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正品斋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牛贝 非常专业 高,大、上 精品
    确定
  • 经营时间:
    32年
  • 展厅面积:
    600平米
  • 地    区:
    北京-西城
您所在的位置:正品斋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市场的生命线:质量而非数量

2011-04-15 10:31:04          

  胡正铎的正品斋画廊地处琉璃厂西街,在整条过于老式的商铺之中,它显得颇为现代。透明质地的大块玻璃配上些不经意的老式家具,整个画廊笼罩着一种淡淡古味的现代感。与这位老兄相交数年,知道他在经营当代画家作品中颇有心得,眼光颇佳。判断作品时极为谨慎,没有那种艺术市场中常见的江湖味道,给人可信的感觉。正如他的画廊名称,他一直力图在自己的经营中贯穿诚信,于书画买卖之中倒是颇为难得。本来约他在画廊聊聊,但因为时间紧张,他便顺道来了我的办公室。于是我们就简而坐,泡上两杯淡茶,就这么聊开了。   量大一方面是因为画家自己拿出的东西太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前些时候炒得价格太高,原来不愿意卖的一些画也拿出来卖了……这就使得现在市场中国画的数量变得相对太多。而真正买画的人并没有相应快速的增长,外围资金进入的速度没有市场内国画数量增长的速度快,市场自然就会产生调整。   国画从去年秋天到现在开始了一个明显的调整期,正品斋作为一家艺术品市场的一线画廊也无法回避这一震荡。于是,我张口就问及他如何看待现在的国画市场。问题稍许突然,胡正铎愣了一会儿,眉宇单边微挑,眼有些圆,拖了一个口头音后答道:“现在的行情是一种调整。调整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市场上的量太大了。量大一方面是因为画家自己拿出的东西太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前些时间炒得价格太高,原来不愿意卖的一些画也拿出来卖了。而且,现在的拍卖公司也太多,到处找东西,把能挖出来的都给挖了出来。这就使得现在市场中国画的数量变得相对太多。而真正买画的人并没有相应快速的增长,外围资金进入的速度没有市场内国画数量增长的速度快,市场自然就会产生调整。就我接触的情况看,现在的市场调整,好多画都是行里人在买,外面的人相对较少”。“买画的人有哪几种类型?”我看他语速渐减,便插问了一句。“有人说现在的市场主要是行里人互相买卖,不算一个真实的市场。在我看来也未必。应该说,这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是全部。现在来我店里买画的主要有三类人,一是喜欢画,买回去收藏的;二是买去送礼的;三是行里人相互交换买卖的。这三类人在比例上后两者居多,前者大约能占到20%左右吧。这三类人中,第一种顾客应该是真正的消费,因为他们买画是为了收藏;第二种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消费,因为买画后送礼,实际上也是消费了画作;比较难于理解的是第三类人,就是行家之间的买卖。行家买东西,会拿出来卖,没有在市面上消费作品,也就是说他们买的东西还是浮在市场上。有人说这种行为不算艺术品消费,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但问题是,如果拿出来卖就不算消费艺术品,那么收藏消费这个概念就很难界定了。比如说,有些所谓真正的藏家在藏品增值空间很大的情况下也会把东西拿出来卖,而且这种现象很多,绝非少数,那么你又如何界定什么是收藏消费?其实,这里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说,行家之间买卖画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藏品交换,是根据各人喜欢进行的一种藏品交换,行家会拿出一些作品出来卖,但也会保留一些作品,无论他保留的意图是什么,当然有可能是为了更大的升值,但每一个行家都会保留一部分自己觉得不错的作品,实际上也在为市场消化很大一部分作品。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之间的交换有时也是一种藏品结构的调整。至于在这个调整过程中获得利益,我想这是任何行当都允许发生的。可是问题在于现在人们往往将这种正常的行家买卖混淆于一些倒爷的恶性炒作。什么是倒爷的恶性炒作?就是他根本没有一种出于判断或喜好的选择与调整,而是盯住一种东西大量囤积,然后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手段来哄抬提高价格,最后出货。这种现象是造成现在艺术市场某些混乱局面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与真正的行家买卖不一样。因为后者首先是尊重市场力量,而不是试图操纵市场。尊重市场力量就会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藏品进行买卖,它与力图操纵市场的手段或炒作是两回事。