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45年
- 展厅面积:500平米
- 地 区:北京-东城
作者:陈葆棣
没有一个画家不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没有一个画家希望自己的作品一钱不值。尤其是职业画家,他必须在学术上成功的同时,在商业上也获得成功,他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市场化的今天,衡量一件艺术品的价值高低的尺度是“价格”,何况在某种程度上讲,一个画家名气的大小、画价的高低也是对画家成就的肯定,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画家要有勇气面对市场,让自己的作品给观者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个人的艺术价值也得以体现,何乐而不为呢?
诚然,美术作品是画家辛勤耕耘的成果,是画家心血的结晶。在画室里、在展厅里人们欣赏它的艺术性,一但进入市场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其价格还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市场竞争是无情的,艺术品市场的竞争就更为残酷,在拍卖市场上有的作品几十万、几百万,有的无底价也无人问津,这是因为艺术品与一般实用商品不同,一般品牌的同类商品价格差异不大,这是实用性和批量生产所决定的。艺术品则不同,大师、名家之作和一般人的作品价格有天壤之别,前者成就高、影响大且作品数量有限,所以保值、增值的空间大,其价格自然不菲,而一般人的泛泛之作比比皆是,自然不能和大师的价格相比。
画家的作品既然成了有价商品,那么价格是怎么来的呢?我以为,构成画价的基本因素是:作品质量+画家知名度+经营方式=画价。
有人说,三个因素中画家的知名度是第一位的,也有人强调作品的质量应该是第一位的。我认为,买家的用途不同、眼力和学养不同,看问题自然不一样。如果买家是懂行的收藏家,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质量。其因有二,第一:有质量的作品才有欣赏玩味的价值。第二:有质量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买家是外行或是为送礼,那无疑画家的“知名度”是首选的。其因也有二,第一:买家不懂画,缺少艺术素养,自然缺少欣赏艺术的眼力,那也只能拿着耳朵当眼睛,听说谁的名头大就买谁的。第二:买画是送礼,名儿大说出去好听,至于作品的质量如何与保不保值,画既送人就与自己无关了。当然,买画收藏也罢,送礼也罢,画家的知名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画家的知名度是怎么来的呢?这问题说来复杂,按理来讲,画家的知名度应该是其艺术成就为大家认可,逐渐建立起来的,这应该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艺术之路,只有为数不多具有卓越才华的画家,历经几十载的努力才能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当然也有例外,有的画家通过仕途进入名人轨迹,有了不错的位置,知名度随之提高,画价迅速攀升。中国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人们素有官崇拜的习惯。现今是新社会,当官的成了公仆和人民的勤务员,但原有的见官就崇拜的习惯势力还根深蒂固,这种现象也不足为怪,这也是中国艺术的特色吧。但即能作官又能画画的人必定很少,多数画家只能用作品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道路虽艰辛而漫长,但很实在。
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同的书画家的影响力和价格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自然会排除书画以外的因素,衡量一下这位书画家真正的份量,如果“缺斤短两”名不附实,自然会贬值。相反,名副其实,或价值被低估了,自然会升值。近的不说,清代同为乾隆年间的郑板桥和刘镛,其二人地位相差甚远,刘镛为当朝宰相一品大员,其书法自然是一字千金,而郑板桥只是个七品县令,后来县令也作不成了,回扬州当了自食其力的“职业画家”成为了布衣,以卖画为生,其身价远不能与刘镛相比。但在今天看来,他们生前的地位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其艺术成就。郑板桥被大家所推崇,其价格远在刘镛之上,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笔者自1967年追随王雪涛先生学习花鸟画,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这位艺术大师二十多年的生活状况和作品价格的变化。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在北京少年宫学画时就常与小画友一起去荣宝斋看画,那时我就很喜欢王雪涛先生的作品,记得当时王雪涛先生的小品是三块钱一张,那是他五十几岁的作品,在我的记忆里那些画精彩极了。王雪涛先生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刚强不阿,遭1957年反右,重重一棒子的打击,待我跟先生学画的“文革”时期,先生只好在家中闲居避祸了。雪涛先生才华横溢、思维敏锐、待人真诚,谈及人际关系和时局时出言谨慎。五七年以前的作品款识长题很多,文才极佳,自反右以后大多穷款,长题款不多见了,这与五七年的遭遇有关。文革时期文化艺术被摧残,花鸟画被冲击,在这个特殊时期,有人蹬门索画,先生如遇知己,总是十分高兴的有求必应。既不收钱也不收礼,还搭上纸墨费用。这一时期先生多以梅花之类的作品相送,赠画者心甘情愿,索画者心安理得,每当索画之人离去时,先生总是目送着他人的背影很远,似乎在感谢索画人对自己的尊重。文革后期求画者大都带点礼品,也不过是几斤水果、一盒点心之类。现在见到的许多雪涛先生的拍卖品,价格在几万、几十万,很多是当年求画者分文未付而得到的。每当想起先生当年的生活状况和现在的拍卖价格,两相对照,心中不免有些酸楚。到七十年代,北京允许荣宝斋、宝古斋、燕京书画社、北京画店等八家经营字画,吾师雪涛先生的画价列入一流画家的行列,当时的收购价也不过十五元一方尺。现在随着国力的提高和人们对艺术的尊重,王雪涛先生及前辈大师的作品价格都已是几万一方尺了。2004年秋季拍卖会,雪涛先生的精品已达了十五万一方尺。我深信,随着今后人们对他艺术价值的进一步认识,他的作品价格进一步攀升是必然的。
现在人们收藏艺术品的热情高涨,随着市场的发展,我的作品在场拍和网拍上也渐有行情。我不想回避市场,因为除了生活的本能之外,我认为艺术市场也是衡量艺术创作价值高低的试金石。市场上,买家是以真金白银来换你的作品,是出于对画家劳动的尊重。作为画家必须认真对待,要认真创作精品,即对买家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不能因为有人买就粗制滥造。近读明代大儒陈眉公所著《小窗幽记》中,有“书画高雅事,贪痴亦商贾”之句,很有道理,意思是说,书画是高雅之事,若贪心过分就失去了当初的本意。看来事物都有一个合适的度。作为书画家有人青睐,藏家追捧是好事,但不能因此迷失自我,成了金钱的奴隶。一个敬业的画家要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作品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行家的挑剔,因为好的鉴定家总是有的,他们会从众多作品中挑出精品、抛弃垃圾。每想到此,心中汗然,怎敢不认真作画!
2004.12.25 于沐阳浴雪书屋
(文章来源: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