第五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当代艺术展现实主义,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最重要的艺术传统。可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现实和写实之间没了区别,更有甚者,将“现实主义”与“画得很像”简单划上了等号——只怕再也难以找到比这更大的误解了。


 

  记得导演张元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任何观念压不倒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做的东西不是孤立的,它一定和这个社会有关联。对于我自己来讲,最重要的成分就是真实,我从真实当中发现美。”任何观念压不倒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这才是现实主义应有的气度和立场。


 

  TWITTER:推特


 

  推特以及中国变种“微博”,已经成为艺术圈最重要的新闻载体之一。去微博上和艺术家互动,表达支持或反对的意见,看“阿特姐姐”们爆料艺术圈八卦,围观一轮又一轮的网络骂战……,推特和微博将艺术彻底拉下神坛。


 

  UCCA:尤伦斯


 

  今年,围绕“尤伦斯”这个名字的新闻着实不少。年初,尤伦斯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消息,不但震动了收藏界,也让“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个中国最有影响力艺术机构的公关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核心工作就是向会员和各路媒体解释UCCA不会停摆。


 

  而年底,UCCA更换管理团队的消息,又让各家艺术媒体小小兴奋了一下。现代传播集团旗下艺术杂志《LEAP艺术界》主编田霏宇(PhilipTinari)将接替杰罗姆•桑斯(Jérôme Sans)担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一职,12月起正式上任。UCCA此举意味艺术中心将更加本土化的发展方向,也为2011收官,和2012艺术圈的大幕开启,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VENICE BIENNALE:威尼斯双年展


 

  如果没有威尼斯双年展,2011的中国艺术圈定会乏味不少。为什么远在意大利的艺术展能让千里之外的中国艺术界如此激动?


 

  除了VENICE BIENNALE在艺术领域公认的卓绝地位外,更在于它为国内艺术圈提供了最好的论战弹药:策展人资质,展览机制,选拔的公平性,官方意识形态的介入等等,条条都指向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放下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和作品质量不论,单是对以上问题的无数争论,就够中国艺术界好好咀嚼一阵了。


 


 

  WEST: 西方


 

  一般来说,中国收藏家基本上只关注中国艺术品。按拍卖价格来看,2011年,5名中国画家已经跻身世界前10位。45名中国画家进入世界最受热捧的100名画家行列。然而实际上,对西方人而言,其中许多画家都名不见经传。


 

  某些西方艺术品业内人士似乎认定当前的中国艺术品价格上涨仅是昙花一现。有报告暗示“亚太地区尚不具备西方的极高鉴赏力”,但“随着艺术活动和展览会改善亚洲鉴赏力,该地区艺术品市场或将发生改变”。


 

  换言之,初入此道的中国买家关注的是“错误”类型的艺术品,但西方人将予以纠正并使价格最终回落。但其规模正开始证明其不可能完全被忽视。这个市场的增长模式也许不再由西方决定,而转化为中国内部的问题。


 

  也许我们要培养别人艺术品位的观念是非常主观的事。不过近几年来西方把对东方文化的关注慢慢从中国转移到了印度,也关于资本的撤出,我们又该如何自己收拾这个一度被认为的“烂摊子”


 


 

  X:因素


 

  什么会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市场的X因素?我们不妨斗胆罗列一下:银根紧缩。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未来市场的风向,很可能要看银行的脸色。


 

  海外收购。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开始,艺术品的海外收购还会远么?佳士得秋拍上13%的亚洲买家,似乎已经能说明些问题了。


 

  政策导向。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扶持文化企业的政策,同样会作用于艺术品市场。


 

  艺术家培养机制。中国艺术家的培养机制太过单一,除了各大美术院校,应该有更多的企业、基金会甚至政府机构进入艺术家赞助和培训领域。


 


 

  YUPPIE:雅痞


 

  无论艺术圈内或外,“雅痞”一词的出现频率,远没有“嬉皮”高。雅痞(Yuppies),源于“youngurban professional(年轻都市专业工作者)”的缩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于美国,指的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住在大城市,有专业性工作而且生活富裕的年轻人。


 

  他们去高档的餐厅,穿名牌喝名酒,用顶级化妆品,开豪华的轿车,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通常,雅痞都是从事诸如律师、医生、建筑师、计算机程序员、工商管理等职业,但在中国艺术圈,艺术家的雅痞化已经渐露端倪。


 

  一方面,这与新一代艺术家的城市生活经验增加息息相关,同时,它也是资本快速进入艺术领域后的必然结果。城市生活能为艺术家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而工匠化,又是当代艺术要极力避免的倾向——个中选择孰轻孰重,只能由艺术家自己衡量了。


 


 

  ZEN 禅


 

  在本期2011艺术圈关键词的最后,我们选出了“ZEN︵禅︶”。从成都双年展的主题“溪山清远”到艺术长沙的“解离”,内向传统文化寻根似乎成了中国艺术家的共同选择,“禅意”隐隐有超越“现代化”,成为当代文化新内核的趋势。


 

  经历了清末民初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否定,整整一个世纪面向西方求索发展道路之后,中国来到了一个奇妙的十字路口中央。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刺激着民族自豪感不断膨胀,另一方面,现代化与传统的激烈碰撞又时常让整个社会莫衷一是。


 

  “禅”,这个同样取材异域,而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发扬光大的概念,能否成为国人新的精神家园?也许,答案是“是”或“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始终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不会闭上探索与内省的双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