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北京伯隐当代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val
    确定
  • 经营时间:
    14年
  • 展厅面积:
    400平米
  • 地    区:
    北京-通州
您所在的位置:北京伯隐当代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德艺双馨 而垂世范--孟昭俊先生的书法

2018-12-12 09:53:28      作者:葛复昌     来源:北京伯隐当代艺术中心

                  德艺双馨   而垂世范——孟昭俊先生的书法与家国情怀

   

    有这样一位书法家,他几十年如一日的醉心于书法艺术,不离砚边,终成气象;

    有这样一位书法家,他藏书万卷,读书万卷,而至于下笔便卓然不群,洒洒而有一种风神;

    有这样一位书法家,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即使功成名就也不忘为书法文化事业奉献力量,造福乡里,培育后学,德艺双馨,而垂世范;

这位书法家,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担任沛县书法家协会主席30多年,现任沛县书法家协会誉主席孟昭俊先生。

  孟昭俊先生生于淮泗之间、江苏沛县,自古人杰地灵,乃汉高祖刘邦龙兴之地,故乡水土的烂漫与豪迈使得孟昭俊先生慨然而有风骨;孟昭俊先生自幼熟读经典诗书,哲学、美学、历史等中外人文都手不释卷,这也成就了孟老对诗书气质的融入,故而其人其书皆翩翩然而气自华;孟昭俊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于砚边处探得消息,与古人对话、沉思,故而其书法诸体皆擅。才华与勤奋,理性与豪情不仅为孟昭俊先生赢得大名,也使得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注入了生机与品格。今天,六十多年来与书法相守相知的昭俊老人悠然于东篱之下,这也是其书法愈老愈妙、无浮躁之气,无乡野之俗的最好诠释吧。

    同时,孟老书法得益于其家学渊源。虽然年少时家庭的穷困、资料的匮乏,给这位从内心深处热爱书法的赤子带来一定的不便,但凭借对书法执着追求、热爱与向往,年轻的孟昭俊将困难一一克服。及其长也,眼界大开,并广泛结交名士,拜访名师,柱杖徘徊于名山大川,访碑、拓碑、学碑;同时,孟昭俊尤其善于与比自己写得好的人交流,后来写得比较好一些了,又和全国的名家广泛地交往,书艺大进。他曾亲自接待李可染到徐州,并得到林散之、启功等点拨,大师的风范与气度感染至深。同时,孟老也与何振良、刘艺等均有交往,也使自己的眼界和工夫都有了不小提升。1993年10月,孟昭俊行书作品在由中国书协、美协等联办的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中获奖。1994年12月魏书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并辑入作品集。1995年12月行书作品获“中国炎黄书画艺术大展”最佳作品奖。1996年9月,书法作品在由中国书美协主办的“首届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大展”获奖。行草书扇面在《中国书法》1994年第6期“书艺广场”排在首幅发表。

    同时,孟昭俊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沛县书协主席和徐州市书协副主席,创作、研究、活动多管齐下。孟老积极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也鼓励其弟子积极响应国展,并积极投入家乡的汉文化建设事业之中,直到今天。

    孟昭俊先生书法善篆隶楷行草,楷书亦善大楷小楷,尤擅榜书。孟老篆书主要取法清人,更上追汉篆,所作大风歌篆书,格调高远,雄浑大气,既不同于玉箸篆,又与邓石如、徐三庚、吴让之、赵之谦等清篆面目不同,入古出新。孟老隶书则主要规模曹全、乙瑛等经典汉碑,于曹全处探得消息为多,不仅古朴典雅,沉着飘逸,亦得流美之姿。孟老小楷从颜柳赵孟頫等楷书大家中化出,加之个人风格,融会贯通,尤其是小楷风格独立,颇有品格。孟老行书主要规模二王、米芾、王铎,更有唐人笔意。我拜服其所临摹《兰亭序》,点画灵动,清雅可爱。

    孟老书法追求自然,寻觅真情。 2012年7月,北京伯隐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静水流深”孟昭俊书法个展,孟老深情地说:“在历史上书法贵于自然,古人在理论上一直有这样的教诲。”所以他的书法追求的心声心画的流露,他认为,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或者是苏东坡《黄州寒食帖》这天下“三大行书”之所以被久久的追摹、迷恋,除了具有高超的技术之外,孟老认为还“这都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下从内心里迸发出来的,流露的是真情”。孟老认为,这些作品的笔墨、行距字句,跌宕的用笔,提按等等,各方面都不是有意的,“都是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他再三勉励后学者“书法不要造作”。

   孟老书法兼顾古今。自己参加国展而又对传统日日临习。孟老追求传统,对当今的书法都是流行书法,他认为虽然当下书法的流派及创作精彩纷呈,但是在年轻人、后来者学习书法的时候,还是要追求传统。孟老谈到:

    传统的东西之所以流传到今,是因为它是美的,都是千百年来大家都能认可的。创新,也应当创新,但不能无目的创,应当在传统书法扎实的基础上,然后再变,变成有自己风格的这种书体,才能叫大家认可。不能一味地创新,你想在一个晚上就练成一个书法家是不可能的,得一点点地磨练,多思考,多向古人学习,多向大家们请教,多看大型的展览,吸取有益的东西,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这样学书才能很顺利地成功。

    这是一位在书坛摸索了六十多年的老当益壮的书家依靠自己的所总结的高度经验而总结出的真知。不能一味创新、多向古人学习、得一点点磨炼、多思考,多看大型展览,等等,这就是孟老以自身的经历而予我们的指导与告诫。

   孟老善于提携后学,带一大批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也都经常参加国家级的展览,成绩比较显著,不少已成为国家级会员。

   孟老一直不遗余力地参与省市县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对刘邦家乡沛县汉文化历史的搜集、整理、保护工作,徐州市和沛县汉城公园诸多匾联及歌风台东、西碑廊的碑匾楹联,多由他一手复写、题写或重刻。同时他还表示:

    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为家乡沛县的汉文化建设再尽一把力。

    多么淳朴而纯粹的情怀啊!

    孟昭俊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付诸于书法事业、令人肃然起敬的书法功力深厚的书法大家,一个德艺双馨、而垂世范的乡贤名士,一位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

                                                                           葛复昌  《中国书法》杂志编辑

                                                                               2018年初冬于北京团结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