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无图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6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22院街
您所在的位置:荣会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元青花残片,讲述失落的故事

2011-04-15 12:29:15          

  元青花西游记香炉残片本版照片摄影/黎萌

  它们具备真实的时代特征和质感,有些原本是传世品里没有的器形

  七百多年前,元帝国疆域跨越欧亚大陆,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元青花瓷由此在景德镇横空出世。元青花不仅是汉、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之典范,而且是中国绘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的完美结合,堪称世界艺术之瑰宝。

  12月26日,为期9天的“辉煌印记——中国元青花瓷片标本展”在北京落下帷幕。主办方景德镇瓷局和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称,这是迄今为止中外规模最大、品类最为丰富、规格最高的元青花瓷片标本展,共展出珍贵元青花瓷标本446件,含修复件38件,其中,许多元青花瓷片标本珍品属首次对外公开展示。

  残破之中见真谛

  22日冬至这天,北京晴朗无风。上午9点半前,《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来到了朝阳区百子湾苹果社区二十二院街艺术区,“元青花瓷片标本展”陈列在那里新开张的北京荣会艺术中心里。几分钟之后,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专家叶佩兰女士也如约而至。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元青花元龙纹玉壶春瓶。尽管它残破不全,但器形依旧,稍加细心观察,懂行人就能品出其中的内涵来。“这个青花很典型,纹饰、地釉,给人一种沉着的感觉,有一种很古老的气质。”叶佩兰说,现在仿制的元青花通常做得特别美,包括工艺水平、绘画、纹样等都可以达到跟真正的元青花瓷几乎一个样。但是,“我感觉就是这种古老、沉着,还有这种很随意的画风,仿品一般体现不出来,所以我们看古瓷片时,就是要看它的时代特征和质感”。

  叶佩兰进一步解释说,这个瓷瓶上画的龙和龙爪非常有神采。而且,瓶子的内壁基本上没有釉。对于收藏瓷片的人来说,这个瓷瓶的状态是非常好的,“可以看到胎和器物的里面,看到胎体的质感,从断面你还可以看出老的胎的特征”。

 

  由残片修复而成的元龙纹青花全真七子图大罐

  19块残片拼成大罐

  收藏瓷片是玩古陶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职业挖找古瓷片的群体规模据称已经有近千人。对真正的藏家而言,把一件一件瓷器的残片收集起来非常不容易,有些是通过多少年的积攒才能凑齐。对瓷片藏家而言,一般只要是碰到一片就买一片,还有的会通过朋友互相交换。叶佩兰说:“这些残品里面有很多是传世品里没有的器形,很珍贵。”

  展览中有一片十分珍贵的元青花西游记香炉残片。它的拥有者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元青花俱乐部会长张庆玉。在叶佩兰和记者参观的过程中,张庆玉也来到了展览厅。“这是最早的将‘西游记’故事绘制在瓷器上的例子,广东出现有过有类似图案的瓷枕头,都是元代的。”叶佩兰说。

  张庆玉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他已经把“西游记”里的其他几个人物全凑齐了,而最后找到的一块是朋友所赠。“结果,我顺着花纹粘上去,出来的第六个人物,就是唐僧走在前面,头戴立帽,孙悟空走的是第二个,旁边是小河流水,还有大象和怪兽迎接他们。”张庆玉说,目前这件东西正在做复原,它原本是个香炉,特别罕见。

  张庆玉拿到本次展览上的珍品还包括一个完整修复的元龙纹青花全真七子图大罐。“这个大罐是我用了两年零7个月的时间,从19个人手里收集瓷片,再一块一块拼起来的。”张庆玉说,这件东西原来在地下埋着,挖出来后你抢我也抢,结果分散在了19个人手里。根据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的看法,所有的元青花瓷器上绘有中原故事的,都跟明代洪武年间有关。因为蒙古人已经走了,但这个时候整个朝代还算元代。“这个大罐上画的就全部是中原人物,而它的年代应该是至正(元代最后一个年号)晚期的。”

 

  依旧残缺的元青花元龙纹玉壶春瓶

  仿古瓷做旧,茶水煮一个月

  一位是故宫著名的陶瓷专家,一位是元青花瓷的藏家兼鉴定家,叶佩兰和张庆玉在展览现场面对景德镇制作的高仿元青花瓷瓶,分别向记者谈起了他们所了解到的新瓷做旧手段。

  据了解,景德镇活跃着一批人专门从事古瓷仿制的人。张庆玉说,这些人每天苦练如何绘制瓷器,有些人甚至可以说练得炉火纯青。对于瓷器上的釉,他们是反复上,还要复烧,所以成品看上去特别圆润。这种瓷器的胎、画工、釉全都是优质高仿。仿出来后,这些人会把东西砸碎,再粘起来,或者干脆将之当成古瓷片卖。最绝的是为了最大程度获利,他们不惜把“其他都砸了,就留一件最好的,再做旧”。

  叶佩兰说,现在在拍卖市场上,把画得特别好的新瓷给做旧的也不在少数。“昨天我一朋友从景德镇来,我问他,‘如果有人就想要那种几百年以前的质感你们能弄吗?’他说‘我们照样弄,拿茶水煮就可以了。’”

  张庆玉补充说,茶水煮是最后一道工序。之前,如果是气窑烧的新瓷,就要再拿到柴窑中去烧,这是一个老化的过程,之后再上釉,再去烧;烧完出来上釉,又去烧第三次,出来以后这个润度就一样了。

  叶佩兰说,从事元青花做旧的人还会往釉里面加东西,“你要什么样的釉,我就给你加什么样的金属元素”。愿意要光亮的,烧出来就是光亮的,愿意要柔和一点的,哑光的,烧出来就是哑光的或者就是不透明的。“现在你要什么,他们就给你烧什么”,叶佩兰说。(黎萌)

  相关链接:

  素胚勾勒的元青花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代青花瓷的制瓷原料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从元大件器物底部或残器断面,可观察到其胎色不够洁白,胎质较粗并有细小的气孔(或称砂眼)。元青花瓷虽然胎内增加了氧化铝的成分,提高了烧成温度,但是瓷化程度还是不如清代瓷器胎体细腻。元瓷制作时胎泥淘炼不够精细,多数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

  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在元代社会,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而元时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菲律宾。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除了外销,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

  元青花瓷器造型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不论何种器型均形态优美,古朴端庄。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周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