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大雅堂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大雅堂>画廊动态>正文

外国画廊:遥望还是挺进

2011-04-15 10:34:31          

  已经成为一年一度艺术盛事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今年更名为“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将于5月2日到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届时,将有118家画廊参加本次展会,其中海外画廊占到60%以上,为历届之最,这表明国际画商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每天下午,意大利人Francesca都会端着一杯意大利红酒,站在窗边眺望苏州河畔发绿的杨柳。这座位于上海苏州河畔近2000平方米的老厂房,如今已经被改造成时尚风味浓厚的B&B画廊,Francesca担任这家意大利画廊的艺术顾问。此外,为了“行走方便”,她还起了一个典雅的中文名字:贾芳。   过去两年,华人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炫目表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画商来中国淘金。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在今年第四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里,共有78家海外画廊参加,占了所有参展画廊的三分之二,比2004年举行第一届时多了近50%。   市场火爆,吸引海外画商   接二连三的画展,马不停蹄的拍卖,不断创新高的价格……国内艺术市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艺术家们都声称遇到了一个“识货的好年代”,而越来越多的海外画商蜂拥进入这个新兴的市场。   上海B&B画廊也是其中之一。B&B arte是意大利的一个家族画廊,属于Bonelli家族。老Bonelli 20年前创立了Bonelli arte画廊,后来他的儿子小Bonelli又开设了分画廊Bonelli lab,所以之后合并就形成今天的B&B arte,以经营意大利的当代艺术为主,在亚平宁半岛颇有名气。   “在西方有很多收藏家喜欢中国艺术,这是一个我们迫切地想发掘的、并且不断与之熟悉的市场,并且不只是我们希望进入这个新市场。” Francesca的说法在海外画廊的经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过,他们并不是第一家进军中国的海外画廊。从2005年开始,上海、北京等城市每个月都会有来自日本、意大利、韩国、德国、法国等国际画廊的分支机构开幕。2005年,意大利的常青画廊在北京798工厂内圈定了地盘,它的入驻还被艺术圈内称为“798最正规的现代艺术画廊”。常青画廊于1990年由 Mario Cristiani、 Lorenzo Fiaschi 和 Maurizio Rigillo 三人在意大利创办,北京的画廊是他们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   “中国当代艺术的实力和未来潜力无疑是吸引海外画廊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中国的土地、人员和制作成本较低,可以在这里租下大空间,制作和展示规模比较大的当代艺术作品,实现很多项目,也同时提高他们在本国的影响力。” 著名纽约艺术杂志《Artforum》的亚洲区代表黄小璐对此分析说,该杂志如今在艺术展览、艺术评论等报道越来越多涉及到中国的内容。   伴随海外画廊来到中国的,对资本嗅觉灵敏的“狼”也跟着登堂入室,“国内艺术市场有很多国际倒爷在制造假象,很多人因此上当,比如拍卖市场的红火。”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赞助方尤伦斯基金会的总策划费大为说道。他接到过不少来自国外的秘密电话,打电话者都是来自西方的投资者,或许称为投机者更为合适。“他们说有个秘密的投资计划,要在三五年内完成,少的都是达5000万美元的对冲基金,他们一般进行短线投资,就像选股票一样,通过图表分析,看中某些中国画家之后,一下买进几百张,然后通过接连不断的艺术拍卖市场上‘伪拍卖’,抬高价格。”   由于国内艺术品价值认定体系不完备,上了拍卖场就像给作品安了身份证明一样,通过“伪拍卖”的多次成交,很快就可以使艺术市场认定这个价格。有的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际拍场上,就像股市中的庄股一样,自卖自买,抬高价格。   海外画廊:我们并无任何优势   在Francesca花费重金装修摆弄好场地后,B&B画廊于今年四月初开业,并从意大利引进四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开幕展。然而,这在艺术展览本就多如牛毛的上海来说,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   “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事后,Francesca承认受到了一些挫折。她还得好好思考的是:在她未来的画廊经营规划里,如何在中国经营意大利的艺术家作品下,又能寻找并代理到中国的当代艺术家。   上海的另一家海外画廊茂名画廊,同样如此。这家位于上海另一繁华区茂名路的日资画廊,于2006年7月开业,至今已有近一年。画廊分三层,有近3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其日本母画廊收藏了马克•夏加尔、萨尔瓦多•达利、艾尔特等大师的原作,实力不俗。“经营并不如预料那样红火,交易的并不多,买家还是以外国人为主。”其艺术主持王小刚说道。   “外国画廊在这里完全没有优势可言。中国艺术市场目前几乎完全是中国艺术品,对于其他国家的艺术品,市场极小。” 常青画廊的北京负责人Federica Beltrame说道。而另一方面,外国画廊利用国际上的良好口碑在中国艺术市场上获得中国艺术家的认可并受为代理,还要假以时日。原因也许很简单,也许很复杂:暴利的时代,没有人愿意遵守规则,此外,中国的人脉关系复杂,甚至连艺术品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   “我们必须像客人一样,在意大利,常由我们画廊自己举办艺术展,但在中国我们必须顺着你们的方式做,并期待与本土画廊及艺术家的合作。” Francesca说道,参加各种各样的展览派对、熟悉人脉,是她近两年要做的主要功课。   不过,仍然有不少海外画廊通过参加国内的各类艺术博览会,观望和刺探这个市场,说不定随时就会有所行动。来自比利时大雅堂画廊的合伙人何兢就在筹备在国内选址开一家分画廊。而Howard Greenber画廊是纽约著名的影像画廊,Howard Greenber本人就是在纽约听说过众多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传闻,带着对陌生市场的兴趣,来参加这次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   真正想要做点事的海外画廊,却因为外来“狼”所做的不良记录反而成为受害者。北京常青画廊负责人Federica Beltrame对此颇有感触:“西方目前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真正懂得中国艺术,但一大部分人关注中国艺术只是为了赚钱。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艺术市场上各种新花样出现得太快了,价格实在升得太高了,这让画廊都难以接受。”画廊运作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并把他在艺术市场上包装出来,一般需要3至5年,而价格的提前透支则意味着画廊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
 
