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4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2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广东-阳江
邓宝剑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 |
---|---|
籍 贯: | |
艺术简介
文艺学博士 书法博士后 北师大书法系主任 副教授 校长助理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76年出生于河北宣化。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后留校任教。自幼习书,于楷、行、草、隶诸体多有涉猎。著有《玄理与书道——一种对魏晋南北朝书法与书论的解读》,出版有《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师作品集-邓宝剑》。致力于美学和书法史论的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如:《“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魏晋南北朝之艺术形而上学论略》(《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艺术体制与艺术境界》(《问道》第二辑,2008)、《探寻“元形式”——书法艺术的形式构成与形而上学原理》(《问道》第三辑,2009)、《颜真卿楷书渊探微》(《中国书法》2006年第5期)。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一所师范类大学,创立于1902年,至今已百余年历史。一大批名师先贤先后在这里弘文施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著名书法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生前曾为北师大题写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师大的书法专业发展至今已有十年光景。诸位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岗位上辛勤耕耘,邓宝剑先生便是其中年轻的一位。他严谨、睿智,对文艺美学、书法史等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他的书法教育观点独到,个性鲜明:
没有人的情感参与其中,美便不成其为美。只要人在,书法就会发展,中国人在,中国书法就会发展,除非我们已经堕落到对美的事物毫无兴趣。
北师大是百年名校,国内一流大学。在国内高校的书法专业中,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首师大、南师大、兰亭书法学院等都具有较大规模,其教育思想也各有不同,“书卷气”便是一个书法家由于学养的深厚而在创作中透露出的某种高雅气质。“书卷气”常常是和“金石气”对称的。写在纸上、简上、帛上的墨迹有一种书写的鲜活感,天然带有一种“书卷气”;而石碑、青铜等材质上的字迹带着刀刻、铸造、磨泐的痕迹,天然带有一种“金石气”。由此,我们可在书法创作中自觉地发扬墨迹中的书卷气,也可自觉地汲取金气。
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书法专业会有这样两个特征。第一,教师会引导学生真诚地学习前人的经典之作。深入研习古代法帖“。在章法构成方面成绩特别显著。第二,学生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培养。有非常好的表现技巧,让人心生期待。 当代书法理论最显著的成就是对书法形式构成的探讨,而书法艺术本体论问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了一些。宋人严羽有句话说得很好:“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书法也有“别材”、“别趣”,和 诗歌道理相通。
关于临帖,我主张“不择手段”地提高书写水平。注重实临与意临的结合,以及精临与泛临的结合。做到既“博”且“精”。 在古代书论中,孙过庭、张怀瓘、苏轼、米芾、黄庭坚、董其昌、王澍等人的书论皆极为耐人品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论虽然大都篇幅不长,但其中所表达的形而上精神却堪称历史之绝响。
在当代书论中,邱振中、沃兴华先生对书法形式的探讨对我有较大启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76年出生于河北宣化。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后留校任教。自幼习书,于楷、行、草、隶诸体多有涉猎。著有《玄理与书道——一种对魏晋南北朝书法与书论的解读》,出版有《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师作品集-邓宝剑》。致力于美学和书法史论的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如:《“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魏晋南北朝之艺术形而上学论略》(《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艺术体制与艺术境界》(《问道》第二辑,2008)、《探寻“元形式”——书法艺术的形式构成与形而上学原理》(《问道》第三辑,2009)、《颜真卿楷书渊探微》(《中国书法》2006年第5期)。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一所师范类大学,创立于1902年,至今已百余年历史。一大批名师先贤先后在这里弘文施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著名书法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生前曾为北师大题写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师大的书法专业发展至今已有十年光景。诸位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岗位上辛勤耕耘,邓宝剑先生便是其中年轻的一位。他严谨、睿智,对文艺美学、书法史等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他的书法教育观点独到,个性鲜明:
没有人的情感参与其中,美便不成其为美。只要人在,书法就会发展,中国人在,中国书法就会发展,除非我们已经堕落到对美的事物毫无兴趣。
北师大是百年名校,国内一流大学。在国内高校的书法专业中,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首师大、南师大、兰亭书法学院等都具有较大规模,其教育思想也各有不同,“书卷气”便是一个书法家由于学养的深厚而在创作中透露出的某种高雅气质。“书卷气”常常是和“金石气”对称的。写在纸上、简上、帛上的墨迹有一种书写的鲜活感,天然带有一种“书卷气”;而石碑、青铜等材质上的字迹带着刀刻、铸造、磨泐的痕迹,天然带有一种“金石气”。由此,我们可在书法创作中自觉地发扬墨迹中的书卷气,也可自觉地汲取金气。
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书法专业会有这样两个特征。第一,教师会引导学生真诚地学习前人的经典之作。深入研习古代法帖“。在章法构成方面成绩特别显著。第二,学生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培养。有非常好的表现技巧,让人心生期待。 当代书法理论最显著的成就是对书法形式构成的探讨,而书法艺术本体论问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了一些。宋人严羽有句话说得很好:“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书法也有“别材”、“别趣”,和 诗歌道理相通。
关于临帖,我主张“不择手段”地提高书写水平。注重实临与意临的结合,以及精临与泛临的结合。做到既“博”且“精”。 在古代书论中,孙过庭、张怀瓘、苏轼、米芾、黄庭坚、董其昌、王澍等人的书论皆极为耐人品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论虽然大都篇幅不长,但其中所表达的形而上精神却堪称历史之绝响。
在当代书论中,邱振中、沃兴华先生对书法形式的探讨对我有较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