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栗空间 廖宗蓉 董文通双个展
- 展览时间:2012-05-06 - 2012-05-20
- 展览城市:
- 策 展 人:李敏
- 参展人员:
展览介绍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廖宗荣的一花一世界,董文通的被毁坏的居所,都是我们置身其中,每每擦身而过却不曾驻足,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春天。玉兰花、樱花、桃花。几天饱满灿烂的阳光便让她们怒放,恣意、昂扬、团团簇簇、仿佛知道她们的生命短暂脆弱,才在最短的时间里用尽生命绽放到最美。世人爱花,怜花,惜花,也必是因其美丽且短暂。那种转瞬即逝的美,爱,却终究留不住。廖宗蓉笔下的桃花,不似我们通常赋予桃花的欢乐雀跃妖娆,而是另一种灿烂、孤傲和安静,有一种处于闹市却未沾惹半点尘埃的清澈。或者,这恰是画家本人的精神写照。
董文通画中的断壁残垣,经历了生命的喧嚣,以一种颓败萧条的姿态隐匿。这里,有人们生活过的痕迹,那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画家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将这些被遗弃的破落场景重新搭建在画布上——整体与细节的呼应,简练与繁复的对比,空间的错落与推进,既呈现出了绘画语言之美,也传达出画家本人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生命和时间的追问。
廖宗蓉和董文通两位画家都是用西方传入的油画和亚麻布作为媒介,但他们画中贯穿始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含蓄、内敛和以小见大的精神内核。有人推崇这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有人诟病这种结合。可是,如果我们把艺术还原到人本身,就不会存在这样钉钉铆铆的截然之分。抛开长相的不同,肤色的差异,语言的不通,把一个人还原到纯粹的人本身,我们一样的需要呼吸,需要阳光雨露,需要交流,需要爱……这些最本质的共同点决定了我们情感上的共通性,或者说人性。再回到绘画本身,它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当“成教化,助人伦”的责任可以交由其他媒介来实现的时候,绘画便可还原到其最本真的状态,画笔、颜色、和着情感在画布上捻转生的痕迹。情感,是艺术的灵魂。
花也好,景也好,废墟也好,我们自己也好,在永恒的时间面前,都是过客。灿烂过,绽放过,生活过,最终归于沉寂,没入时间里。
《庄子·知北游》
廖宗荣的一花一世界,董文通的被毁坏的居所,都是我们置身其中,每每擦身而过却不曾驻足,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春天。玉兰花、樱花、桃花。几天饱满灿烂的阳光便让她们怒放,恣意、昂扬、团团簇簇、仿佛知道她们的生命短暂脆弱,才在最短的时间里用尽生命绽放到最美。世人爱花,怜花,惜花,也必是因其美丽且短暂。那种转瞬即逝的美,爱,却终究留不住。廖宗蓉笔下的桃花,不似我们通常赋予桃花的欢乐雀跃妖娆,而是另一种灿烂、孤傲和安静,有一种处于闹市却未沾惹半点尘埃的清澈。或者,这恰是画家本人的精神写照。
董文通画中的断壁残垣,经历了生命的喧嚣,以一种颓败萧条的姿态隐匿。这里,有人们生活过的痕迹,那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画家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将这些被遗弃的破落场景重新搭建在画布上——整体与细节的呼应,简练与繁复的对比,空间的错落与推进,既呈现出了绘画语言之美,也传达出画家本人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生命和时间的追问。
廖宗蓉和董文通两位画家都是用西方传入的油画和亚麻布作为媒介,但他们画中贯穿始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含蓄、内敛和以小见大的精神内核。有人推崇这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有人诟病这种结合。可是,如果我们把艺术还原到人本身,就不会存在这样钉钉铆铆的截然之分。抛开长相的不同,肤色的差异,语言的不通,把一个人还原到纯粹的人本身,我们一样的需要呼吸,需要阳光雨露,需要交流,需要爱……这些最本质的共同点决定了我们情感上的共通性,或者说人性。再回到绘画本身,它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当“成教化,助人伦”的责任可以交由其他媒介来实现的时候,绘画便可还原到其最本真的状态,画笔、颜色、和着情感在画布上捻转生的痕迹。情感,是艺术的灵魂。
花也好,景也好,废墟也好,我们自己也好,在永恒的时间面前,都是过客。灿烂过,绽放过,生活过,最终归于沉寂,没入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