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收藏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通讯员 林艳珠 摄
中山日报6月11日讯 一次免费鉴宝活动,意外揪出了部分赝品。在昨日进行的一场专家为文物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宝活动中,一些市民纷纷亮出家里“宝贝”。专家鉴定发现,部分市民收藏的“宝贝”是赝品。
■市民“亮宝”近五成是赝品
昨日上午,应主办方“名家画廊”邀请,广东省收藏家协会20多名专家在小榄镇菊城酒店为市民免费鉴宝。
前来鉴宝的市民手里很多都拎着大包小包,从小件的茶盅到大件的青花瓷器,都被市民当作“宝贝”送到专家手中。“陈老师,您给瞧瞧这件东西怎样?”市民王先生将一件青花瓷瓷瓶递给了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陈少湘在观察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件明代青花瓷的仿制品,如果是真品,价格会在500万元以上,这件东西青花料和釉色不对,应该是现代的仿制品。”听了专家的介绍,王先生有些失落。
在上午的鉴宝活动中,得到专家们认可的真品并不多,除了一个市场价值约20 万元的棒槌瓶和几件清代陶瓷瓷器外,带到现场的藏品中有接近一半藏品是赝品。
■专家称收藏要有平常心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鉴定师陈文祥表示,通过此次鉴宝活动发现,市民对文物的重视程度呈上升状态,但是,一些市民对文物收藏缺乏专业知识,很多市民的藏品都是近代仿品,还有花重金从文物贩子手里收购来的。
陈文祥称,市民搞收藏除了应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收藏辨别力,在收藏时最好找收藏家或鉴定专家把把关,不要贪小便宜、盲目收购。进行文物收藏一定要有平常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个人藏品,不应太注重价格和急于交易。
陈少湘表示,目前在艺术品收藏热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买者鉴赏能力的先天不足。而经验不足、鉴赏能力不高的投资者的大量进入,也让投机者找到了造假缺口,促进了赝品的流行。
不少收藏者都购买过赝品,有人形象地用“交学费”来形容这一现象。“每个人都是从交学费过来的,想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陈少湘说,鉴赏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他建议,多到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感知、欣赏、享受艺术品,才能提升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才能“少交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