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0年
- 展厅面积:500平米
- 地 区:国外-新加坡
潘德海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 1956 |
---|---|
籍 贯: | 吉林-四平 |
艺术简介
1956 生于吉林省四平市
1982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86 组织成立“西南艺术研究群体”
1988 参加黄山艺术研究会
潘德海 19563—吉林四平人。擅长油画、水彩。
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曾在深圳大学艺术中心从事艺术设计。云南省地矿局中学美术教师。作品有《掰开的苞米—凝结了的粒子》、《掰开的苞米—后山》、《掰开的苞米—八月 》等。论文有《想象与行动的对话》。
大概是1982年开始,潘德海的绘画语言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这个伟大的主义影响了很多中国的艺术家,他们的经历大都相似,只能从整个学校都没有几册的画册中看看他们景仰的大师作品,潘德海也不例外,虽然当年没有机会出国看真迹,但是1983年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毕加索的油画展还是极大激励了潘德海。当年潘德海借了一百元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奔向了北京,一路上过得非常拮据,但看到了真迹后,潘德海异常兴奋,他觉得自己的绘画是正确的。回到昆明后,潘德海异常兴奋,生产能力超强这个时期他绘画是典型的抽象表现主义,在我看来,这算是一个练就技术的好时期,要说严格的观念产生,应该是被学术经常拿出来评论的“苞米”系列。可是任何一种变化都不是突然的,
仔细看他的作品,后来抽象的画面中开始有了五官,但不是人的五官,可能是山或是植物的表情,潘德海说五官也是模煳不清,但你能隐约辨别表情,从而感受到艺术家通过苞米要传达的感情,他说那些苞米是人的细胞,从细胞的角度来看,人的确是特别复杂的系统。在栗宪庭的笔下,潘德海无疑是西南青年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1985年在上海、南京举办了《新具像》画展。1986年成立了西南艺术研究群体。“苞米”系列的作品入选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从此,潘德海,即苞米也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潘德海因此用苞米脱离了政治波普的洪流建设当中。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中有一段对潘海的评论:“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告诉我们,对技法符号的选择本身并不说明任何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须倾听内心的唿唤。……因此,风格也就是精神力量表现形式。”这段话使人想起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着名论断。潘德海对自己的作品的阐释显得更为深奥:“灵魂内视自己,面对现实,外在的一切使他想到些什么呢?他能感悟到些什么呢?一把椅子,座山,一个生命体,灵魂应该怎样去解读、破译,怎样对这一切来进行新的超验的阐释,这是今天创造精神和生命灵魂所无法回避的一个深刻问题。”这是潘德海的内心自白,它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但并没有阐释自己的作品。就像萨特在《寻求绝对》中用存在主义来解释贾科梅蒂一样,贾科梅蒂成为萨持的媒介,正如存在主义也作为贾科梅蒂的媒介使他创造出独特的形式,从而在现代雕塑史上占一席之地。但无法从贾科梅蒂的雕塑返回到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同样,我们也无法从潘德海的近期作品返回到他所设定的精神情境中去。
作品特点
内心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归属,于是主体材料笃定最天然、最环保的木与石,在客厅、餐厅、厨房开放式的空间里,除了原色的杉木外,就是清一色的鹅卵石,“为保留其原
色原貌,我们坚持不为木材刷漆,就是要这种感觉。太城市的不要,太现代的不要。”杉木用的是黄杉木,这种与潘德海“对上了感觉”的木材,因其天然的纹理、色泽及烘干后不易变形的特性,不仅被用于吊顶,还用来做自己设计的柜子,书架,门及门套,“别看这些材料自然素朴,就以为手工方面可以随意敷衍,真应用起来可要留神,工艺要精,既要保留自然本色的效果,也要注意拼接处的处理技巧,即所谓粗犷不粗糙。”
客厅及大部墙体都是在原色水泥的基础上,直接涂涂料而成,涂抹手法尽量自然。温暖的土黄,大地的泥土的感觉,一方面与自然相亲相融,一方面其暖暖的调子最适宜做家居底色。客厅处阿拉伯风格的壁炉是潘德海亲手设计的,用水泥纯手工拍出来,再涂上涂料,其纹理效果比墙体要粗犷得多,就是要表现它的原始、自然,还有一股遥远、神秘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