  本土画廊:富市场,穷画廊   “外国画廊在中国的人际关系,对政策的掌握,对收藏家趣味的把握,都没有本土画廊更有优势,而在艺术家资源的争夺方面,也处于下风。”北京现在画廊主持人黄燎原说,该画廊已创立了三年,代理了20多位当代艺术家。“而且,中国画廊的资金实力也未必不如外国画廊,现在不仅光是中国的投资者跟我们合作,也有不少西方的资金要求跟我们合作。如果画廊要进行有规模的融资,并不难。”北京环碧堂画廊的董事长李国胜也认为,在一个权力分布已经形成的艺术市场里,海外画廊对于中国画廊的冲击并不大。   似乎并没有人为外国画廊抢占中国市场而感到担心,或许本土画廊本身的问题就已经够多。据统计,中国已经有5000家画廊,但目前有很大一部分还是简单的销售作品的画店,真正用市场操作手段和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的画廊不到100家。这个数字在黄小璐看来,略显保守,“可能还不足20家。” 作为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主体的中国画廊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一现实至今仍未有彻底地改观。   真正的危机,是来自艺术拍卖市场对艺术品资源的疯狂掠夺。本应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画廊,在与拍卖行对资源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富市场、穷画廊”现象的倒挂,已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典型特征。与此相反的,每年各种大小艺术拍卖不下百场,艺术拍卖行也因此鱼龙混杂。相对于本土画廊对一个艺术家3至5年的长期固定投资,才能赚得10%左右的利润而言,拍卖行则不需担负任何责任,盈利更为轻松。作为一个中介机构,它们的收入来源就是买卖双方所付的佣金,一旦拍品成交后,买卖双方都必须按规定缴付相当于拍品成交价10%左右的佣金。利润回报率远快于画廊。   “画廊这个行业,实际上已经越来越难做。” 黄燎原说,尤其在艺术品市场火的时候,用合理的价格拿到艺术品则成为画廊头疼的事,“培养一个艺术家,并给画廊带来盈利,一般需要两三年后,这其中包括画廊支付给艺术家的费用,还有展览场地、人工、宣传、画册等成本,除去这些,一年利润也就在11%左右。这两年炒势太凶,我们都在控制出货,画廊根本没盈利。”“画廊原先并不关注拍卖市场,但现在画廊艺术品的定价也得参考艺术品拍卖市场,这使画廊的经营极为被动,拍卖的高价使卖画越来越难。”已创办10年的上海香格纳画廊负责人劳伦斯•何浦林说道。   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的赵力2006年进行的“北京地区画廊产业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北京地区画廊仍以经营当代艺术品为主,40%的画廊仍处于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经营,面临生存的窘境。   不过,国内收藏市场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新的希望,一些画廊经营者表示,在3年前北京地区画廊的客户中海外机构和个人的购买份额占到了70%~80%,目前的趋势则是国内私营机构、国有机构和个人正逐渐成为购买艺术品的主体,很多画廊经营者认为五年内很可能迎来一个新的画廊时代。而在海外画商们看来,中国每天都在发生新的故事,产生任何奇迹都不足为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