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荣春先生是中国美术史专家,理论著述颇丰,在学术界早有相当影响。阮荣春先生中国画创作的知名却是最近几年的事,但却是一段传奇。他的作品最早亮相是2001年与当时金陵画坛名流推出的“新院体”,曾在上海、南京与深圳产生了不小的轰动;2005年,即被邀请参加“山高水长——中国首届十大山水画家作品展”,与中国当代山水画高手同台献艺;2006年,“气韵格法•阮荣春先生中国画三地巡回展”便在上海、南京、西安开展,展览八十余件作品被西安亮宝楼以高价全部收藏;……展览、报刊杂志、电视媒体,关键词都是:阮荣春、山水画,阮荣春先生山水画创作几成旋风之势,令人不可思议!
阮荣春先生山水之所以有如此影响,与其作品特色分不开。与时下流行的画风相比,阮荣春先生的中国画似乎有些另类的品格,它仍以传统的方式,呈现着一种精神的逍遥。阮荣春先生的这种选择并非出于顽固的守旧与刻意的立异,它更多来源于其独特的本性,亦或是其思想使然。毫无疑问,作为学者的身份,他无需以画求名。不以画名,也就无需因名而“经营”画作了,他只须关注画之本身,努力使中国画与他的性情相沟通,进而使中国画成为真正的精神之逍遥。阮荣春先生早年接受过学院中国画教育,就技术而言,他有着系统理路,这些技术一旦进入既定情境之下,即被最大化地激活。而且,阮荣春先生太熟悉中国画史了,他自然知道什么才是地道的中国画,什么才是中国画的内在品质。这恰似庄子笔下之庖丁,“技进乎道矣!”技道并进乃阮荣春先生中国画臻于妙境之关键。
我们来看阮荣春先生的中国画作品。《静心图》近景为一斜出的坡面,坡上有枯树三五株,交接成群;一木桥由近景顺延而接中景之山,山上有树有亭,共同组成了画幅右侧景致,顶天立地;中景左侧为一平坦低矮陆地,上有两人,一坐一立,静心观瀑;画面再由人之视线将山水之景自然推至远处。通幅作品灵动而轻快,无奇特的造型,无变异的笔墨,一切自然而然,它来源于传统,复归于传统,静穆之美与人文气息充斥着画面。观此图,仿佛进入此景,画面重心落在了“观”上,因“观”而获“静心”,因“静心”而使精神为之逍遥。
阮荣春先生的中国画善于用诗意唤起我们对画意的体味。自古诗画一律,这也是文人修养的综合体现。阮荣春先生的中国画善于以诗相题,诗画相得益彰。如《秋山图》也写秋景,画面构图起、承、转、结极合自然之造化,用笔用墨精简而随意。通幅作品通过疏淡的景致将人的精神引入一种神秘超脱之境。画上题有诗句:“秋山骨稜层,秋树枝槎枒,尚有霜余叶,点缀如卷苍,缓步亦足赏,何须路崎岈,行行复行行,微吟酬物华。”此诗此景此画可谓相得益彰。
阮荣春先生画面之诗意使其画面呈现出一种气息,这一气息非有中国传统文化之积淀于深深体悟,非有对中国画本质形态之经营而不能为之。这一气息来源于阮荣春先生独特的艺术思想,他中国画创作的另类品格全赖于这一思想认识的支撑。阮荣春先生一直主张中国画创作要在表现“三气”上下功夫,它们是阮荣春先生作品气息的主流,也是其山水画由技进乎道的理论前提。这“三气”即是“正气、文气、静气”。所谓“正气”,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堂堂正气,这是中国画之根,传统的内敛力全在于这“正气”而得以呈现;所谓“文气”,就是要提倡文人本有的学养气息,这是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绘画形式之根本,这种文气不是简单的形式元素的构成,它是画面整体气息的一种反映,孤立地分解作品,文气便没有了附着体,随即化为乌有,而且这种文气全赖画家对传统人文的积淀;所谓“静气”,就是要表现出形象外的静穆之气,它能使当代人为之获得精神逍遥的视觉联想,静气不是面面形象的风平浪静,亦非死气沉沉的笔墨堆砌,它是通过人的情感而体味出的一种致远的宁静。这“三气”既是真功夫,更是绘画文化性的绝好呈现。我们通过阮荣春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所有中国画创作均很好地印证了他的这一独特追求。
疏淡成天趣,宁静致境远。阮荣春先生的中国画是学者的中国画,是视觉的符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有机叠合,它的静穆与文气,它的纯情与细腻,既是瞬间之余的自我取悦,同时更是当代人解除繁忙与躁动心态的最好精神慰藉。
(顾平,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亮宝楼展近现代大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