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静清文苑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东城
您所在的位置:静清文苑>画廊动态>正文

中国画的过去·现在·未来——崔如琢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2013-08-15 16:28:09          

中国画的过去·现在·未来——崔如琢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时间:2013年5月10日 13:30-14:30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

主讲人:崔如琢

活动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教授

   

    张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崔如琢先生给我们做讲座。崔先生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曾经在原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执教,今天崔先生两位老学生已经到了现场,李泓先生和李正安先生都是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的教授。今天能够请崔先生到我们这里做讲座,我们也感到非常荣幸。

崔先生在中国画的创作领域大家已经看到历次的展览,今天我们想通过崔先生亲身的经历,了解一下崔先生在艺术上探索的过程,我想对大家学习和艺术创作都会有所帮助,有所注意。下面我们请崔先生给我们做讲座,大家掌声欢迎。

    崔如琢:刚才看到两个老学生,一个是李泓,当年我在学校上课时他是班长,是最优秀的学生。旁边还有一个是才子,看到面熟,名字都叫不起来了,头发都花白了。

    看到这些老学生,虽然地点变了,但还是回到了母校。1980年我离开中国,33年真的是弹指一挥间,如梦如幻,我感到人生太短,太快了。我跟李泓讲,前两年你到我家里还那么潇洒,今天看到你以后,体重至少长了有十公斤。时间过得太快了。

    按中国的年龄来讲我是整70岁,人过七十古来稀,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回事,我七十岁的心还这么年轻,心态可能比在座的同学们老一点,可是当我在画室里画画时还充满了激情。有时喝完酒以后,一画就画好几个小时。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展览,我自己最满意的四幅画就是酒后画的。当时我一个老同学来看我,喝完酒以后说你画张画吧,没有见过你画指墨。吃完饭八点,一直画到深夜一点。这四张画是我那个阶段最满意的四幅画,这四幅画我交给了国家博物馆。

    刚才是开场白,为什么讲这个开场白?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是什么?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太短了。五十多年前,当年我12岁,秦仲文先生讲你要想学画,要想画好中国画,要到故宫去,故宫每年尤其是9月都把好画拿出来,北京秋高气爽,你拿着纸拿着笔去到故宫临画。如果说你不去故宫画画,去临画画,你就不懂什么叫中国画。

    我们那时候很小,很听话。按照老师的指点,每个星期、每个寒暑假都老老实实地到故宫去临画。当时也不懂,就是照葫芦画瓢。但是每天看,每天画,时间长了,慢慢就有点收获,有点感悟。这么一晃就50多年。

    现在回想起老师讲过的话,我们才能够体会当时老师的用心,也能够体会作为一个中国画家童子功有多重要。很多朋友都问我,说你在美国那么多年,现在回来又有十几年,怎么你的画风变化这么大?为什么你画的画老是有变化,老是不同,老是有新意?我可以回答一点,我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要感谢我们的历史,要感谢我们这些先贤,因为在故宫这段学习,让我们有意无意的,让她们的乳汁哺育了我们,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到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艺术的伟大。

    因为时间很宝贵,刚才我的助理跟我讲,今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就不多罗嗦了。我就讲讲我从艺50多年对中国画的认识和体会。因为作为一个画家,当谈到观点的时候是很自恋的,也是很主观的。所以有很多的观点,有很多的认识不见得正确,只是给在座的同学和朋友们做参考,去研究去思考。当然我所讲的都是我的心里话。

    今天讲的题目是谈中国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当我们谈到艺术的时候,尤其是谈中国画,我们不能够离开历史。因为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作为一个文人,作为一个画家,能够学到多少,那是很有限的,尤其这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经历太多的苦难,我们的文化也经历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变化。可是当我们谈到艺术的时候,又不能够离开这段历史,因为这段历史让我们反思,让我们能认识我们这条艺术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一百多年前,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我们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转折,而在这个转折期,西方列强开始侵入中国。他们从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侵入中国。鸦片战争让我们的民族开始认识自己,我们虽然有那么多年的历史,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伟大的民族称雄世界几千年,可是英国几千支枪,几千个人从广州就打到北京,让这个民族不知所措,签订了许多不应该签订的屈辱的条约。