所以在我看来,现在市场除了少数倒爷操纵某些机构进行的炒作之外,其他都是相对健康的。为什么说健康呢?因为中国画市场完全是市场行为。这个市场不像股票和房产有政府的行政干预,或者是税收、金融的干预。对于股票和房产政府能够干预,也必须干预。但中国书画市场完全是自发的,涨是自发的,跌也是自发的。完全是市场无形的手来操作的,少数人的非市场行为只能是局部的,也只是暂时的。”   市场出现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价值短期内偏离造成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行当中某些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行为的一种调整。要知道,经济学中,任何行当都要遵循质量原则,而不是数量原则。市场最终的生命线就是产品的质量,而非产品的数量!   “你觉得市场健康是否就是看市场现象的产生是不是自觉的?”我追问了一句。“对,我觉得市场健康与否,首先要看这个市场是不是本身行为主导,是不是自发的。”胡正铎回答的极为果断,“我认为,相对于中国其他的一些市场,书画市场要健康得多。现在市场需要调整是因为作品数量太多,良莠不齐,价格自然需要调整。买家不认可你目前的价位,那市场就往下跌。什么时候市场认可这个价格,自然就会成交。现在这种现象向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无论画家、画廊还是拍卖行,都应该控制市场上作品的数量,注重作品的质量。不能因为市场不好,就用数量弥补带来的利润减少。这是极不理性的行为,也是极不负责任的短视行为。前一阶段以来市场出现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价值在短期内的偏离造成,同时也是对我们行当中某些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行为的一种调整。要知道,经济学中,任何行当都需要遵循质量原则,而不是数量原则。市场最终的生命线就是产品的质量,而非产品的数量!”胡正铎说的有点激动,稍做停顿后继续道,“当然,前面提到了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这个概念不是一种绝对的偏离,在我看来,它应该是相对的。比如说目前你觉得是一种偏离,但经过一阵子调整,市场重新发展起来,现在看似与价值偏离的价格又会显得合理,甚至还会显得偏低。因为艺术本身的价值是没有绝对的价格可以确定的。它的价格是在市场的比较中形成的。比如说一些当代画家的作品一平尺8万元甚至更多,那么别人就会横向比较,例如某某都画山水,他们水平差不多,为什么价格会差距如此大呢?或者将这些画和那些近现代名家、古代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那些作品都是经过历史和市场的双重确定,而价格却远远低于当代画家的价格。那么这种比较就会使我们产生刚才提及的偏离感觉。那么,前一阶段这种偏离自然会导致某些作品的回落。很显然,从去年秋天到现在,书画市场整体上有一种回落的趋势。但问题在于,我们在这种回落之中也没有必要消极。因为这种回落不能说就是一种灾难。它只是整个艺术品市场中的一种局部行为。我们还应该看到整个市场的全面发展。油画、陶瓷、古董都在涨,这表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力仍很巨大。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国画价格的回落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自我修正,是对前一阶段发展中某些不合理因素的修正。而这,对于国画市场的长远发展而言,应该是一件好事,值得我们为之庆幸。现在,许多买家认为这些国画不值这个价格,因此不买,才造成价格的回落。但到价格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伴随的整个大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这些价格就会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于是市场自然会在稳定中慢慢走高。到那时,调整也就自然结束。”   两年不能说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概念,而只是一种说法。比如说一个病人在康复期,你说他什么时候能真正健康?没有办法回答。但有两点是可以明确的:一是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康复需要慢慢解决原来的一些问题,只要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健康了。   听他言语间对书画市场仍然充满信心,于是我不禁问他,国画市场目前所面临的这种调整,在他看来需要持续多久?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它带有较强的预测性质。