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3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广东-佛山
广州美院中国画系第一位顺德学子,江苏国画院第一位岭南画家
核心提示:生长于顺德水乡,求师于岭南画艺,郭子良涉足画坛,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中学毕业后,先8年社会磨练,再4年学院深造,又4年基层实践,复10年画院精研,托起了郭子良的金陵梦想。昔日画海学步,今朝名院纵墨,探寻郭子良成长的足迹,或许可我们为顺德人的勤奋进取再添豪情。
“画家靠本事吃饭,我唯有老老实实画画。”
简介
郭子良:1964年出生,籍贯广东顺德,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现代工笔画院特聘画家。
时令清明,郭子良又回到了故乡顺德,祭拜先祖,会亲访友,商洽展览,这一路行色匆匆。郭子良是顺德书画界十分熟悉的人物,他曾在顺德文化馆工作,调去佛山画院后仍与顺德书画家常来常往,2006年底,他进入江苏省国画院,成为这所著名画院的专业画家。
从岭南到江南,郭子良画风将有着怎样的创新蜕变?今年5月,容桂文翰艺术馆将邀请郭子良回乡举办画展, 此展作为纯艺术交流,不做商业运作模式 ,这正好符合郭子良的心愿,他说要把在金陵创作的最好作品拿回来,以向家乡作一个汇报。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让我们先来一睹郭子良的艺术风采吧。
学画:从社会学徒到学院学子
重回顺德文化馆接受我的采访,郭子良对这里的一亭一阁仍记忆犹新,20年前,他还是文化馆的一员,从事群众美术工作,曾任顺德美协副秘书长,有过4年难忘的工作经历。坐在馆内一处亭台旁,记者听郭子良娓娓道来,仿佛看到一位顺德画家的成长经历。
从小喜爱画画,却限于家庭条件,郭子良幼年并没有打下良好画画基础,高中毕业以后,他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唯有业余时间痴迷画画,直到走进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做美工,总算与画画结缘。
所幸勒流是翰墨之乡,顺德知名书画家伍嘉陵等组织了一个“松溪画苑”的书画群体,一班书画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每月有两次作品点评活动。郭子良是其中的积极分子,而伍嘉陵正是他的书画启蒙老师。学画的过程艰难而漫长,甘苦自知,譬如有一次,广州美院教授杨之光在广州文化公园搞讲座、办展览,郭子良看到消息,那天早上先骑单车赶到佛山,然后坐汽车去广州,等到达现场时,杨教授的讲座已接近尾声,好在众多的画作还可以慢慢欣赏。直到黄昏,他再次坐汽车返佛山,再骑单车回勒流,回程恰遇风雨雷电,黑夜中他跋涉在泥泞小路上, 这一段经历让他毕生难忘。
通过伍嘉陵的介绍,郭子良又认识了顺德美术家伍海成,是伍海成让他看到了方向,学美术还是要考美术学院,于是他做起了大学梦,几经周折,到佛山,又到广州,先后参加了几个培训班的学习。
在社会上磨练8年之后,1988年,郭子良考进广州美院中国画系,他不是广州美院第一个顺德学生,却是第一个考进广州美院中国画系的顺德学生。重返校园,梦圆广美,大学4年,郭子良把时间全用在学画上,外出写生,同班两三个同学的习作加起来不够他一人多,即使搞创作,他的数量也比别人多一倍。、林风俗,郝鹤君,方楚雄,陈新华是郭子良最敬重的其中几位美院老师,他们带实习、带创作,对他后来的艺术追求影响很大。
科班出身,也许注定郭子良的美术之路将走得更远。
足迹:从岭南水乡到江南名院
南京的长江之畔,那里有郭子良的一间画室----- 6年前,郭子良从佛山画院考进江苏国画院,实现了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变。他常用的两方闲印,一方为“金陵寻梦”,一方为“师出岭南”。他说,“千言万语,尽在两方闲印之中”。
1992年,从广州美院毕业,郭子良一纸求职申请递到了顺德县文化局,时任局长何玉衡爱才心切,还没有编制,就先把他安排在顺德文化馆。 93年,顺德美术家协会立,郭子良被聘为美协副秘书长,从事群众美术工作,上传下达,参展参赛,4年多基层锻炼,他对顺德美术瞭如指掌,也与顺德美术家结下深情厚谊。1996年调进佛山画院,从业余到专业,郭子良在这里 “十年磨一剑”,为自己再攀艺术高峰打下了坚实基础。
机遇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2006年春,江苏省国画院面向全国招聘5位画家,郭子良获悉,立即向江苏国画院寄去画册。当时主持招聘工作的院长宋玉麟看到画册后,亲自打电话邀请郭子良参加应聘,尔后原广东画院院长王玉珏又通过电话郑重向宋院长作了推荐。 果然,郭子良的作品让江苏评委和观众耳目一新,他在众多应聘者之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国画院录用的5位画家之一。
