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信 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6年
- 展厅面积:900平米
- 地 区:上海-普陀
寻人启事——张正民个展
- 展览时间:2016-01-09 - 2016-02-28
- 展览城市:上海-普陀
- 展览地点:华府艺术空间,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4号楼217室
- 策 展 人:吴放
- 参展人员:
展览介绍
【学术主持文章】
前言
文/李小山
在我们时代,水墨画领域是最容易浑水摸鱼的地方,只要看看各种人怀着各种心思粉墨登场,就略知一二了。很有一种说法,当下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水墨画热” ——按我的看法,如果“水墨画热”是事实,那将会催生更多的投机者,无论是资本还是画家,或为利,或为名,肯定是忽悠的成分居多。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 现实:一方面,以水墨为主题的展览数不胜数,另一方面,有成就的水墨画家可谓凤毛麟角。
我相信一点,无论是水墨画,还是其它画种,人为地制造热闹和繁荣都是无效的和短命的。水墨画的兴盛不在于参与者的“量”,而在于作品的“质”。这个道理其 实谁都懂得,事到临头,装糊涂而已。正民与我多次谈及这一问题,他坚持自己的方向,不妥协,不高调,以作品说话——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宣言,一切口号都与 实践无关,创作是不可知的,任何艺术家都不能事先规划好未来。我得补充一句,正民并不排斥理论,他只是抓住创作的核心问题,观念、技巧、表达等等,是在创 作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和完善的。所以,正民宁愿不断以“试错”的方式进行自我纠错,而不是追寻所谓的“完美”。
“试错”是科学实验的概念,用在艺术创作里,并没有不妥。艺术家需要弄清楚何种方式适合自己,就必须不断调试。在当下,水墨画是一块试验田,各种方式、各 种手段层出不穷。问题在于,它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很长时间里,有关水墨画的讨论汗牛充栋,很多人至今仍然各执一词。这是对的,创作领域的清一色是可怕 的。但是,水墨画的价值,水墨画的边界,水墨画的艺术史意义这些问题是被悬置的。人们过多地关注它的功利性实效,现实压倒一切,以至造成思考的缺失和退 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墨画的问题要比其结果重要得多,这是因为:1,水墨画作为本土艺术如何完成“现代性”转换始终混沌一团,处在进一步退两步的境地 中;2,大多数水墨画家受到外部势力的压迫和诱惑,很容易成为利益的俘虏;3,水墨画的生态已经荒漠化,资源的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水墨画家面临的 困境比想象的更大。我记得我和正民讨论过,除了以最大的决心和恒心向前迈进,别无他法,最令人遗憾的做法是停留在一半的地方,前后不靠——还是相信那句俗 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正民这几年的作品相当有起色,使人刮目相看。具体来说,正民的作品注重整体效果,又不失细节。我前面说水墨画是试验田,正民是为数不多的在这快田地里开花 结果的水墨画家。他把笔墨问题,韵味问题,形象和表现问题统统集中在画面的整体性中,视觉上颇为新鲜,技巧上不失细腻。不久前,正民和我说起,他正在做更 深入的探究,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充分地呈现出来。我当然替他高兴,并且我想象得出,他的新作会呈现一种特别的魅力。
2015年12月19日
【策展人文章】
有关记忆的“寻人启事”
文/吴放
张正民曾在一次对谈中说道:“艺术家必须有一个自我的态度。如果说‘艺术创作和现实的真实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的话,那就去呈现这种矛盾与冲突,只有纠结到刻苦铭心,才能‘真实’体现。”在这简短的字里行间里,熟悉他的人已能轻而易举的勾画出他说出这段话时那耿直而又坚持的表情。这就是张正民,有着一股韧劲,有那么点憨厚,更多的是一份坚守。在这场名为“寻人启事”的展览中,或许我们都在静静的期待着更多与他“趣味相投”的人,一起经历一场萍水相逢和相见恨晚。
欣赏张正民的作品,会让你产生一种怀疑。他到底真的只是一位简单的“社会中人”,还是隐藏在这一假象下的深刻“哲学家”呢?“文化语境”和“社会反思”是张正民作品中的两大线索。由此,张正民的水墨作品流淌着岁月更迭留下的文化碰撞,以及社会变迁影响下的思考冲击。只是,他的作品里没有过分抽象的画面语言,也没有追求炫技的画面技巧。淡淡的、新鲜的、富有特点的,张正民将他的“哲学认知”移植在这看似朴实的画面里。在此次展览中,你将看到艺术家近期创作的精品力作,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儿”,以及这些“人儿”背后所指代的时代经历和文化背景,都将成为你手心里不小心戳到的“刺儿”。它轻轻的刺激着你的神经,只是轻轻的,绝不大动干戈。但也恰恰是这小小的“刺儿”,总是隐隐的,不可忽略的影响着你的思绪。这就是属于张正民的表达,看似朴素平实,实则却总让你“牵肠挂肚”。
张正民也在我们手心里藏着另一根“刺儿”,就是他的水墨情结。在水墨被过分消费和瞩目的今天,张正民依旧保持着一份冷静和自制。身处充斥“国际”字眼的当下时代,他认可其给予水墨的转型机遇。张正民认为创作必须具有时代特征和印迹。艺术家要聪明的体现时代特性和文化特征,“水墨”仍是他的第一选择。不为了市场、不为了名利,他选择“水墨”只因为这是他的文化智慧。“水墨”让他的作品有了更强烈的叙事性和象征性。可以说,水墨是他创作的媒介,更是他作品的脉络。他对水墨的执着试验和不懈尝试,都让我们更加理解他赋予作品的精神力量。当水墨成为一种潮流,张正民则将它视为由自我发散的本能追求。少了那么点儿“功利”,多了些可贵的“人情味儿”。
“或许记忆存在与不存在已不重要,我所在意的是,有一种记忆永留在你的生命里并于精神空间融为一体。”这段张正民写下的南极行有感,每次想来都令我难以释怀。张正民的作品里有一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记忆,而如今的我们再看张正民作品是否又有了新的记忆?又或者,最终这些记忆究竟会以怎样的形象留在我们的生命里和精神空间里呢?可以肯定的是,张正民的作品一定或多或少的为我们的记忆增加了更多的重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