可是没有想到,胡正铎回答这个问题时非常果断快速,几乎是脱口而出“两年”。我很惊讶于他提出的明确的时间长度。于是,我便追问他为什么这样判断。胡正铎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他认为这个调整是市场的一种修正,修正过去的问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两年只是一种说法:“两年不能说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概念,而只是一种说法。比如说一个病人在康复期,你说他什么时候能真正健康?没有办法回答。但有两点是可以明确的:一是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康复需要慢慢解决原来的一些问题,只要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健康了。我们刚才说国画市场整体上看是健康的,但这只是从市场的基本面来看的,并非说这个市场就不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一阶段的调整正是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但也正因为整个市场的基本面并不存在问题,所以这种爆发不是颠覆性的,市场并没有因为这种调整而崩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现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真正好的、你想买的东西并不便宜,还是有人和你争。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市场的发展是依靠产品质量!质量好的东西就是整个市场的基石。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可以发现,前一阶段的市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甄别产品的质量,好的坏的漫天飞,于是真正想买东西的人反而眼花了,缺少了入市的信心。信心没了,市场自然就会震荡徘徊。所以我认为,这个调整期主要取决于市场自身对于市面上流动作品质量的调整,什么时候市面上流通的主要部分都是一些好作品,那么买家自然也就跟进了。   当然,除了市场本身因素的自我修正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样一个调整期。比如有人曾经说股票和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翘板——股票涨、艺术品落。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笼统说股票市场的波动就是影响艺术品市场的唯一外在因素,其它的市场波动也可能会影响艺术品市场。前一段时间股票市场非常低迷,资金不敢进入,而闲置资金又没有一个新的投资领域,所以可能就有投资方将资金投入艺术品市场,而大量闲置资金的进入对于书画市场肯定是好消息。   现在中国资金的投资方向还是比较少的,但中国新兴的有钱阶层,他们需要把资金投入到某一个市场中。所以股票市场不好时,他们的投资渠道缺乏有效途径时,他们就会寻找其他的投资渠道,比如前一阶段他们对于书画市场的介入。但这种影响也不能夸大,因为从资金的使用量来看,书画市场还是一个很小的盘子。股票在行情好时,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一天的成交额能达到700~800亿元。而整个书画市场一年交易的盘子也不过1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只要股市一天的资金流入书画市场就会天翻地覆。但事实怎么样呢?就是在股市最不好时,书画最好时,也没有出现这种局面。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资金流入书画还是有着书画市场自身的决定因素的。所以,我们今天需要做的就是净化我们的市场,解决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因素,从而使得这个市场获得健康发展的契机。我有一个观点,市场需要的是好的作品,而不是重复与草率的作品。但现在的画家面对商业大潮,很少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旦因为某种成功,就不断重复自己的成功,甚至接受大量订单,像工厂一样批量生产作品。艺术一旦如此,必然走向草率。而如果我们的市场中都是这样一些作品,市场不走向回落,不走向调整,又能走向哪里?   1985年,李小山大呼国画穷途末路的论调,虽然有他的偏颇之处,但很不幸,他的某些判断却因为中国书画收藏市场的发展而得以验证,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的局面。为什么呢?因为李小山是从国画内在发展的逻辑中做出判断,但新时期以来国画各种面貌的多元发展,说明李小山的论证在学理上是不成立的。