龎均「懷舊」新當代語繪巨作發表
- 展览时间:2016-11-12 - 2016-11-15
- 展览城市:台湾-台湾地区
- 展览地点:2016 Art Taipei 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世貿一館G5H5展位
- 策 展 人:
- 参展人员:
展览介绍
龎均(Pang Jiun1936-)出生於上海文人藝術家庭,父親龎薰琹、母親丘堤皆是著名的畫家,也是中國第一代出國學習的藝術家。龎薰琹留法,丘堤留日,如此東西合璧的藝術培育下,奠定了龎均日後創作內蘊深厚的功力,而他更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油畫豐富的藝術語言作了完美的結合,成為其畫下鮮明俐落的表現手法。生動線條的運用潑辣,完全呈現造型簡約獨樹一幟的「龎式風格」。不拘泥於傳統油畫的束縛,融入東方傳統文人精神,以自由書寫的筆韻架構出具有哲學內涵的藝術品味,處處充滿類似書法般的抑揚頓挫與流動節奏。龎均以特殊的書法體簽名與自創的鈐印式落款,顯現其主觀的立場及精神性。
在超過半世紀的藝術生涯中,龎均不斷探索東方油畫風格,對油畫色彩的掌握有獨到經驗與見解。他認為,要成為藝術家必須有人文修養內涵,才能轉化成獨特創意,在技巧上發揮創新特色。他獨特的東方風格油畫,在色彩運用上,結合中國人文哲思,東西融合展現出獨特的意境及畫作。他的油畫作品,意到筆不到的寫意畫風,堪稱為東方人文表現主義(Eastern Humanistic Expressionism)。
龎均的作品中常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養分,如古代的歷史文物-甲骨文、漢磚⋯⋯等為借鑒,融匯創新,將此美感進一步地延伸,表現自成一格的藝術語彙。在2015 年發表的巨幅油畫《決瀾社宣言》、《春秋戰國民生圖》等,黑白的線條、紋飾、文字,不僅是向他的雙親(留法藝術家龎薰琹和留日藝術家丘堤)表達0000,更是對中國人文傳統的致敬之作;內容以文字、繪畫特質等源自東方的元素,進行創作轉換與延伸。他以承先啟後的視角,反思與探索日益僵化的藝術結構,向世界展示東方文明如何在油畫裡進行當代的表現。除了標示出龎均對於藝術創作的貢獻,另一方面也做為對現今創作狀態與精神價值的再次提醒。
2016年他更以新作品《懷舊》直抒己懷,畫作延續《決瀾社宣言》強烈的大色塊,以標語的方式表明他對於歷史文化斷層的惋惜,以及他用畫作豎立一個傳承的決心。畫面中古篆、象形、鈐印及書法…等手法不只有對中國文明的尊崇,更有極大的意義在提醒現代人不要忘本、不要將值得驕傲的涵養白白的流失。而令人感到興味再三的則是表徵明顯的“當代”表現手法,龎均雖使用多種中國古代符碼但卻不是一味的仿古;畫面裡可以看到類似塗鴉及拼貼的多重表現,中英文並列且直言不諱,或許在上個世紀末的美國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的作品中才能看到這樣的大無畏。
《懷舊》是三連幅組成的大作,以強烈的紅、黃、藍色塊分別描述龎均的觀點:
紅色,是對於北京的老古蹟無法好好被保存而感到痛心,無論是校尉胡同還是中央美院,拆除的是一代人共同的記憶和情感依歸,是舊地重遊卻再也尋不到當年的遺憾。
黃色,是炎黃子孫的淵遠文明,中華的文字之美其來有自,是由象形演變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再依年代慢慢發展各自的書法體制。過往在刻印上所見的陰陽之分別,會視表達所需採白文〈陰刻〉或朱文〈陽刻〉,而流傳到現今卻也少有人講究。
藍色,反思速效的時代是否已被傳統的美好所摒棄?簡體字破壞了流傳的優雅結構,人們不再思考文化由何而來,對於歷史的無感無知,也無法體會文字之美。龎均將傳承做為己任,將文明的演變還原為藝術,使當代的人們重新重視且加以保存。懷舊不只是懷舊而已。
然而,對於一直關注龎均作品的藝術愛好者也許不難發現,過去在他的靜物中常帶有古代紋飾或圖騰;而近幾年龎均將流淌在血液的文化內涵作為主角,不再用隱喻的方式表現古風。在《懷舊》這幅作品中他帶著觀者一步步地去探源、去回顧,像是一位智者耳提面命般傳授著千百年來的淵遠流長。這何嘗不是在這個年代這個土地上的文藝復興?
龎均帶來對於繪畫全新的認識與感受,提昇了藝術表現在人類生命情感中的重量。龎均一直是極受注目的華人藝術家,他的作品不管是質與量皆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寫實與傳統之間,另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是屬於龎均的獨特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