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碧鍪艺术创意空间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新锐艺术家 专业 小孩挺逗 空间改造家 老板帅
    确定
  • 经营时间:
    12年
  • 展厅面积:
    80平米
  • 地    区:
    北京-朝阳
您所在的位置:碧鍪艺术创意空间>展览>展览详情

之间

  • 无图

  • 无图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碧鍪艺术很荣幸地宣布青年艺术家韩金鹏实验录像作品展《之间|In Between》将开幕。
韩金鹏1986年生于山东烟台,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平衡点”是他一直感兴趣的创作母题,他说“在动静之间,在喜怒之间,乃至生死之间,任何矛盾体之间”,他所关注的,都是一个平衡点,“它隐藏在平平之下,却是最浓缩的精彩。”《易经》也强调“阴阳平衡”,即阴和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份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而且,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在韩金鹏的作品中,总会出现犹如“阴”与“阳”的对立物,比如在“睡眠与死亡系列”中的“生”和“死”的对立;在“人文气候系列”中,“经典”与“现实”、“永恒”与“瞬间”的对立,以及“自然的残酷”与“人类的渺小”的对照。同样,在“蜡烛系列”中,他更是无限玩味“火与蜡”的“消耗与被消耗”。在万事万物的对立中,他又通过一种幽默而虔诚的方式(置换、调和或使对立处模糊等),将以寻求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内部平衡。
本次展览由“冥想”、“之间”和“旁白”三个部分组成。“冥想”部分将展示“蜡烛”系列的《蜡烛》、《镜像》、《两支蜡烛》与《蜡烛与骷髅》等四件作品,分别记录了蜡烛在不同情境下静静燃烧的过程。视频分别长达三个多小时,漫长而单一,艺术家特意排除掉外界环境(如空气流通而产生的风等)的影响,构建一种蜡烛在极简的画面中悄无声息地燃烧过程。烛火静谧地燃烧,画面仿若静止,只有在长时间凝视画面之后,才能发现灯芯偶尔会随着燃烧过程而产生轻微的跳动--烛火由于燃烧而产生的微弱的变化,形成了整个录像进程的节奏。正如“打坐”一样,那种看似简单而枯燥的形式,一旦意识力集中,思维打开,却更能使人步入一个充满思考与想象的新境界。第二部分“之间”为观者构建了一个混沌世界,以及一种看似停顿的状态,由“睡眠与死亡”系列中的《之间》和“人文气候”系列中的《晴雨中的装扮》组成。作品《之间》借用了格哈德里希特的油画作品《Man Shot Down》,将影像归于黑白、模糊、纪实等暗示死亡的要素之中,然后人物进入睡眠状态,通过自然而细微的身体姿势的调整,彰显了生命的特征,在不经意间幽默地消解了刻意营造的死亡氛围。作品《晴雨中的装扮》由两部并列播放的录像作品构成。在其中一部录像中,由艺术家扮演的蒙娜丽莎端坐着,一动不动,就像静止的画面一样。天色渐渐变阴冷,一会儿就下起雨来,雨水洒满了整个画面,将蒙娜丽莎画的妆渐渐冲花,越下越大的雨把假发甚至都冲掉了。而蒙娜丽莎还得保持自己端庄的形象,尽量保持不动,这种反差形成了一种充满喜感的窘迫情景。而与它并置播放的另一部作品,内容相同,而播放顺序相反。于是观者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进入到对比、分析与重构的自由状态之中。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旁白”展示的是作品《另外的故事》,它也充当着整个展览的旁白。“旁白”是电影和戏剧所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也是画外音的一种。它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通过旁白,可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启发观者思考。艺术家说:(《另外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其实我最不爱看那些儿女情长的爱情片,但是这部电影却让我很上瘾,看过很多遍,剧情看烦了我就看表演,表演看烦了我就看一些琐碎模糊的边角料,渐渐地我发现电影中有很多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很有意思,或是某个布景或是某个群众演员,也许只在镜头中出现了1秒钟,却耐人寻味,因此我决定将这部电影的主体抛开(主要是每个镜头中画面的主体,一般是环绕主演的某个场景),把电影中每个镜头中的次元素集中、放大、修剪,生成了一部完全不一样的影片。就这样另外的故事诞生了,模糊的画面,模糊的剧情,模糊的角色,一切都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之中进行着,你感受得到却得不到……”