但很遗憾,却是无关中国画内在发展的因素——市场的出现,却使得李小山不成的论证,其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事实。很可惜。所以,换一个角度看,现在市场的调整,对于这个市场恰恰是一种修正自身问题的机会。如果从画家到画商都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艺术品市场需要的是精品,那么这个市场的未来发展仍然空间巨大!其实,你看现在古代作品以及古董,价格不仅没有降,反而是一味攀高。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经过历史淘汰的,数量不大,但却是好东西。古画的价格为什么以前不太高?是因为中国画鉴定能力上的不确定性。经过这么多年来市场的发展,很多人具备了判断的眼力,于是很多好的东西也逐渐露出了水面,价格自然就涨了。因为人们会比较,你看当代画家的价格多高多高,而这些古代大师的价格却很低很低,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因为古代的一些大师的作品是得到了历史和市场的双重确定的。那么,很自然,有眼力的购买者自然会把资金投入到古代画的购买中。这说明了什么?艺术品市场的决定力量是作品的质量。   胡正铎说起话来眼神专注,颇有些北方人果敢的样子。我们谈话的时间较晚,秋日总有些清凉的虫声萦绕,办公室稍显凌乱,但沏得茶却是春天刚上的龙井,清香淡雅。见他聊及国画的鉴定问题,我颇感意外,便追问他,国画在鉴定问题上的不确定是否有方法来解决。   比如说,画家那么多,谁敢说自己什么都能鉴定?一般来说,鉴定一件艺术品,一定要经手很多的艺术品,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能把所有的艺术品都这样经手一遍?你没有经手,有什么能说明你的鉴定能力?   胡正铎略显迟疑,想了想说道:“国画的鉴定问题不是现在才面临的,其实整个国画发展的历史,就一直存在着。过去行里面更多地是靠积累,是先跟着有眼力的人去买,慢慢感受到的。没眼力的人买东西是要交一些学费的,在失败中慢慢积累。学会判断国画需要一个过程,很难说有什么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即使政府也没有办法规范这个市场。我前几个月,看到一篇文章——《谁来鉴定鉴定家》,蛮有意思的。鉴定家专门鉴定书画,但凭什么来确定他们是鉴定家呢?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以前老人的鉴定权威大多是从小在行里长大的,在漫长时间里磨成的。或者是大户的藏家里长大,不仅家藏丰富,眼界很高,而且自己也历经多年的书画买卖,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新中国之后,书画市场停滞了很多年,缺乏培养新生鉴定家的条件。那么谁敢说自己一定就是鉴定权威?当然,这种老的方式,培养出的鉴定家也有他的局限性。比如说,画家那么多,谁敢说自己什么都能鉴定?一般来说,鉴定一件艺术品,一定要经手很多的艺术品,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能把所有的艺术品都这样经手一遍?你没有经手,有什么能说明你的鉴定能力?但是很多人却迷恋某个权威,只要他在一个方面成立,就什么都能鉴定了。这简直是天大的玩笑。所以有很多人拿着某某专家的签名,说经过鉴定。我都一笑了之。为什么?不是这些专家水平不好,而是说你只能在某一方面当专家,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是专家。专家专家,是专在某一方面嘛。   其实,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国外是确定某一个画家或者流派由某些人构成鉴定权威。这些人就专门鉴定这些东西,政府或者同行都认可他,不管是拍卖还是司法上的争议,都以这些权威的结论为标准。其实,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一方面选出这些人肯定是应该在这一方面有研究,这方面的东西都来找他,他经手的东西也有一个量的保证,更有意思的是,他被确定为这样的专家,专门负责这方面的鉴定,他就会珍惜这种身份的确认,不会乱来,违背良心做事。因为一次违背了良心,他就有可能丢失这种身份,这样损失就更大了。但现在国内的鉴定却多数是乱来,严格意义上的鉴定是没有的,或者说是太不规范、太杂乱。一个人什么东西都能看,反而没有了一个完全的权威或者权威的机构。日本在鉴定方面是一个非常规范的国家,他们某些鉴定家一生只鉴定一个人的画,而且也是经过行里的人,或者政府认可与接受的。   医学上分内科、外科、骨科等,甚至外科中又分出许多门类,你是哪个科的医生,是不能给其它科的病人看病开刀的。看病里有一种江湖骗子,什么是江湖骗子?宣称自己什么病都能看,结果什么也看不了。   “为什么现在当代艺术市场有时候会比近现代、古代的热?就是因为买家在买画的时候,认为画家还健在,真假好辨别,最起码在真伪问题上能够得到保证。而古代和近现代就没有这种便利了。所以,在今天的中国书画市场,建立一个规范的鉴定渠道或鉴定组织是非常急迫的需求,甚至是中国的鉴定体制需要动一些大的手术。”胡正铎说得流畅而激动,仿佛是在倾诉长期以来在思考的问题。“其实,国画的鉴定一直以来就有非常大的问题,无论现在还是过去。