这个故事写在宋玉麟的一篇文稿里。宋玉麟不仅是江苏国画院院长,还是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而江苏国画院则是全国三大国画院之一,郭子良受到如此礼遇,实乃幸运得令人羡慕嫉妒。
江南高手如林,郭子良梦想成真。作为江苏国画院一位来自岭南的画家,在进入画院的头三年里,他的作品先后获评“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优秀作品、“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学术奖、“江苏省万里写生创作展”一等奖、“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江苏省美术书法作品展”创作奖,入选第十一届全美展,等等,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他在金陵扎下根基。
创作:从写意山水到工笔花鸟
郭子良喜欢写意水墨画,所读的也是中国画山水专业,可他更注重艺术的创造性,不愿意重复古人,更不愿意重复自己。他认为,水墨画,山水画传统的高峰太难逾越, “我若追随大师的路子,永远只能在他们的膝下!”于是,郭子良就想在古人画得尚不够深或不够宽的范围里寻找发展空间。1999年,郭子良的工笔花鸟《金塘》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从此,他的绘画创作由写意山水逐步转向了工笔花鸟。
也许因为原来画山水,所以在切入工笔花鸟画这个范围时,郭子良并没有依照花鸟画惯常的模式,他的许多作品,最大限度地运用“撞水撞色”法,让色彩在熟纸上流淌,互相渗透,画面特别生动。 传统工笔花鸟大多是小品,而他却喜欢画大幅工笔花鸟,尽管耗时费力,但大画最考验画家的综合能力, 也更能体现作者的艺术成就。
这些年画下来,郭子良手头上较大幅的工笔花鸟创作就有数十幅,从《金塘》到《金土地》,从《艳阳》到《王者玉兰》,从《一树一世界》到现在的《热带系列》,题材与手法不断变化,作品的艺术质量也越来越高 。而由2009至2011年这三年间创造的巨幅作品《雨林之乐》 ,730x240cm的尺幅,充分展现了郭子良绘画方面的造诣与能量。
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对写意画的研究,近年又在工笔与写意之间找到一种“工写结合”的方法,并且创造了一批色彩明丽的兼工带写花鸟画。
郭子良,一位耕耘在金陵的顺德籍画家,让我们期待分享他在异乡收获的累累硕果。
对话
记者:您曾认为自己是顺德水乡派画家吗?
郭子良:顺德文化曾有“勒流翰墨,容奇丹青”之说。考进广州美院之前,我主要是在勒流学习传统国画及书法,较少接触顺德水乡画。后来在美院学了4年,创作及审美趣味带上了学院色彩。毕业回到顺德后,画过不少水乡画作品,亦经常地与顺德画水乡的画家们交流。大家都是以水乡为创作题材,所以也算得上是顺德水乡派画家的一份子吧。现在尽管很少画水乡风景一类题材了,但依然对顺德水乡画有很深的感情。
记者:您在江苏国画院工作,在那样的环境氛围里,心态如何,有没有压力?
郭子良:南京的国画,无论从传统品格,还是求新精神,都很有底蕴,我去南京的心态是寻梦,是学习,是补课,尤其补传统的课。无论在哪里,画家都要靠作品说话。我一直比较勤奋,争取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画画到这个份上,压力已经不会很大。至于名利之类事情,水到渠成,不能强求。
记者:如果有顺德年轻画家也想像您一样去北京、南京发展,您认为可行吗?您有什么建议?
郭子良:目前,岭南画家北上到文化中心发展的寥寥无几,北京有几个,如苏百均老师,方向,林若曦,他们都很成功;去江南发展更不容易,因为江浙沪一带的文化底蕴太深了!进入南京的主流艺术圈,近年来我应该是第一个吧。要想向外走出去,首先要有足够的艺术积累,要有能够服人的艺术作品,其次需要机遇降临。顺德画家可以在提高水平完善自我的同时,加强对外互动,扩大艺术视野。我觉得水乡画家不能只盯住水乡,眼界一定要开阔,至于是否需要离开顺德本土发展,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顺德也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画家来支撑本地的文化艺术。
记者:听说您即将在顺德举办的回乡汇报展是纯艺术活动,要求展览不作商业行为,这个您是怎样想的?
郭子良:从追求商业展览到追求艺术展览,不少画家可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在现阶段我并不需要在展览上寻求商业效益。我保存着很多历年的创作,都是自己心爱的画,从没想过会出手,只有办艺术展,才适合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次回乡办展,只要展馆空间允许,我将尽量多展出一些尺寸较大的,学术性更强的作品。
编注:转自广东顺德《珠江商报》文/记者冷卫兵
下一篇:最新文翰展讯(2012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