    因为鸦片战争让我们的民族开始崛起,也让许多的中国知识分子、政治家开始反思。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向西方看齐,许多的知识分子到欧美去留学,也有到日本。因为留学,由于眼界的开阔,开始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不足。

    概括来讲,因为西方的进入,我们开始搞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满清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崛起。后来有戊戌变法,有了辛亥革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了。封建社会结束以后,西方的列强进入中国,军阀开始割据,有了五四运动,以及后来国内的战争,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也是统一了,但是文化并没有结束。我们经历了很多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也就是说,从1940年的鸦片战争,一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这一百多年中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哪些方面进步都是飞跃的。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艺术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成就是伟大的。

    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今天重点谈的是中国艺术,谈到的是中国画。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我们现在反思这段历史才发现很多方面我们是矫枉过正。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是文化,五四运动是伟大的,但是打倒孔老二是错误的,践踏历史是错误。胡适之提出的全盘西化是错误的,鲁迅提出的中国的精神是阿Q精神是错误的,中国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是错误的,中国的文字要拉丁化是错误的。

    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到今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是你和我,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多少年的积累,多少年的创造才有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都学过历史,四大文明古国,真正能够把民族的历史延续到今天的只有我们中华民族,这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虽然一百多年来,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知识分子对我们的民族和历史、文化进行了践踏,进行了诬蔑,但是我们的文化还是延续下来了。

    但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反思这段历史,当我们走到山东曲阜,当我们走到杭州西湖,我们会看到许多的古迹被践踏,被破坏,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很多古迹被践踏,我们的精神同时也被践踏。所以中央提出来我们要正本清源,我们的文化要振兴。这一点,太重要了。

    我们刚才谈的是简单的近代史。我们再谈艺术。20世纪以来,许多中国艺术家到欧美,学了很多西方的艺术,比较有代表性的像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也包括吴冠中等等。他们把西方的艺术介绍到中国,让我们开始认识到西方的艺术。但在这个同时出现了另一种很怪的现象,就是说西方的文化艺术我们如何给它定位,我们如何来认识?因为东西方文化是不同的,它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不否定西方的文化和艺术,因为那也是文明创造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来认识?任何来定位?这一点就很重要。

    今天谈到的是中国画,1949年我们统一了中国,解放60年了,我们培养了几百万学艺术的青年和艺术家。可是我们反思这段历史,我们才发现在中国画这个领域里,这60年我们没有培养出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公认的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和这60年的美术教育没有关系。是不是说我们没有有才华的青年?是不是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土,这么多的人口,我们不能够产生伟大的艺术家?不是。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徐悲鸿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他在艺术上有很多的成就,当然不只是他一个人,但是他在中央美院所进行的教育,尤其是中国画方面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同学们都知道东西方文化是不同的。平常朋友们都讲真善美。真是什么?西方的古典艺术讲究的就是真。真的理论基础是科学。西方的古典油画就是很客观的,很真实的描写眼睛看到的世界。它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它的思维基础是具像。但是东方中国是不同的,书画艺术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它的追求是意象。一个是具象的,一个是意象,一个是科学的思维,一个是哲学的思维。所以真是西方的。真善是东方的,它们都是美的,但是二者不同。所以真善美永远是我们艺术家的最高标准。

    解放以后60年,所有的中国画艺术大师都和我们这60年的美院教学没有关系,齐白石也好,傅抱石也好,潘天寿也好,李可染也好,黄宾虹也好,这些艺术大师都和我们的教育是没有关系的。大家公认的一个艺术大家就是黄胄,而黄胄只是小学毕业,是赵望云的学生,晚年接触李可染、李苦禅,而成为一个伟大的中国画家。可是我们60年来培养了上百万个学中国画的青年学子,60年过去了,这上百万人没有一个人可以和黄胄比肩,可以和黄胄相提并论。