主要是没有一个鉴定的体系,没有权威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参照医学体系,医学上分内科、外科、骨科等,甚至外科中又分出许多门类,你是哪个科的医生,就不能给其它科的病人看病开刀的。看病里有一种江湖骗子,什么是江湖骗子?宣称自己什么病都能看,结果什么也看不了。   现在的国画鉴定非常复杂,只要是一个鉴定专家,仿佛便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能鉴定某一个画家的画后,好像所有的画都能鉴定了,也不管是古代的、近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南派的北派的都能鉴定。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觉得这种方式本身非常不科学、不严肃。甚至,有些鉴定家更过分,不光是鉴定书画,甚至陶瓷、古董、家居、青铜器什么都能鉴定了,仿佛是一把万能钥匙。怎么可能啊?中国的鉴定专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力太全面了,什么都敢鉴定。要知道,一个人的经历和学识是有限的,怎么可能鉴定这么多的学科呢?最起码我觉得不可能。所以说,有些所谓的鉴定家是不负责任的,不仅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我觉得能把一个画家的画鉴定好了,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完全可以了,为什么要鉴定那么多的东西?其实,这个方面是需要国家和政府部门来规范引导的。”见他谈兴十足,我不禁插问了一句“你觉得应该怎样规范呢?”“我觉得还是借鉴国外一些现成的经验办法,制定我们国家的一个鉴定行业的标准。某个鉴定家就是某一位画家的画。如果一个鉴定家能够鉴定古今中外,那么这个鉴定家肯定有问题。”   一看当代书画赚钱,便拼命上当代书画。甚至没有经过什么学术认定即推出什么杰出画家艺术家啊。什么叫杰出?在他们眼中就是能够卖得多,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佣金。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简直是在摧残艺术市场!   “如果说,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因为鉴定体制的混乱,而难以获得一个健康发展的势头,那么当代书画在没有什么太大的真伪问题情况下,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什么呢?”见他一直在谈真伪鉴定的问题,我问了一个新的话题,试图让他回到市场的分析之中。他没有任何迟疑,回答得相当干脆。“那就是质量,需要精品。现在有的拍卖行太不负责,拍卖的东西都是大路货,很少弄些精品。一看当代书画赚钱,便拼命上当代书画。甚至没有经过什么学术认定即推出什么杰出画家艺术家啊。什么叫杰出?在他们眼中就是能够卖得多,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佣金。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简直是在摧残艺术市场!拍卖的本质是什么?是将稀缺资源放到一个平台上,让别人竞价!不是拿出一些哪里都能看到的,哪里都能找到的,有的甚至就是应酬的东西拍卖。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拍卖行不应该考虑利益。一个专场嘛,你可以分几个区域,有的地方尊重现有市场格局,保证你的利益回报。有的地方,你应该考虑通过精品、通过推出好的画家来保证拍卖行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   玩当代书画,不是靠真假的眼光,而是靠判断画家的眼光。如果一个拍卖行能不断推出新的眼光,推出一批好的作品或者好的概念,你的声誉就有了,声誉是什么?声誉是未来市场的保证,是一种长远的回报。其实,这个市场需要我们一起来引导,来培养。一次次的引导,一次次负责任的行为,慢慢地自然会培养起买家的关注点。我们要明白,藏家收藏当代书画到底是在收藏什么。”   买股票,从根本上说是在买预期,买一个上市公司未来十年的成长预期。如果你买到了微软—— 一个十年后能够垄断整个行业的公司,你的回报毫无疑问将是巨大的。虽然股票也允许短期炒作,但炒作的概念完全来源于对于公司未来市场地位的预期。回到收藏艺术,收藏当代画家的画,道理是一样的。   “藏家到底是在收藏什么?”胡正铎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打个比方,有人炒股票。为什么有人买股票?因为股票能够带来回报。那么,股票的回报决定于什么?如果你买了一个两年后就亏损倒闭的股票,你的投资就是打水漂了。买股票,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买预期,买一个上市公司未来十年的成长预期。如果你买到了微软—— 一个十年后能够垄断整个行业的公司,你的回报毫无疑问将是巨大的。虽然股票也允许短期炒作,但炒作的概念完全来源于对公司未来市场地位的预期。