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4月19日,意大利威尼斯市出台《设立一个国内艺术家作品展出的双年展机制》。两年后,威尼斯在庆祝乌伯托国王和王后的银婚之际,举办了首届威尼斯视觉艺术双年展。1930年后,双年展逐步增加了艺术门类,纳入了音乐、电影、戏剧等,成为一个多艺术学科综合性的艺术展览活动,并延续至今。
二战后,一些国家的城市开始效仿威尼斯举办视觉艺术双年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51年巴西圣保罗市创立的圣保罗双年展,1955年德国卡塞尔市创立的卡塞尔文献展。
20世纪下半叶,全世界掀起了举办“双年展”的热潮,其中有美国惠特尼、法国里昂、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柏林、古巴哈瓦拉等双年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南非约翰内斯堡、澳大利亚新墨尔本、韩国光州、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日本福冈等10多个城市创办了双年展。据统计,全世界现有300多个双年展,有规模有影响的有30多个。
1992年,广州中国艺术双年展是内地第一个双年展。2000年,上海美术馆举办了国际性的双年展,中国开始进入双年展国际文化交流。目前已有北京双年展、广州三年展、南京三年展、成都双年展,以及筹备中的贵州双年展等。
7月8日,2005成都双年展在世纪城盛势开场。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画廊经纪人和媒体纷至沓来,共赴成都今年最大的文化盛宴。截至昨日,这场被称为“艺术嘉年华”的大型展览已吸引近3万观众慕名前来。
尽管“双年展”是舶来品,但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是国际艺术界最为盛行的大型活动。“双年展”在中国仅10多年的历史,进入成都也不过短短几年———为何能够迅速点燃这座城市,让城市里的人纷纷涌向展馆?如同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和巴西圣保罗双年展等久负盛名的“老将”一样,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和成都双年展这样的“新贵”充满了许多待解之谜。
每一个双年展背后都对应着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承载着一个双年展,这个双年展改变着一个城市。
一 世界为何热衷双年展
张颖川(成都画院批评家):双年展是一种制度化的大型艺术展览,其显著特点是:每两年(或三年、四年)定期举行的系列化的展览活动;开放性地邀请世界各国艺术家参展,追求大规模的国际交流形式。“由于双年展的系列化和规模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超出艺术领域,逐渐发展为一种像奥运会、万国博览会一样的国际文化交流模式,成为一种城市文化开放的象征,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重视。
郑胜天(著名策展人):国外很多中小城市希望举办双年展,是因为它能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高度,以及在国际文化版图上的知名度。例如,“亚太三年展”是第一个非西方当代艺术的大型展览,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这个展览的澳大利亚边远城市布里斯本,现在在国际艺术界已非常有名。
此外,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是很多城市青睐双年展的重要原因。双年展这个非盈利性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市场是间接的:通过展览推动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家的名声、收藏家的兴趣等,以此形成一个市场。郑胜天说:“但展览的国际性和巨大的人气,可以带动一个城市的文化、商业、旅游业的发展,甚至拉动一个城市GDP的增长。”
二 双年展是这样赚钱的
双年展耗资很大,一般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据了解,韩国光州双年展的资金总预算约100亿韩元,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的投入一般数千万美元。投入如此大,这种非商业性展览的亏空如何填补?
张颖川:卡塞尔市是德国中部的小城市,人口不到20万,如今已是国际关注当代艺术发展和学术建设的重要阵地,在举办“文献展”的四个月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游客达60万,其商务机会和经济效果无可估量。
李圆一(曾主持过2002年韩国光州双年展的韩国策展人):展览投入资金的40%来自光州市政府,政府不仅举办双年展,还主办了光州国际电影节。政府之所以如此慷慨解囊,就是想通过文化立市,赚取人气,从而带动光州的商业和经济发展。”
而已经盈利的威尼斯双年展是最好的范例。多年以来,每逢双年展,当地的餐厅、旅馆就会爆满。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政府投入1亿美元,虽然当年世界遭遇SARS危机,但威尼斯在双年展期间仅旅游收入就超过了1亿美元。
三 双年展给成都带来什么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镇,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当代艺术的卓著成绩,完全可以承载并需要一个双年展。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双年展究竟给成都带来了什么?