    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因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把西方的这种观念,西方的这种体制,这种训练方法运用到国画教学上,应该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实践证明,这一套方法,这一套体制,培养不出伟大的中国画家。

    这次在清华展览,除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之外,我还展出了一套我收藏的三百多年前清初画家石涛画的《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石涛是一个和尚,是明室后裔,他活了66岁,一生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而这一百张册页是石涛的代表作。这一百张是石涛26岁到31岁用六年的时间创作的。三百多个人物栩栩如生。其中还有许多动物,以及与人物相配的山水。大收藏家吴湖帆讲:“石涛画人物最佳,远胜山水;山水则愈细愈妙。后之学者,从横暴处求石师,远矣! ”

    可是同学们,这是石涛青年时期的作品。我今天可以断言,中国当代所有的人物画家,没有一个能够画到石涛这种境界,没有一个画家能够把石涛临像了,不用说创作,把他临好的能力都没有。因为这是一本一尺见方的册页,他的艺术造诣让我们现在的艺术家汗颜,让我们望尘莫及。

    那同学们就可以提出来,石涛也没有画过速写,也没有画过素描,也不懂色彩。为什么能够画得这么好?这个课题值得我们反思。那就是说我们对历史,对以前的艺术定位是错误的。康有为是错的,胡适之是错的,许多的理论家的认识是错的。我们要给自己的历史,民族的绘画史翻案,要给予重新定位,重新认识。否则的话,我们永远超越不了我们的祖宗,超越不了我们的先贤。这种骂祖宗、刨祖坟、诬蔑历史、践踏传统的历史不能再重复,否则的话,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都是不孝的。所以这段历史我们要反思,无论在政治上,在文化上,在艺术上我们都要反思,不反思不正视这段历史,我们的民族就不会真正的崛起。

    未来的十年和二十年我们要和西方打一场文化战争,这场文化战争能否取胜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是否真正崛起。二十年后可能我们的GDP能占到世界第一,可能会超过欧洲、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总和,但是如果我们的文化不振兴,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没有真正的正本清源,那我们在这世界上还是得不到其他民族的尊重。

    我们反观历史,在汉唐时代,甚至在康雍乾时代,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时代,那种强大不仅是经济、政治上,在文化上我们也是最强大的。鸦片战争以后,我们落后了一百多年,但是这种现状不能再持续了。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你们应该有雄心有壮志,应该为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树立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学艺术的青年,在艺术上你要有梦想,因为如果你没有这种梦想,你就不可能作为一个艺术家真正能够和全世界其他民族的艺术家来比肩。

我从艺50多年,我今年快70岁了。我反思我学画的历史,我很庆幸我自己从少年时代到现在,我走过的路没有偏,我虽然在美国,在西方生活了近20年,我在西方呆的时间越长,我对自己祖国民族的文化和艺术越加热爱和自信,而这种自信来自于我少年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认识和理解。

    现在我讲一讲我对油画、当代艺术和中国画的认识和区别。

   客观上讲在中国学油画的同学和艺术家比学中国画的要多很多,在1950年代在中央美院一年级是不分科、不分系,到二年级才开始分系。刚一分系的时候,分到油画系的同学会兴高采烈;如果分到国画系,不能说痛哭流涕,会非常地悲观。可见这一百多年以来,我们这个民族的虚无主义、民族的自卑到了何等程度。

    非常客观的讲,西方的油画传入中国只有一百多年,如果说给中国的油画定位,我觉得靳尚谊先生定位很准确,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油画家,有很多把一生献给油画艺术的艺术家。但是同学们,中国的油画是西方的,因为任何艺术都是有标准,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油画,不能说统统不入流,但是和西方比那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就跟日本人和西方人学中国画一样,也是统统不入流。郎世宁在乾隆时代,那是很受重视的一个意大利画中国的油画家,但是没有一个中国人认为郎世宁画的是中国画,那用西方的观点来看,应该讲没有一个中国画家画的油画,西方人认为是油画。这是宏观定位。

