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日
(备注:本文作者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钱来忠 )
蒋宜勋先生的国画集要和社会见面了,真是大喜事。
宜勋先生是苦学出道的颇得蒙养之功的优秀军旅画家。他出生于中国近现代人才辈出的湖南。好学敏求,胸怀大志。他虽然没有上过一般大学,但从不相信岳麓书院的荫泽不能汇集于苦学之身,所以,他没有迷恋学历,但绝不放弃对超学历的蒙养之功的追求。
他由部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到今天的军级文艺干部,“鲁迅版画奖”得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走过的是一条勤奋和血汗铺洒的苦创之路。凡是看过他的速写和资料的人,都会产生这样一种信念:他哪里是在单纯地当兵作画,他无疑就是一个军旅苦行“僧”,足迹遍西南,画种涉及国、油、版、连、年、宣。远至西藏、云南的边陲村寨。边防哨所,深山老林,近至川、渝、黔的各驻防部队和特色山乡,都有他的行踪和画迹,都从他数以千计的速写里找得到生动的记录,更能从他大量的作品里看得见挚着的创作热情和铮亮的艺术光辉。
在很长很长的岁月里,他钟情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阳光。成都部队有位作家写了一篇文章,是描述蒋宜勋“情系高原四十年”历程的。读了那篇文字,特别是读了蒋宜勋的大量油画、版画作品,着实让人感动不已。他表现西藏边防部队哨所生活的版画《雪域边关情》和表现云南莽林中的哨卡画面《日日夜夜》,以及《拉萨初春》、《珠穆朗玛》、《时代伟人》等,在全国版画界都是叫得响的力作;他描写高原的油画《红山圣地》、《绿色荒原》、《珠峰旗云》、《走进伊甸园》、《夕阳静悄悄》等等,都是他前几年问世的大批油画作品中的杰作。读了这些高原系列的版画和油画作品,最让人感动之处就是他对生活深沉的挚爱和火样的情怀,那绚烂的色彩,不仅是高原炽烈的阳光,更是他明媚的心界之光的折射,是他感悟天籁的圣洁和健动,是他对真善美的大忠大诚与孜孜求索。他让画界同仁尊敬的地方正是他如高原般明丽的心境与待人待艺的大朴大真。
早在他从事连环画创作的时候,他就对水墨艺术开始接触了。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最近这五年,他干脆让自己的水墨绘画浮出了水面。去年,当他把上千幅水墨国画作品的图片给我看时,我真是折服了。我画了四十多年的中国画,虽然其中为其它工作所累,辍笔十年,但至少也有三十多年的国画缘份。但是读了蒋宜勋的藏族题材的国画作品,我看到他感悟藏民族生活的深沉,扑捉艺术形象美和形式美的敏锐,表现各种民族题材的得心应手,以及驾驭画面的轻灵与娴熟都是相当出色的,我用“美的歌者”来赞美他的国画艺术,我认为是恰当的。与他的国画创作比较起来,我自愧许多地方缺如,听蒋宜勋先生讲起这两年在广东创作这批作品和即将为这批作品集结出版的许多故事,时时流露出他对老师、挚友的感念之情。艺术是需要知音和慧眼的滋养与扶持的。我为宜勋有这样的有远见的团队和知音的支持而高兴,并寄望于这本画集问世以后宜勋能有更多、更沉厚、更练达、更恣纵、更豪远的国画作品出现。
宜勋这批国画作品既得力于他早年作连环画的功底,更得力于他从事版画创作和油画创作的积累。他人物造型熟练而优美,画面空灵简洁而充盈,黑、白、灰布局有致,色彩沉着而亮丽,这些功夫,是几十年在连环画、版画和油画方面磨练的结果,是一个苦学成才的国画家自辟的成功之路。宜勋的国画还得力于他对藏区生活的谙熟。从青年的蒋宜勋到花甲的蒋宜勋,他从东间断过对深入生活的活计。好在他身体特好,精力特旺,敢拼敢打,所以,他的生活功底是一般画家比不过的。他画速写很认真,从造型到服饰到道具到环境,无一不了然于笔下,放之于纸,则呈现出勃勃生机。宜勋的国画还力于他的明丽的心境与聪颖的悟性。他的国画,让人看了从不觉得费劲。轻盈、明快、通透、宽情、虽不繁复,亦不轻簿,有一种对生命质量的礼赞和追求的意韵之美。他的作品区别于宏大题材的绘画,并非他没有驾驭大画的能力和刻画水准,而是他对生活的一种选择和歌咏。他对国画形式的把握已经很到位。他赞成中国画具有诗性美这样一种特殊性。所以,他作国画,更偏重于对诗性、对逸趣,对雅致,明洁的追求。他着意于空灵,让作品给观众以更多遐想的空间。而不倾向于把话说白。宜勋的国画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得力于蒙养之功。石涛上人说过:“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一个自学成名的画家,不重蒙养,仅止于技能,是很难有深沉的造化的。人说“四十而不惑”,这“不惑”是指的知识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与条件。它与“五十而知天命”的“知天命”不同,与“六十而耳顺”的“耳顺”不同,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拒”的“从心所欲,不逾拒”更不同。一般地说,知识和技能只能解决“不惑”的问题,不能解决人生命的根本问题。对心灵境界的提升,使之达到超然.超拔的境界,需要培养心灵的大气象,需要转局促为圆融,变轩格为和谐,弃低欲而追高远。这些,不是外求诸知识、技能,而是内省内求内养的功夫。石涛说:“写画一道,须知有蒙养……未曾受墨,先思其蒙;既而操笔复审其美。思其蒙而审养,自能开蒙而全古,自能尽变而无法,自归蒙养之道矣。”按石涛的说法,宜勋的接受蒙养这个历史过程中,走过了做人、自学、养德、脱颖而出这几个阶段,所以他的国画才无匠气、无腐气、无造作气,而更多的是稚气,正气、自然气。这是难能可贵的。我这样说,并不等于说宜勋的国画已臻上乘,无瑕可击,恰恰相反,我说上面这些话既是对他的赞许,更是对他寄与厚望。因为他与其它许多已经获得成就的画家一样,蒙养的长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到了“从心所欲,不逾拒”的境界那又另当别论了。我说这些话,亦是为了和好友宜勋共勉。是为序。
2006年2月2日
(备注:本文作者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钱来忠 )
下一篇:他从雪山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