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德滋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
  • 印象:
    val
    确定
  • 经营时间:
    15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
您所在的位置:德滋画廊>展览>展览详情

思维PS——台双垣重构艺术展

  • 无图

  • 无图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PS的思维策展人语(代前言

 

2013年10月,《重构——台双垣新艺术发布展》,在798的10家画廊同时举行,展出了著名跨界艺术家台双垣的水墨和油画、雕塑及装置等百余件作品。该展旨在宣告“重构汉字与台式书法”的诞生。作品从书法的角度出发,而“重构汉字”是展览的灵魂,本质上乃当代艺术的属性。它探讨的不是书法艺术本身,而是对于建立在“汉字文化”基础上的东方思维模式的解构与重建。因而这是“历史上最不同凡响的艺举”,不同者非在于形式,而是关乎其轻巧地颠覆数千年传统,更关乎此后产生的严肃议论、深层探讨,以及长远影响。当然,还关乎它的游戏品质。

千百年来“作为艺术”的中国书法,几乎所有人都还在追求和比拼“写的好”,这实在不值得探讨,因为那是有悖艺术原则的。台双垣所关注和思考、并大胆实验的是“重构汉字”。不管这种“台氏书法”能做多远,但在此前它是一种不曾有的“可能”,而现在它有了,无论它会走多远,今后它永远都将是“曾有过”的,这就够了。

 50后艺术家台双垣80年代活跃于美术与新闻出版界,多年来的创作实践和知识积累构建了他艺术触角与文化思维的作品框架,对传统和当代艺术的思考编织成了台双垣《重构——新艺术系列展》的独特语言。同时,它也势必从视觉到思维对观众产生影响。

作为艺术,在形式层面的“创新”终将被“新创”所超越。然而,衡量一种创新的价值,则在于其背后的文化支撑。颠覆传统并不难,给“颠覆”以足够的理由却非易事。——台双垣已经做了的,就是这件事。

 

层层剥解“台氏书法”与“重构汉字”

 

以虚拟的想象

向前追朔:

假设没有书同文、假设没有独尊儒术

——完成这假设的途径是:解构规范汉字。

结果是:

今天的中国将不一样。

 

那么,站在今天的节点,发挥现实的想象,

自然会得到完全不寻常的创意。

 

千百年来,我们始终在汉字文化的框架里面思维;

我们的所有教育都不曾提及超框架思维

因而,我们的群体想象力便被限制在我们的思维模式里。

 

艺术和科技的逻辑和动力是创新,

创新意识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

文明和进步是创新的产物——

 

首先认识汉字的“昨天性”

对于汉字文化的思考与探讨、是对建立在汉字文化基础上的东方思维模式的解构与重建。要知道,现在的规范汉字来源于秦始皇的统一,即 “书同文、车同轨。其所谓同是因为此前的不同;再有就是汉武帝时董仲舒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谓独是对应原有的百家的。两千多年来,文字作为硬件、儒学作为软件,软硬结合构成了我们的汉字文化思维模式和思想体系。

举例说:字。,中国传统建筑的楼当然是木结构的多层房子,里边住着男人和女人。简化字保留了樓的结构,替换了一个米字,从那里就已经(应该说那是曾经的换构)。然而在今天已经不具有本初的意义,已经是楼的符号。因为字里面并没有现代建筑的材料与结构特征、钢筋水泥、玻璃塑料的元素。

楼字既然是多层建筑的文字表达方式,并且是被符号化了的,因而拆分重组,在艺术 创作的定义下就皆无不可。

再比如中国的字,它顶天立地的一竖是左右居中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人类对自然空间的认识是地球观而非宇宙观,是地心说的产物,那时候哥白尼和《日心说》都还没有出现。当然,今天我们知道整个太阳系也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隅。所以,横向的字顿然产生的悬浮感,更合道理,而非只是简单地转个方向。

尤其字最强烈地显示了文化暴力。——这个字会让我不知不觉、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之感,它的内涵已经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然而这个字的构成却是人需,是为人必需还是人之所需呢?我们知道尊孔和尊儒是不同的概念,尊敬孔子的有学问并不意味着他的学说是我们的需要。因而,它虽与人良之食不同,但也未免过重了吧;尽管它并不妨碍今人的思想自由,但它毕竟有悖于现代文明。

在“现实中”,许多汉字都不具有本初的意思了,那么,在书法艺术创作里,“解构与重建”不过是把汉字的“源代码”(偏旁部首)做结构性重组。

就这么简单。——这么简单却没有人做,难道不是思维模式的问题吗?

 

激活具有“昨天性”的汉字

面对满目生字、甚至于可能一字不识的台氏书法时,更为基本的乐趣自是不言而喻的。把这满目的生疏,当成一派勃勃生气和新的生机,字认不认得此时已无关紧要,艺术最重要最本质的,本不就是提供和创造一个个新鲜的经验世界。首先,重构实乃一己之思,大而艺术一支、小则游戏扯淡,而已。远谈不上对于中华文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然而,两千多年来汉字全无变化,为什么?——因为汉字文化所构成的思维模式是一套“二维”的规范框架。而规范,当然恰恰是拒绝开放的保守思维。

每个字携带着它本身的固有的信息,组合成纵贯儒家思想的几千年历史传承,在汉字文化的规矩里面焉能对规矩的DNA”梦做他想呢?如果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三维或多维的开放的,把传统文化作为昨天的参照而非固守的规矩,把思维朝向未来“立体”的展开,我们所面对的岂不是无限可能的空间吗? 