    徐悲鸿也好,刘海粟也好,林风眠也好,吴冠中也好,用油画的标准来讲,不能说统统不入流,最起码用西方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画的不是油画。我谈这个问题并不是否定油画,因为油画是西方的,任何艺术都是有渊源,任何的文化和历史是有土壤的,我们学习西方的这些东西,尤其文化和艺术不是不可以学,是可以学的,但最重要的我们怎么把西方的油画变成是中国的油画,这一点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尤其我们现在画的油画,那比起西方的油画家,现在基本上画的不是油画,画的是照片。许多的油画家拍了很多照片,然后重复照片,那和西方的油画不是一个概念。应该讲,摄影艺术的出现已经宣判了古典油画的死亡。

 

    当然在中国还有很多大家认为好的油画家。微观上来讲,我们中国是需要油画的。而中国油画家画的油画是给中国人看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楚。画出中国的油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个定位我们要清楚。

    就如同宗教一样,中国的佛教是来自印度的,但是印度的佛教已经衰落,已经变成中国的佛教,因为印度的宗教和中国的哲学结合起来,现在我们的佛教思想的深度远远超过印度,但是中国的佛教已经走过了两千年。所以油画是需要的,但是定位要清楚。所以从事油画的同学和艺术家,你们应该意识到你们身上的责任,你们要画出中国的油画,不是西方的油画。而这个油画如何画,那有很多的课题要去做。

    至于当代艺术,我认为统统是垃圾。为什么说是垃圾?因为任何艺术是有土壤的。我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无论是形式艺术和观念艺术,还是其他的艺术,这些艺术我们中国人的理解都非常表面。至于说西方人了解不了解,我觉得也是打问号的。大家都崇拜毕加索,毕加索是个伟大的画家,他画的印象派的东西我认为是伟大的。后来的立体东西还有其他的艺术也是艺术,我觉得不是绘画艺术,应该属于工艺美术,把人变成立体,我们古代的青铜器早就有了,那是装饰,它不是绘画。

    我觉得西方的绘画到后来已经走投无路,他们借助于印度,借助于中国,借助于东方,所以毕加索的假画非常多,而且非常容易做。在西方的一些博物馆里有毕加索的假画,太容易做了。但是你把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书法,中国的绘画,那些顶级的,能代表中华民族的艺术你去做一做,是不可能的。那比西方要深刻的多,要难的多。

    真善美是永恒的,西方的真是永恒的,东方的真善也是永恒的,现在不是真善美的应该讲这不是艺术。人是有标准的,我就不相信岳敏君画的东西能够挂在家里,王广义画的大宣传画能是艺术,张晓刚画的照片能卖得几千万。西方人用非常低的价钱,一百块钱到一千块钱人民币买了一大堆上万张的这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然后拿到欧洲,拿到香港去炒作,卖到几千万,到最后买单的是中国人。当你有这些画家的作品,你拿到香港拍卖行的时候,他们不会要。你不要认为它是钱,你去送,他们不收。这系被西方操控的。现在西方慢慢在退场。

    为什么中国人去买这些东西?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我们这个民族失去的自信,许多的知识分子,许多的企业家骨子里是崇洋的,他认为什么都是洋人的好,不懂他也觉得好。所以很多的企业家买这些垃圾的东西。现在市场慢慢清除了,但是还有人蒙在鼓里。

    当然对当代艺术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可能有些同学不同意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去认识,也可能我是错的,也可能你是对的。

    但我认为不是对的。在美术冷战的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借助了艺术,是美国打乱了游戏规则,当代艺术产生的政治背景就是美国打乱游戏规则。因为美国认为俄罗斯的文化和艺术远远超过美国,美国才二百年,但是美苏冷战怎么办?美国打乱游戏规则,用美国的标准,当代艺术的标准。这就是产生当代艺术的历史背景。所以当代的艺术中心由巴黎到纽约的背景是什么?是由于美元。因为游戏规则打乱以后,市场被扰乱。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专家学者去研究考证。

