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彩排-2013張漢明個展
戲角‧原相的迹化
文化的血液是思想的母源,隨著行迹的跨度與時間的親離,母源的呼喚是鄉音的回望,是喟嘆的一問,是藝術家筆下的世事容顏。
不偏不倚睖睖睁睁立於畫幅正央的戲中人,肅然、昭告的姿態,長鬚瞠目糾糾昂挺,猶聞聲若洪鐘繞於耳際,散落不盡的元寶與金幣,在時間中定格凝駐,驟變的雲端飄渺混沌,流動著超現實的不安定狀,這之中富麗的冠服,色澤相映於黝灰中透著呼吸的藍,靛紫的沉著漸次蒸騰,藝術氛圍的張力緊緊扣合手中的金元寶與掌中偶,遂使其中蘊藉的意象,在駐足凝觀啟竇著象徵意識的連結與想像?
寫實繪畫是張漢明藝術創作中表達意念的形式手法,對藝術家來說,每一個形象不過是相對於某一意念的符號,物體形象本身沒有意義——「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觀念才是目的」①,這樣的理念與藝評家奧赫耶 (Albert Aurier,1865-1892) 於〈繪畫中的象徵主義〉一文所述頗為接近:「藝術應該以形式表現觀念,藉著一種普遍認同的模式與符號來表達這些形式,以傳達主觀而複雜的認知,…. 」②。象徵性意識中隱含著一份著眼於深度的想像③,想像使概念價值和情感意象相互連結,一如維克多‧威特‧特納 (Victor Witter Turner,1920-1983)所言:「隱喻是我們使兩個分離而混淆的經驗領域進入一個得以闡釋顯揚、肖畫、壓縮的意象。④」如此隱喻成為連結意涵的體系,是從不知前進到知的一條通道,而構成象徵的乃是意旨與意符的層疊,由此來看張漢明的創作饒富寓意。
如:作品:《思惑》,謹細擬真的寫實技巧,難辨虛實;物件的佈陳局設,撲朔迷離;靈思巧運的色彩烘襯,潛引心緒—棋面上的盤中物真實無諱,與之其上的兩隻小生物是生與死的對語?寓意何指?人生如棋弈,苦迫之中由不得己! 同時深層地將「思惑」、「見惑」佛曰「煩惱障」的人生參悟附義於內,這極真的意符與極謎的意旨⑤,層疊之中構設出人性處境的隱現與擺盪。
生長在香港的張漢明年少即離開自身文化的國度定居巴黎,對旅居海外四十餘載的華裔而言,「鄉關何處」的愁思,始終繫於胸臆,時間空間的離合,身處在另一種文化中的錯置、失落與年歲日增愈感文化根源的呼喚,對一位思路細膩繪畫技巧達至幻真寫實而心性低調、內斂、謙謙致和的藝術家張漢明來說,他更像是一位儒雅的文人,他熱愛中華文化尤以老文化中「古意」具俱的文學、戲曲、傳統小品物件等,都在他的生活中也反映在創作上,如象棋、線裝書、骰子、瓷器、器皿等皆是對母文化「斷裂」的心情寫照與遙想。在歷經百年、千年聚合的中國經典掌故與厚積璀璨文化的戲劇(戲曲),都是文化歷史篇章瑰麗的一頁,她們盡訴的是歷史生命的跌宕、浮華與蒼涼,同時敷賦著針砭、借鏡、諷諫的人性寫照,載文化意涵於時空變奏中仍具雋永的精神價值,成為張漢明近年創作的題旨,是對美好的嚮往,也是對馳速、躁動的年代漸趨逝失與闕如的文化感懷,在此之中張漢明將符徵隱喻的張力,疊合出具人生沉煉的思悟之作,例如,「施湯」、「粉墨」、「人我相」等。
藝術與觀看,銜繫著文化與時代的對話,是啟幕與落幕的迴圈循環,「戲」與「角」在藝術家筆下交錯、轉折,如夢如幻,扮演著歷史文化的省思,東方哲想的人文論述和人性處境與生命情狀的生老病死,引觀者以詮釋,靜定悠然中獲致知性的悟見。
備註:
① 一八八六年法國詩人莫黑(Jean Moréas,1856-1910)在費加洛報上發表象徵主義宣言。
② 藝評家奧赫耶(Albert Aurier,1865-1892)於一八九○年針對高更的作品所撰寫的評論〈繪
畫中的象徵主義〉。
③《符號的想像》—羅蘭.巴特評論集(二) Roland Barthes 著 陳志敏譯 國立編譯館與桂冠
圖書合作翻譯發行 2008年 p261、264
④《社會戲劇與儀式隱喻》維克多•威特•特納 (Victor Witter Turner,1920-1983)
參考http://alinggo.myweb.hinet.net/
⑤(真相與謎境的黏著)文/石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