重构”对于书法界的影响,是个认识问题。如果把台氏“重构”当做书法来看,那么多了一种表现方式理应视为对艺术的贡献吧?如果能够有更深层的思考,多开了一扇窗,则必然由不得人们抑制对自己思维空间的扩展与被激活。

 

重构汉字的互动效应

作品与观众产生“互动效应”与持续影响,历来是艺术家不易满足的愿望。对此,台双垣有三个方面的初衷和预期。

第一:台双垣并不是书法的研究者,从观赏书法作品的层面,设若写同一首唐诗,这样的一幅字悬于堂前,观者必不会像看规范汉字那样一目了然。于是,他若细端详之,明白之后会觉得有趣。这无形中既扩展丰富了书法创作,同时又增加了人们对传统汉字源代码结构特征的辨识兴趣,进而在与书法作品的对视和参与中重温古诗词得以文化怡情。

第二:以行为的方式完成重构汉字所具有的游戏性。在人们弃笔而操键盘、提笔忘字、书写难堪之当下,假如你掌握了此中门道(重构书法人人皆能),无论自娱还是与人同乐,都必将小小地开动脑筋,创作出尽可能不像原字的来。那么,你必会调动头脑之内存,甚至搜索你储存有限的繁体字,在记忆的平台上拆分某字的原写法、重组笔下的新写法,这过程,无论你猜对方还是被对方猜,无疑都是对传统汉字(笔画结构)的一次复习。并且和作者一样,穿越数千年,探寻着仓颉造字以及书同文定稿之前的其他可能。于是,把玩汉字,岂不是享受古老中华文明的赐予吗。

第三:当我们对定型两千多年的汉字勇敢地玩重构的时候,其实已经颠覆瓦解了我们传统的思维定式,假若以同样的精神去看待处理其他事物,多一个角度,多一些思维,势必会多许多空间和更多的可能。——这亦即是本展的主题《思维PS》。文化创意如是、科学探索亦如是、科技发明更当如是。

除此之外,假如我们做更深入的思考,那么,我们不妨假定当初若没有书同文独尊儒术,华夏文明将是如何走向?中国又会如何影响世界?

 

台氏汉字艺术的当代性

艺术家若只有艺术思考是不够的,然而艺术家的文化思考还是要以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关于“台氏汉字艺术”,已有艺术界、学术界、文化界的一些中高层专家学者给予较高评价。

——Chinadaily美术部主任、中国美协艺委会的张耀宁撰文说:“根据中国汉字的构成,拆散重组,赋予其以娱乐功能,台先生应是第一人”。

——著名学者、艺术家乔迁在比较徐冰与杜尚后写道:“使观者主动地把不可辨识的字与一个现实中使用的字对应起来。这就是台双垣的智慧。或许此“字”非彼“字”,台双垣不是把字变了个组合,他想说的是,当文字不指代意义的时候,构造起来才是艺术。

——2013年5月,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校长陈曦教授看到台双垣的作品,便兴奋不已地表示台氏书法在学术上是站得住的。陈校长是古汉字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她的首肯对“重构汉字”也是鼓舞。

——美协理事、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罗敏认为;“不管这种“台式书法”能做多远,但在此前它是一种不曾有的“可能”,而现在它有了,无论它会走多远,今后它永远都将是“曾有过”的,这就够了。”

——《重构》展期间,旅日学者、现代艺术家张晓东教授循迹来访,与台双垣相谈甚欢。他认为,现代艺术100年,在西方、在美国已经走不动了,而从台双垣的作品却读出既有根有据又有别以往的“艺术文化”,与肤浅浮躁的大量所谓当代艺术正好形成对照。

    另外,广大观众通过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文化信息而丰富思维和娱乐生活,自然是好事。

至于何以定义它为当代艺术,那是因为书法被叫做艺术的几百年来,并无任何创新和超越,照着葫芦画的再好也不过是瓢,台双垣这是歪脖儿树,丢不进传统里去;而当今通常所谓当代艺术,其实从视觉到心理都与观众存在着不小的距离。他希望自己的东西既不掉进老套又能接地气,这是其追求的当代艺术。

有趣的是,恰在《重构》展期间,第二届全国书画创作交流研讨会在杭州举行,《重构汉字与台氏书法》论文入选论坛并获金奖。

此番,在《重构》展后不足三个月,德滋画廊推出台双垣的《思维PS》,所呈现的是在延续其观念的前提下的新作。他以平面、立体、悬空的多重方式从视觉到“场感受”,击碎人们的传统思维和经验意识,并有意把你引入徐冰、杜尚和达利的影子里去辨认辨别和辨识。 

——你以为然,或者并不以为然,都不关紧要。

——要紧的是,汉字文化之于你,是什么关系。

 

策展人:白洪、王世杰    

2013年12月

 

艺术家介绍 

台双垣,1957年生、北京人。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第一届艺委会成员(19862000)、北京基督教青年会(YMCA)白雪美术研究会副会长、第5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当代艺术展评委总策划、《财富和艺术》主编出品人、和艺术网总监。

1974年首次入选北京美展、1985年至2005年参加中国美协、北京美协主办的各类展览,作品三十余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优秀作品奖),并曾在比利时、日本、新加坡、韩国展出;油画作品参加艺博会和拍卖等、由政要和私人博物馆收藏。

30年来从事绘画创作、杂志美术编辑、画刊主编、展览策划等工作。在报刊发表大量文艺评论、时评、杂文、绘画作品、开设多个图文作品专栏;策划、主编、主创、合作艺术杂志、畅销图书三十余部(种),出版个人创作画册与合集近百部。

2008年进入北京798艺术区,创办艺术机构和媒体。并参展、个展、策展五十余个。

2013年首创台氏汉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