    这个问题今天讲不清楚,因为这是一个课题。总之,今天我就利用这么很短的时间,实际上我只讲了一个主题,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意识到我们身上的责任,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历史,热爱我们的民族历史,我们要反思,我们要自信,我们要认真的去学习。我们目前学艺术的把英文放在重点,我是非常反感。你中文都不会,学什么英文?英文可以学的,但首先要把中文学好。像现在的印度,英语已变成第一官方语言,印度语则已经变成第二种语言。如果中华民族把英文当做第一种语言,我们这个民族就消失了,我们的历史就断送了。

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看看院长还需不需要同学们提点问题。

 

    问:崔如琢先生,您从事指墨创作,像那么大幅的作品,用指墨怎么来创作的?

    崔如琢:指墨不是我发明的,指墨从古代就有,张在理论上就谈到指墨。指墨到了清代,出现了二高:高其佩、高凤翰。指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当时不是主要的,是比较边缘的。虽然二高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现在看来还是有限。真正把指墨提高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是杭州的潘天寿潘老。他画了丈二、丈八,画了手卷和册页,画得非常精彩。他的重点是在花鸟。他画的秃鹫、秃鹰,画的松树,画的石头,画的牛都很精彩。

    我从十几岁就喜欢潘天寿的指墨,但当时我发现非常难,就不画了。到了60岁以后,我才发现,因为我们的先贤们几乎把中国画所有的路都走遍了,中国画想出新太难了,已经没有缝隙。我开始反思,我发现在指墨这个领域是不是还有路可走。我就用了十年的时间在指墨上做了探索,在山水、花鸟、书法、人物全方位做了探索。

我画过百开册页、百开扇面,我画过一百个手卷,我画的指墨作品现在已经超过千张,我画过丈二、丈六、丈八,我画过60米长卷,应该讲在指墨上,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觉得还不够,我还在探索。我今年69岁,还有30年的时间。在指墨这个领域里头我想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看能不能在这个领域里头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中国画尽点绵薄之力。

 

    问:我对您怎么收藏石涛的百开册页很感兴趣,能讲讲这个经历吗。

    崔如琢:1981年我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去参观。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石涛,当时看到的石涛都是山水和兰竹、花鸟作品。当我第一次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到石涛画的《十六应真图》卷,我很震惊。我当时想这是不是赝品,怎么画得这么精彩,这么生动,而且有梅清的长跋,还有很多历代名人的跋,东西是对的。

    我很惊讶,当时石涛只有25岁,25岁把人物画得这么精彩,而且山水的成就那么高,引起了我对石涛人物的重视。后来我又读到吴湖帆的画论,他讲“石涛画人物最佳,远胜山水”。又读到说当年石涛给博尔都画过一个《百美图》,作品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吴湖帆肯定是见过。石涛的作品,后来嘉德拍卖行拍卖过《莲社图》手卷,保利拍卖过《五百罗汉》四条屏。

    当我见到这百开册页的时候,我已经没有那么震惊了,我震惊的只是他的成就和他这么大量的作品,这个作品是流传有绪的。当年20岁石涛到安徽的时候,大画家梅清就把石涛惊为天才。这套作品是石涛出家的时候给广教寺画的,画了六年。这件作品画完以后石涛交给了广教寺。十几年以后,大画家方士庶用重金从广教寺把它买出来。方士庶收藏以后到了道光年间,大画家、大收藏家明俭和尚又从方士庶的后人手上买到,到了民国,这件作品转到了仇英的后代仇淼之手里,这都流传有绪,有收藏印有题跋。再往后就到了我手里。这件东西确实能够代表石涛在人物画、动物画和山水画全方位的造诣。

    通过这件作品,我在全国巡展,我就是让我们的同道,我们的艺术家和同学们认识到石涛的伟大,认识到他为什么20多岁就能画到这种高度。所以学中国画大器晚成是对的,但是要想取得很高的成就,年轻的时候也可以早成,不见得晚成。

为什么20多岁就画得这么精彩?这个同学们要反思,只要取法正确,路走得对,经过努力,三五年就会有很大的成就,不需要从事一生。关键就是路对不对这很重要。我也跟文化部的一些领导提到,我们的院校是否需要改革。徐悲鸿的概念,美术学院这种体制应该值得反思。我看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学生不需要再学素描了。没有用,越学越坏,学了不会画中国画。

 

    关老师:你对中国艺术教育有何意见和建议?