回到收藏艺术、收藏当代画家的画,道理是一样的。现在收藏某个画家是在收藏什么?其实就是为了收藏这个画家未来在美术史上的定位。十年、二十年,这个画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什么样的,就决定了这个艺术品的最终价格。再参照股票来做例子,如果一个上市公司未来能成为像微软一样的公司,判断肯定就可以大量购买。未来你的判断成功,那么收获肯定巨大。当然,倘若判断错误也是会遭受到损失。谁能买到未来大师的作品,那这个升值空间不言而喻。当然,既然是预期肯定有可变性,自然也就是有风险的。但正是这种预期可能存在着极大回报,那么这个风险也是值得承担的。这种判断也需要多方面因素来参照。因为市场代表着当下的审美习惯,但是这种审美习惯往往具有盲目性。这时候一定要有一种前瞻性的判断,把这种判断和市场互相调整,就会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市场引领者要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其实嘉德虽然也有跟风市场的做法,但嘉德选择作品的质量仍然高于其它拍卖行,就是因为它在跟随市场的情况下,还是努力去找好的作品,这可以看出嘉德的责任心。而其它的拍卖行又有多少是有责任心的呢?艺术品市场为什么会回落,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缺乏一个严肃力量给这个市场注入信心。因为现在这个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幕后操作。大量的操作行为远离市场规律,简直是一种远离艺术规律的疯狂。这不仅瓦解了市场的购买信心,也瓦解了可能入市的资金的信心。其中,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既然是一个艺术品市场,那么这个市场流通的东西就是商品,应该带有商品的性质。商品占领市场最主要的基础应该是什么?当然就是商品的质量!但是,现在艺术品市场里的产品质量怎样呢?别的不敢说,就我所接触的中国书画市场来说,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大量重复出现的几笔头,有的简直就是质次价高!这样的东西,买家会认可吗?能出高价来买画吗?现在很多的中国国画家,包括很多故去的老画家,大量的作品是在重复自己,一个题材、甚至一个稿子能画许多张,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想问一句,这么多一样题材内容,甚至一样形式的作品能够叫绘画艺术吗?艺术创作绝不是简单重复,它应该有所表现才对。现在很多画家是为销售而画,你说这样的画能够画好吗?   国画市场里,许多画都太烂,精品太少。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市场、买家都会抛弃国画。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今年春天以来的市场调整,也许是一件好事。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糟蹋国画了。   “说到画家为了卖画而画,是很悲哀的。一些画家因此简直就失去了一个画家应该有的良心,与某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完全一样。一件作品重复千百次,把一个套数画成自己的符号,然后招摇于市,太可惜了。”胡正铎说着竟然有些黯然,“中国画,写意本来是一种高尚的东西,现在却成为粗制滥造的理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早就荡然无存了。国画市场里,许多画都太烂,精品太少。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市场、买家都会抛弃国画。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今年春天以来的市场调整,也许是好事。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糟蹋国画了。对于画家而言,需要画出好画,对于买家而言,这个市场仍然充满希望,但只是你不能乱买,而要挑剔一些,有一点关于艺术的判断力!要买好的作品!应该说,这个市场虽然在调整,但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悲观。因为中国整个经济环境前景看好,艺术品需求日渐旺盛,市场潜力惊人,没有理由崩溃的!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仔细分析现在的市场,调整也仅仅是局部的,不是全面的。这个回落只是国画市场,而油画、陶瓷、古董都在涨。那么国画的回落也是一种自我修正,对国画市场也是好的促进。现在许多买家认为国画不值这个价格,所以不去买。那就造成价格回落。但是价格到一定位置的时候,当买家认可这个价格的时候,市场又能稳定。然后再走高,慢慢的市场又会拉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