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1年
- 展厅面积:165平米
- 地 区:台湾
李義弘 六月豔陽 June Sunshine46x93.2 cm
摘 要
台南鹽份地帶、農漁混雜的沿海地區,被視為是台灣相對落後的貧瘠之鄉,卻蘊育出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大批傑出水墨畫家,這是戰後台灣美術史的一項奇蹟,也是美術研究上頗為殊異的一個課題。李義弘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1941年出生於台南西港的李義弘,國立藝專(今台灣藝術大學)求學期間,即師事高一峰(1915-1972)、傅狷夫(1910-2007)、胡克敏(1909-1991)等大陸來台水墨畫家。高一峰的孤寂、傅狷夫的肌理、胡克敏的色彩,為這位台灣農村出身的年輕人,指引出一個開闊又深沉的視野。畢業後,李義弘又師事台灣文人水墨代表的江兆申(1925-1996),成為「江派」的代表子弟之一。畫面的清朗、文人意蘊的飽滿,加上構圖的奇趣、用色的大膽,使得這位年輕畫家,在1979年的首次個展之後,隔年(1980)便獲得中山文藝創作獎,三年後(1983),又獲得吳三連文藝創作獎,顯示強調中華文化特色與關注台灣本土情感的兩大類項,同時肯定了他傑出的創作。
中國民初以降的水墨創作,基本上可歸為三個主要路向:一是以寫實、寫生為取向的「革新水墨」或「新水墨」,徐悲鴻、黃君璧、林玉山、傅狷夫可為代表;二為「文人水墨」,講究筆墨、心性、意境,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林風眠、張大千、溥心畬、江兆申均屬之。三則為台灣60年代興起的「現代水墨」,以斷裂傳統筆墨、強調媒材技法實驗、講究形色構成,以王己千、趙春翔、曾佑和、劉國松等人為代表。
從這樣的路向觀,李義弘求學時期,師承傅狷夫,乃是從寫生路向出發的一脈。步出校門後,投身江兆申師門,初步建構了自我面貌,又透過對攝影的微觀深研,在文人的意境中,滲入了豐厚的寫實感,避免了文人畫過度反復,乃至虛化的險境;2000年之後,李義弘開始展現大氣開闊的筆墨構成,既有科技眼、又富文人情,且不排斥「現代水墨」一路對筆墨、媒材、技法的開拓與實驗,可視為民國以來水墨創作三大路向的集大成人物,標示出一種時代階段性的創作成果,具有重大里程碑的意義。
李義弘 北關濤聲 94x188cm2015
下一篇:李義弘老師官網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