    崔如琢:今天讲的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但我这个观点是反思我们这60年的美术教育,我刚才举了黄胄的例子,实际上不只是黄胄,我们有很多才华的艺术家,拿中央美院的周思聪来讲,在女画家是里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可惜她英年早逝。如果是周思聪给她进行别的方面的教育,那她的才华又不同。周思聪如果拿黄胄来比,有相当的区别。为什么?不是周思聪的才华不如黄胄,是她所处的环境,所走过的道路不如黄胄。

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不是说一两句话就能够讲清楚。因为美术学院已经60年,一直到今天还是延续这种体制。这个体制同学们可以去反思,如果你认为对,你就走,认为不对,你就可以不走。不见得美术学院就能培养出好的中国画家。现在我们盖棺定论的这些大画家,几乎没有一个是美术学院培养的。所以不是说美术学院不好,是它有些教学方法、教学体制要改变。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呼吁了,因为实践证明再这么走下去是不行的。

 

    问:我是清华一名工科学生,我想请你谈一下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崔如琢:我在美国生活十几年,我知道美国重要的军事院校西点军校是把孙子兵法当做一个最重要的课题来读的,因为美国人认识到两千多年前孙子军事理论的伟大价值。

    ****师范毕业,既不如王明,也不如博古,也不如李立三,也不如陈独秀,他们很多人都是到欧洲去真正学习很多西方的东西,但是通过中国革命的实践,他们都成为机会主义。真正能够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是****,而****不读西方的这些理论,他是把中国传统的,包括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包括一些传统的精华运用到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来,他写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许多的著作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这是我从政治上、军事上来讲****的伟大。

    ****也伟大,****比****更伟大,让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1976年的时候我们的GDP还不如香港,我们现在的GDP是世界第二。所以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没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更没有中华民族的未来。

    ****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同学们不知道研究了没有,****的核心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华在****身上的实践。****是伟大的,为什么伟大?提出两个字: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天人合一的理论。和谐的理论和斗争是针锋相对,斗争的理论是西方,和谐才是中华民族。因为和谐的理论让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所以****是伟大的。就因为这两个字,他就伟大。

    当然他这两个字是****改革思想的延续,所以我们会有伟大的****而骄傲。没有****我们就没有这么好的环境,想一想当年我们哪有这么好的环境,我们年轻时买衣服有衣票、买鞋有鞋票,买粮有粮票。为什么?因为我们落后愚昧。所以****是伟大的,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更伟大。

所以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要老眼睛往西方看。我到了上海看博物馆,我感到很痛心,全是学习西方的皮毛。我到了中央美院看他们的展览,很多的画家都在学习西方的皮毛,浪费资源,浪费青春,浪费你的艺术才华。

 

    问:你提到感觉中国的先贤把中国文化的艺术道路都走了,那中国画除了指墨以外,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

崔如琢:我刚才讲的那句话是我的体会,就是中国的艺术家要走一条新路是很艰难的,不是很容易的,并不是说艺术是无路可走的。因为宇宙是无限的,艺术是无限的,会有无限的艺术空间让我们同学们去走,去闯。你不闯,不走,就没有路。艺术之路是靠你付出的心血,付出的努力来创造,所以路是永远有的,路是无限的。艺术之路和宇宙之路同样是无限的。

 

    问:我是2012级中国画系的新生,你刚才说只要走对这条路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怎么样觉得自己这条路没有走歪呢?

