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5art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
  • 印象:
    val
    确定
  • 经营时间:
    14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您所在的位置:5art >展览>展览详情

和其光 同其尘——王玺作品展

  • 无图

  • 无图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地景叙事:质性与空缺——王玺的绘画

文/鲁明军


和今天的大多年轻艺术家一样,受过严格的学院派教育的王玺,也练就了熟稔的绘画技巧和语言招数。画面告诉我们,他所处理的更像是风景绘画的问题。但显然,与西方传统风景绘画不同,他更在乎的是面对真实风景或自然景观时候的即时性及其“新鲜感”,或者说,是对其视觉乃至整个身体的反应和刺激。在这个意义上,尽管单从画面,的确很像写生风景,但实际上,与其说是风景写生,不如说是一种“内心的风景”。
在王玺的绘画中,我们既看不到纯粹的形式主义,也看不到全然的后现代话语。与现代主义不同的是,他的形式自觉更多体现在对于画面空间、风景层次的分隔与安置上,特别是他对于大片块面的拼贴式处理,实际上也是为了将纵深的透视空间平面化。同样,他更没有沿袭写实主义那一套。很多时候,他通过一种虚构和想象的空间设置将原初的层次打乱。
不过在我看来,其画面的视觉效果并非源自形式与空间,而是独特的光感。我不知道画面中的这种独特的光感源自哪里,但有意思的是,这种蓝色的基调背后,光感不是一个确定的自然存在,它既像是一种月光,也像是一种日光,包括近作中的灰色调,亦复如此。对此,我宁可解释为,正是这种处理方式,“模糊”了两种自然光的边界,也“模糊”了我们对自然本身的认知。
看似风景,实非风景。毋宁说,王玺处理的是空间虚构意义上的一种地景叙事。不同于沦为风情的风景绘画,也不同于被意识形态化的“大地艺术”,“地景”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相对中性意义上的地表景观。换句话说,之所以称其为“地景”,也是为了与前面两者区分开来,而更强调内在于其中的个体意识。
王玺更多创作来自日常生活中视觉截取或感官记忆。因此,在绘画形成过程中,经过了两重、甚至多重视觉图像的转译。他常常使用相机拍下其所看到的瞬间画面,于是摄影本身就是一次图像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次叙事。复杂的是,今天的数码摄影意味着图像可能还要经过另一重处理。而至绘画时,又须另一重语言转化。以至于,我们已经无法洞悉“图像”(或摄影)底本,更无法回到镜头所对准的那片实景。
绘画是一种内心的空缺,或,是一种时间的溢出。对王玺而言,绘画既是目的,也不是目的。说白了,他实际上是想在绘画与自我之间或之外寻找另一种可能,而这样一个可能,才是真正的绘画。因此,真正的绘画恰恰在(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绘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