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崔
2011-04-15 10:36:16
老崔笑了,他在笑什么?是18岁的得意之作?是李苦禅的勉励之词?是功成名就的辉煌今天?“都不是。老崔的全部心思都在画画上。”老崔的知音、北京静清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京如是说。
古语说的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关于老崔,还是让我们逆着流去的时光,寻觅老崔走过的几行“闪亮脚印”,录取各界人士的几段“画外之音”。
成名于国内
15岁那年(1959年),凭着对绘画的挚爱和天生的灵性,投入国画大师李苦禅门下。10年寒窗,成就学业,入中央工艺美院任教。作画、研究中国画从此成了他的职业。其作品曾被****、华国锋等政要当作国礼赠送来访的外国元首。谷牧出访将老崔的《双鹰图》送给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他创作的丈二匹《东风朱霞》收藏在人民大会堂。李苦禅老师看了他18岁的画作后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并在其画上题词:“笔墨气势颇正确,从此努力可矣”。70年代,海关限制出口的131个近现代著名画家里30多岁的老崔是其中之一。
成就在海外
1981年,36岁的崔如琢舍弃在北京的所有资产和荣誉,兜里仅剩下800美元只身来到美国纽约,足足180多天,举目无亲,生活艰难。《世界日报》的客座记者朱婉清是老崔的第一个知音,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黄君壁的女弟子王安第一个将老崔的作品推荐给艺术大师和收藏大家。下面是王安和张大千先生的一段对话:
“这画可入先生法眼?”
“笔墨不错的。”
“据先生看,这像多大年纪人画的?”
“60多岁吧。”(当年老崔37岁)
“依先生看值得收藏吗?”
“可以的。”
收藏大家、台湾巨富王度,台塑巨头王永庆,报业大亨王惕吾纷纷收藏老崔作品,宋美龄、陈香梅、里根、基辛格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艺术院校和博物馆、美术馆等都收藏有老崔作品。
老崔是大陆画家在台湾举办个展第一人。1989年台湾历史博物馆展览会上,曾创下一幅作品成交价格12万美金的记录。老崔取得的成就包括:美国杜威大学艺术博士、世界华人书画收藏家联合会荣誉会长以及名车、别墅、财富等等一切令人惊叹的荣耀。
成功更心静
90年代末,拥有美国籍的老崔回到故乡北京定居,用老崔的话说,不为光宗耀祖,不求荣华富贵。那么究竟图什么?“我的职业是绘画,我的追求是艺术,我的爱好和兴趣全在作画上……封笔十年的老崔又开始作画了。
“如琢先生出道甚早,文学上曾拜家父吴祖光先生为师,绘画上在列李苦禅先生门墙,是正宗的先文人后绘画的路线”。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著名作家吴欢评语)
“我们读他百来幅荷花,在笔墨上细细辨析,就会发现花卉是形,底气是山水。他天资聪颖,观察入微。老崔笔底下的荷花、荷塘,一花一叶总关情。走进他的艺术境地,看不出曾停笔十岁,那是一段画外求画的大好时光。他购藏了八大、石涛、髡残,上溯董其昌,目读心摹,浸泡在古人笔墨里。靠渐悟妙悟升华为顿悟,积累得质变,再恢复临池。他的画是一台大戏,一枝莲临波梳洗,淡妆素面,风仪绰约。”
(著名艺评家柯文辉评语)
“老崔又是收藏颇丰的著名收藏家。青铜、陶器、瓷器、木器、典籍,特别是古代、近代大师的绘画精品,琳琅满目。一位朋友告诉我,老崔曾亲手展阅、研究过上万件古代绘画作品。解读崔如琢多种手法的空间美创造,更能加深对“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的理解、感悟。”
(著名艺评家夏硕琦评语)
“细观如琢近作,不仅花鸟白尺竿头,更进一步;山水竟创出一迥然不同之崭新面目。沉雄深厚,繁茂苍润,兼之宏制巨构,与数年前旧作判若两人,不可作同日语也。老崔的花鸟画既吸取了八大、石涛等大师的精髓,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境美”。”
(著名艺评家、画家、香港大学教授万青力评语)
他说:“写生重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方能有米下锅。下笔前要苦读造化,回忆古人创作的好诗好文好画,看看大师们如何增删大自然原貌,再凭激情量体裁衣,适度夸张,又不违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选择最佳角度,凡中见奇,写生才能打动人心。照抄自然只能成为一个匠人。景物只有渗入作者情绪,才有活力。我大体上是这样做的。”
关于老崔,太多的亮点和传奇,无疑需要一部专著才可释其然,仅此篇幅,难以作出全景式的描述。不过,老崔的一句口头禅:“让作品说话”也许是最好的注解。因为,老崔的心思全在作画上。
上一篇:崔如琢出任中华名人协会副主席
下一篇:墨彩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