崔如琢:同学们,我们很多年前没有正视自己的土地,没有正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当你正视以后,你就会发现,我们的年轻时代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厚了。你能够取几点运用到现在,都是无限的空间,关键就是你有没有这种认识。

 

    问:我们之前没有接受过非常系统的学习,您作为一位前辈请给我们一些学习中国画的建议,不走歪路的建议。

    崔如琢:我觉得中国文化,学艺术的不要只是从艺术上去考虑,我觉得中国艺术的基础是哲学,你要研究哲学,要研究中国的哲学史。你是从艺术的角度去研究,你要研究中国的历史,你要研究中国的书法史,要研究中国的绘画史。

    当然宏观上是这么看,微观上来讲,比如说你是学人物的,你要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人物画大家做一个研究。当年徐悲鸿和黄胄,我接触黄胄的时候,黄胄一边画一边讲,说任伯年太伟大了。当年徐悲鸿也对任伯年非常崇拜,他说任伯年没画过素描,怎么画得那么好。因为徐悲鸿画了一辈子人物也没有超过任伯年,黄胄也没有超过。我说的是境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境界上徐悲鸿和黄胄都没有超过任伯年,但任伯年在海派里头的境界也没有超过吴昌硕。

    我们讲的是文化的底蕴,因为艺术是属于文化的。我们当时谈到吴昌硕,都讲吴昌硕是以气写形,中国绘画六法里头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如何理解气韵生动,可以写一本十万字的书都不见得解释清楚,因为气韵生动是中国的哲学。所以中国的艺术太伟大了。它不像西方,西方是有形的艺术,东方是无形的。有形的东西是局限的,有形的东西是眼睛看到的世界,无形的东西,无限的东西才是人的思维。

    为什么说真善是东方的,而真是西方的。真是具像,真是讲技术。东方不是讲技术,东方是讲修养。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们应该冷静下来好好读读中国的书,好好研究中国的历史,好好研究人类的历史。西方的不是不可以学,关键是怎么去学,不是西方的一切都好。

    我在美国住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中国可爱,觉得中华民族可爱,并不是中国所有的现象可爱,中国很多现象不可爱,是学习西方的皮毛。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课题了,当然和艺术是有关的。

时间太短了,我们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这些课题,但今天我们讲的是艺术,如果说你是从事艺术的,无论是画中国画,还是画油画,搞版画,还是搞工艺美术的,它的本质和核心是文化。你要了解什么是文化,你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如果说你没有文化的积淀,什么艺术也不可能有深度。

 

   问:有两个小问题。我也是画画的,我知道您在纽约生活了很久,最近这一两年国际上一些策展人对中国的水墨风格和中国的文化有所追棒。在纽约也举办了一个展,名字就叫水墨。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崛起对他们的影响,现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文化随着经济的起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张扬文化的好机会,或者至少有这个可能?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画未来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可能很多日本的艺术形式和日本的东西来自中国,我觉得他们有些东西把西方和东方的东西结合的很好。像日本文化或者日本艺术的东西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做出属于自己更好的东西?

    崔如琢:第一个问题实际是很重要的,因为我觉得艺术不管历史悠久与否,不管你的国家强与弱,不管大与小。每一个民族必须要宣传自己的主流文化。不只是民族自尊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文化存在地球上非常正常的现象。刚才你谈到日本人说把西方和日本结合起来,他怎么结合,也不能成为你这个民族的主体,因为你怎么结合也是肤浅的,也是表面的。我并不反对中西合璧,但是中西合璧绝对不能成为每个民族艺术的主体,百花齐放,最主要的花是民族的,中西合璧的只能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可以有,可以存在。中西合璧可以,不能成为主体。成为主体,这个民族就消失了。我最近有本《谈艺录》8月份出版,其中我有一个观点,什么叫传统?传统就像人的遗传基因,基因是不能变的,但是营养可以加强,营养可以壮大你的基因。

 

    张敢:今天崔如琢先生从他个人的从艺经历,以及他对艺术的感悟,为我们讲解了中国艺术的精髓,同时也讲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问题。今天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个大问题,在今天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去面对外来文化,如何葆有自己的文化,如何在这两者之上发展出更新的文化,这是大家需要面对的。崔先生高屋建瓴,以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我想大家一定能够获得很多灵感和知识。大家再一次用掌声对崔先生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