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北京伯隐当代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val
    确定
  • 经营时间:
    14年
  • 展厅面积:
    400平米
  • 地    区:
    北京-通州
您所在的位置:北京伯隐当代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人书俱老之境——孟昭俊的书法艺术

2014-03-17 17:28:28          

汉高祖皇帝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篆书)
  孟昭俊

  在江苏沛县,保存有《大风歌》碑三块,一块汉碑,一块元碑,一块甲子碑。1984年由江苏书法家孟昭俊复原的甲子碑,以原汉残碑为标准,历时三年精心研考,把原碑所缺九字的古篆体,悉数查出,再现了千年古碑的原貌。碑文以大篆书写,极具美感。孟昭俊也因此名气陡升。

  孟昭俊1941年生于江苏沛县张寨镇孟双楼村,受家学影响,自幼热心于书法。我与孟昭俊仅有一面之缘,三五闲谈之中,可约略窥见其朴素严谨之风。他不善言谈,谦称自己几十年来只是“认真写字”。

  孟昭俊的书法整体上有一种清气,可以看出与张伯英的某种联系。张伯英是铜山人,乃是孟昭俊的乡人和先贤。张氏书法导源于魏碑,在20世纪前半叶享有较高声望,其清峻硬朗的书风在整个徐州地区有着长远的影响。孟昭俊的书风并未完全蹈袭张氏,而是有所变化和创造。在我看来,敦煌写卷、唐楷特别是颜体,是他的重要资源。他将二者融合到一起,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楷书。如韩愈《石鼓歌》、《金刚经》、《心经》等作品,其用笔依然可见张氏的爽劲风格,但结体上却非常接近敦煌写卷,笔画则有颜真卿、柳公权的法度和沉稳风格。可以说这是一种属于孟昭俊的独特风格的正书,别开生面。

  在楷书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孟昭俊的对联和榜书。每一位书法家都有所擅,有所不擅,如苏轼就自称写不了大字。孟昭俊恰恰是善写大字的,他的对联落笔沉稳有力,堪称幅幅精彩,隶书有锥画沙之妙,行书则松弛自然,起笔不急切,收笔不匆忙,信心十足,没有数十年的功夫,恐怕不会有这等状态。在他的榜书与对联中,观者甚至可以感受到每个字的气息与节奏,品味到作者的自信与从容。这是一种“老成”的书法风格。

  与其楷书、榜书的取法不同,孟昭俊的行书更多的与明清行草神似,行笔恣意。相较榜书和楷书,行草更需要文化储备和心性蒙养。中国历史上行草法书的最高境界出现于晋、宋时代,与当时的文化形态有密切关系。魏晋著名书法家几乎全部出自士家大族,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等,而两宋时代士人地位也很高,宋代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都是著名的文人。两晋墨迹,尤其是二王杂帖均无意于创作,多是平时来往信笺,因此自然率性,无意于书,而臻于书境之极致,如《十七帖》。当代人在传统文化修养与文学造诣上很难达到古人的高度,因此创作行草,本身就在境界上自下一等了,这一点,孟昭俊恐也难以脱俗。当然,从另一角度而言,这也是对今人的苛求。

  当代书法早已转变为一种创作形式,远离日常书写,“自然”的书法难得一见。当代人对“自然”的高标追求,无法忽视或背离传统。就此而言,趋近“自然”的路途中,书法创作还是应以基本功夫为起点。在这一点上,孟昭俊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示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