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周六)下午3时,由信雅达文化艺术主办的“七月流火——中国画12家南北联合提名展”(杭州站)在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共展出李文亮、茹峰、赵跃鹏、林海钟、韩璐、汪为新、张明弘、杜小同、秦修平、罗颖、马骏、余宏达12位艺术家的72幅水墨新作。
北京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信雅达集团董事长郭华强,参展艺术家李文亮、茹峰、汪为新、杜小同、秦修平、罗颖、余宏达等出席开幕式。
积淀发展两千年的中国绘画,一直在中国人文哲学的独特认知之上构建笔墨、丰富笔墨、净化笔墨、延展笔墨,凡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其画面图像理应浸透着厚重的水墨传统;而透过笔墨,其自情、人心、事理,乃至宇宙真气,又无不纤毫毕现。“七月流火”寄望于十二位南北画家的率性之佳作,在中国人文语境下,彰显笔墨的独特审美价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表达当代国人所能理解的观念和思维。
开幕式上一场以“物象与心境—中国画创作中物象的选取与心境的营造”为主题的对话,让到场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与体会参展艺术家们的创作思路与笔墨语汇。艺术家李文亮、茹峰、汪为新、杜小同、秦修平、罗颖、余宏达在现场诉说创作理念与图式建构,共同探讨笔墨语言的精神内涵与时代特性。
北京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信雅达集团董事长郭华强分别致辞,讲述两家艺术机构的发展情况和理念宗旨,希望通过此次南北联合展,带给南北方观众一些进取和思考。
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与正观美术馆两家艺术机构由此正式开启一种合作模式,共同搭建南北交融的艺术交流平台,让优秀艺术家各自的学术取向进行交流和探讨,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展现中国文脉延续的华彩篇章。
“物象与心境——中国画创作中物象的选取与心境的营造”艺术对话实录:
李文亮:
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绘画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中国画与作者本身十分密切,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审美倾向。正所谓‘画如其人’,我个人更多是追求画外的境界与修养,这个过程也在完满个人品质和文化素养。其实完满画的过程,就是完满人的过程。我比较看重画面背后的东西,这无法用语言表达,而要用心体味。
茹峰:
到了我这个年龄,绘画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心境和理想。艺术家是通过“物象”传达自己的内心和艺术思想,通过“物”向大家传达“境”的高度。近年我的作品,已经开始淡化视觉化的感受,开始了一种向虚静平和的回归,更多地去思考艺术本身的问题。
罗颖:
艺术创作就我个人而言,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此次我的参展作品以园林为主,在这之前我还创作了一组都市题材的作品。我寻求当代人可居可游的艺术感觉。当下多种艺术共存的现象,是多文化发展的视觉体现,并存是合理且有价值的。这些新鲜的视觉感受,有助于南北画家的交流互动和不断进步。
汪为新:
中国美学里对绘画的探讨有很多,比如儒家里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道家的气象、虚静、玄淡,也包括离骚学、楚辞学、禅宗学。中国美学里讲“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大平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些都是偏文学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来中国美学是包罗广泛的,包括六法论,诗品学说、师法论、二十四品,经过85新潮,中国画到现在,绘画观念日渐多元化。
秦修平:
我比较注重个体的感受,我的作品当中注重的是沉重感,这有悖于传统中强调的平静、愉悦感等等。我认为沉重感给人一种思考,是我对个人及社会的一种理解。除了沉重感外,我的作品还有其他几个关键词:孤独、恐惧、安全感等。
杜小同:
我2008年之前的画以人物为主,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关注到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种生命状态,表现人与环境之间的间离就慢慢成了我现在的画风。绘画的动力来源于了解未知状态的欲望。
余宏达:
南方画家画工笔重彩的比较少,我有幸师从顾生岳老师,传承浙派工笔人物画是我的一个使命,同时我还在传承的基础上做一些相对现代的发展。我觉得作为人物画家,应该在写实上多下功夫,要笔耕不辍,应该把写实部分做扎实。
“七月流火”是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与北京正观美术馆举办的首次联展,继北京站圆满结束后,展览杭州站正式启幕,持续到8月19日。
主办:正观美术馆 信雅达文化艺术
策展人:耿祥龙 张春滟
开幕时间:2014年8月9日(周六)15时
展览时间:2014年8月9日—8月19日
展览地址: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750号信雅达国际二层)
联系电话:0571-56693737
参展艺术家(以年龄为序):
李文亮、茹峰、赵跃鹏、林海钟、韩璐、汪为新、张明弘、杜小同、秦修平、罗颖、马骏、余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