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图览卷,挥毫落纸,皆是修行。但个中滋味,千载寂寥,只有其人体味。画家李想早与佛结缘,居所陈设俨然一处士家。其人长于白山黑水,后负笈金陵,振衣抖落雪国的苍莽,信步秦淮河畔,一路不改修行的精诚。”(引自康一鸣《灵光一点,花开六尘——为李想<百福妙相>展序》)在老友眼中李想老师外在热情内在性格却沉静,“一管长锋、一碟金粉、一张素纸、一支禅香、一曲雅乐、一颗静心”,画家想要在画面中寄予的是她那份对修行自我的执着,绘画创作的过程对于艺术家而言更是放空自己的安静与纯净情境的追求。
画家自序
我画我佛
细细回想,我最早的佛启蒙竟然是奶奶,爷爷去世的早,奶奶没什么文化,年轻时靠卖布为生养活八个孩子,奶奶瘦弱的很,小时候总疑惑她怎么搬的动那么沉的布?
印象里奶奶住的是一间三室一厅,一厨无卫的“联排”平房,其中最小的一间卧室里就有一个佛龛,不大,用布盖着,高高的吊在炕上,供的是哪几尊菩萨已经记不得了。
那时候过年格外热闹,家里所有亲戚都会回到奶奶家团聚,屋子里满满的都是人,光吃饭都要分成好几桌!印象里新蒸的馒头、刚买回来的水果、点心,奶奶总是轻手轻脚的拿进小屋,家里男孩子多,都是正淘气的年龄,你越掖着藏着我们小孩子越好奇,总是琢磨着一探究竟,个子小就把被子、枕头全搭起来,垫在脚下,现在想想还能感觉到当时的紧张刺激!结果是常常打翻香炉,遭来一顿打,每每这时,奶奶总是会念念有词的奉上新的供品,再虔诚的拜拜!那时只感觉奶奶神神秘秘的,还不知道这是一种信仰!
真正开始要画佛是始于2005年,当时我从大连大学辞职来到南京,在《江苏画刊》杂志社工作,那时已经很多年没拿过画笔了。有一次陪老公去买书,无意间看到书架上一本佛教画册,封面的菩萨面相丰满圆润,庄严慈悲,华丽丽的立刻吸引了我!这书买回去一放又是两年!偶尔翻翻却懒得动笔,07年搬了新家,终于有了画室,又把原来压箱底的印章等绘画用品都翻了出来,环境改善了,兴致也来了,就这样开始了第一张菩萨像的绘画!由于太长时间不动笔,平时又要上班,这张拖拖拉拉的画了大半年才完成!开脸的那一刻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被加持,画起来格外顺利。这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陆陆续续的画了起来。到现在我已记不清到底画了多少幅佛像,这也许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种与佛有缘吧。
我喜欢画佛,每每画佛时我总是会放空自己,什么也不去想,平静如水,人格外轻松!我没有扬名立万的野心,也没有追名逐利的欲望,画佛不是我的事业,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修行!
最后希望我的画能够打动观者、感染信众,广结善缘,要是能起到一点弘扬佛法的作用我就更欣慰了!
乙未盛夏记于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