1.文化名片
成都双年展,就是成都的一张国际性文化新名片。
罗中立(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的双年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如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成都双年展对西部文化和西部形象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是西部的一个文化标杆。作为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双年展,对提升成都在西部的文化地位有着积极意义。
周春芽(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双年展提升了成都的知名度,增加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含量。在短短几天里,在双年展提供的平台上,几百个参展艺术家、批评家、画廊老板、收藏家和海内外媒体聚集于此。这实现了成都与全国、与世界的交流,体现出成都的开放和包容姿态。双年展对知名艺术家作用不是太大,他们有其他更多的平台,但对一个城市特别重要,它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
目前,已有瑞士日内瓦画廊、意大利Marella画廊、日本东京画廊、英国中国当代画廊、新加坡斯民艺苑,以及我国北京、上海、南京、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画廊负责人及收藏家近百人“潜入”成都双年展。
2.文化大餐
周春芽: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双年展给成都市民提供了一道国际性的文化大餐,让成都人民紧紧跟上这个时代。
据组委会透露,截至昨日已近3万人次观众进入现场。预计到8月28日展览撤离成都,观众人数可望超过10万人次。
3.文化生态
范迪安(本届成都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成都双年展凸显出了文化生态的良性循环。从近10年的发展来看,成都非常具有兼容性、开放的胸怀和自身内部活跃的文化生态。中国的大城市很多,内地城市往往在文化生态的构筑上还不平衡,而成都是走在前列的,譬如蓝顶艺术中心艺术家聚落、一些新型文化产业的展开、当代艺术中一些学术状况能够在此扎根———这就构筑成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市场之间一种初步的良性关系。这种文化生态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对推动成都形成艺术产业新态势有积极作用。
四 双年展,成都还要做什么
范迪安认为,作为中国内地惟一的大型展览,成都双年展的启示意义很明显:中国惟一的民营资本支持的双年展;惟一有大众媒体合作主办的双年展。而只举行过两届的成都双年展,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热心推广成都当代艺术的周春芽认为:要认识到不足,这个城市才能进步。
1.专业化、规范化需加强
民营资本是成都双年展的特色,也是容易出现盲点的地方。第一届与第二届相隔4年之久,就是问题之一。
范迪安:民营资本对当代艺术有促进,但我们也担心民营资本的持续性操作、规范化运行和社会公信度。希望成都双年展一方面保持民营资本支持的特色,一方面建立更好的中间保障环节。
郑胜天:建议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专门的执行委员会或基金会,这样可长期有效地保证展览的专业水准和规范操作,这也是国外双年展的常见模式。
2.艺术场馆不足
双年展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
周春芽: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很多城市,国家美术馆、博物馆和私人美术馆、博物馆有十几个。而像成都这样规模的城市,应该有几百家画廊,几乎每天都有展览开幕。成都还需更多更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这样不仅给市民提供接触艺术的空间,还可以将更多成都艺术家的作品留在这座城市。
范迪安:中国当代艺术产业很多方面不配套,譬如美术馆、博物馆不仅数量少且功能不齐全,特别是没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把博物馆当作非盈利机构和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的场所。
招颖思(亚洲协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国外的地方政府支持双年展,是因为它能带动城市的文化旅游事业。成都双年展能吸引全中国和国际观众到成都来,政府应该能给予更大的支持。
3.产业链条需完善
一个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需多种因素支撑。就视觉艺术而言,产业链包括三方面:艺术创作,艺术收藏,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价值的保存和研究。那成都双年展数百万元的投入如何回收?
本届成都双年展投入300多万元。组委会负责人黄效融透露,双年展的回收是间接的,包括参展作品的收藏和门票收入。目前,组委会已确定第一批收藏的60件作品,但是加上门票入手,仍有巨大亏空。
范迪安;双年展不仅是组委会的事,它关乎一个城市。随着物质生活提高,人们对艺术有需求,中国的艺术收藏、艺术消费开始增长,这是非常重要的契机。如何搭起艺术创作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全方位开发双年展的价值,需要有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相关行业之间的协调。如此,双年展才能真正成为成都的一大文化品牌。本报记者王潇
最新动态
四位新人今日为你答疑
今日上午10:30,本届成都双年展策展人冯斌将和参展的4位新人(中国美术学院学生陈欣,天津美术学院学生常小军,四川美术学院学生胡华、李胤)前往世纪城2号展馆的新人特展区与观众进行交流,请感兴趣的观众到相关新人的作品前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