京旺家园是在北京的城市化进程中,由政府修建的用于安置被拆迁居民的返迁房。由于这些返迁房已被纳入政府规划之中,所以周边如生活超市、 菜市场、 理发店、药房、社区诊所及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比较齐备,成立3年来住房入住率不断提高。京旺家园位于机场辅路边的南皋村,距离798艺术区10分钟、距环铁和草场地艺术区5分钟车程,比邻艺术家聚居的黑桥和金盏艺术区。不少艺术家将工作室放在了黑桥或环铁艺术区,但却居住在这里;也有一些青年艺术家直接将工作室设在了京旺家园。这片住宅区东面,就是在一片废墟中尚存的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散落在博物馆西面的那一片瓦砾和残楼,就是曾引起众多国际媒体关注的不少艺术家聚居的后遭暴力强拆的“008艺术区”。事隔三年,它仍保持着废墟一片的状态,而就在距它相距仅百米的空间中,一片堪比西北回龙观的新回迁房小区迅速拔地而起,并陆续住满了人。据说这片小区会由此继续东扩,将穿过蟹岛度假村一直连到首都机场。马未都先生将私人博物馆取名为“观复”,意取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在此,“观”即观看,“复”即一遍又一遍。我们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世间万物,才能认清它们的本质。鉴于此,我们欲假“观复-归根-静-复命”的程式,将初露艺术气息的京望家园住宅区里及正在修建的东营家园住宅区,统一命名为“观复艺术区”。
我们租用了京旺家园一套面积约110平米的毛坯房,将它改造成具有3个展厅的实验展览空间。我们计划每年做3-5个艺术家个展,同时还要参加2-4次国际性的艺术博览会。同时,我们还计划邀请艺术家和策展人一起在另一个室外空间里进行长期的策划项目,这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可以用某一随机的空间甚至虚拟空间来进行创作。高名潞在《中国公寓艺术1970s—1990s(1)——后文革的边缘艺术生态》中提出“公寓艺术”这个概念,用来概括在过去三、四十年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始终存在的重要现象:“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情境中,“公寓艺术”是过去三十年在野、实验和前卫艺术的存在方式之一。中国“公寓艺术”体现了中国前卫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活动特点,它没有任何私人或者政府机构支持和经费资助,完全是艺术家自发形成的独立活动和展览形式。”然而,我们的实验空间不同于“公寓艺术” 那种不得已的甚至被迫地在体制外进行的艺术交流方式,也不是艺术家自发形成的。也不同于一种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画廊空间,因为很显然这个实验空间将要进行的探索性实践要远远大于商业谋利活动。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借用这个实验空间,想要进行的是我们的替代性实践活动。“英文用‘Alternative’一词表达出的意思更为中性和去价值化,从中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含义,‘替代’包含着树立假想敌的幻想,“另类”有对抗主流的潜台词,“另一种”流于媚俗和平庸。替代性实践很难作为一个概念存在,正如讨论中我们得到的共识,新的语境和关系决定了它不断被重构、定义和理解的流动性。替代性实践可以有明确的目标,也可以边走边看,摸着石头过河。它是对自我本质的发问,对当地语境的探讨,对各种边界的检验,对现成系统和标准的去蔽。替代性实践可以是艺术政治学,也可以是存在主义式的个体高潮。”延续刘鼎和卢迎华等发起的“小运动”讨论,碧鍪艺术实验空间将以个体实践丰富时代的替代性实践。